来源:昭通日报
2024-10-25 10:31长江,滔滔江水由西向东,翻山越岭奔向大海,把乌蒙山与东海之滨紧紧地连在一起。
自2021年上海市普陀区对口帮扶鲁甸县以来,两地心手相牵,真情协作,深入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结对帮扶活动,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谱写出精彩感人的东西部协作新篇章。
同饮一江水 结对帮扶情更深
不远千里的心心相印,跨越山海的绵绵真情。
一东一西,千里之距,普陀与鲁甸因东西部协作帮扶结下了深厚情谊。
普陀区与鲁甸县建立健全了党政领导密切联系、结对帮扶、互派挂职干部、部门对口协作等机制。普陀区党政主要领导到昭通及结对县考察座谈的时间,在结对帮扶昭通市的3个区(普陀区、闵行区、松江区)中排首位,在上海16个区到云南结对州市考察时序中,亦排前列。全年工作早谋划、结对帮扶协议早签订,为全年工作推动指明方向、奠定基调。
普陀区桃浦镇、曹杨新村街道(现长寿路街道)及普陀区总工会、上海市光彩事业促进会、中环集团等单位持续帮扶鲁甸县,并与相关单位和部门签订结对帮扶协议。根据中组部“组团式”教育帮扶工作部署,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与昭通一中鲁甸崇文中学持续保持结对帮扶关系。普陀区区属综合实力最强医院普陀区利群医院结对帮扶鲁甸县人民医院。
普陀区侨商联合会、上海市欧美同学会普陀分会加入帮扶阵营。“万企兴万村”工作持续稳步进行,7家上海民营企业与鲁甸县相关村(社区)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建立结对关系,通过资金支持等方式助力当地发展、联农惠农。普陀区文旅局、图书馆持续分别对应结对帮扶,文化帮扶特色亮点鲜明,文化振兴同步持续稳定推进。全面建立起“区县、街镇、园区、企村、社会组织、学校、医院”等多级结对联动的“携手兴乡村”对口帮扶体系。
产业帮扶 群众增收富起来
对口帮扶,既要“输血”,更要强化“造血”功能。“造血”,产业先行。
鲁甸县是昭通苹果主产地之一。此前,因销售渠道狭窄、上市时间短、品质参差不齐,鲁甸苹果始终无法走出昭通。自2021年普陀区与鲁甸县结对帮扶以来,援滇干部狠抓产业协作,积极探索“上海市场+云南产品”协作模式,持续擦亮昭通苹果“金名片”,真正实现从帮扶到协作,从“输血”到“造血”的实质性转变。
2023年,上海投入援建资金建设4000平方米的苹果产业园冷库,实现当年建成、当年投用、当年见效。负责在冷库内运营分拣线的五八农业将苹果按级别、分标准进行包装,储存在援建冷库中,解决了苹果的储存和错峰上市问题。经过测算,苹果产业园冷库内的智能苹果分选线和高标准气调保鲜库的建成使用,大幅度提高了苹果的附加值,助力当地果农增收2000万元以上。
“在冷库建成前,我们一年只能销售1000吨的苹果,现在半年不到的时间就销售了4000多吨,销售额达到3000多万元。”谈到上海援建的苹果产业园冷库,五八农业负责人王俊清面露喜色地说。
援滇干部通过深入研究当地产业特点和市场需求,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精准发力,从供求两端着眼,把宝贵的对口帮扶资金用到当地百姓最需要的地方。普陀区援滇干部,鲁甸县委常委、副县长徐雄表示:“我们围绕当地高原特色产业投入援建资金建设项目,带动当地资源产业化发展,助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努力做到把好苹果变成好产品,卖出好价钱,带动农民增收。”
在实施产业投资项目的过程中,鲁甸县注重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积极引入外部资金和人才资源,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023年,上海企业到鲁甸县投资注册云南储香阁食品有限公司,不到半年的时间使云南建设完成并开工生产,充分展现了“普陀速度”。自企业引进以来,普陀区援滇干部通过援建资金建设车间冷库,帮助企业提高产量。目前,企业销售食品种类从5类增加到17类,全年营业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据了解,鲁甸县的卯家湾产业园内,普陀区先后引入企业投资建成了核桃产业深加工、花椒保鲜加工、中式糕点车间等多个项目,以“普陀力量”孕育鲁甸农特产品龙头企业。此外,卯家湾产业园是昭通市首个沪滇省(市)级共建产业园,普陀的未来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共建单位,多次选派产业人才到该园区“传经送宝”,将上海园区的服务理念、治理模式等先进理念和方法送到鲁甸。2021年以来,通过未来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牵线搭桥,有12家企业到鲁甸投资兴业,招商引资4.1亿元,吸纳就业738人。
2021年,鲁甸县产业园区与上海未来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结对共建,产业协作开新局,谋新篇。自结对共建以来,双方保持着每年至少一次互访,沟通联络密切稳定。经过三年来的结对共建,共建工作成为常态化,园区共建意识已经深入两地园区领导、员工心中。未来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对接多个考察团队到鲁甸县考察产业投资,此外,以园区共建为契机,普陀区桃浦镇选派8名村集体经济、产业人才到鲁甸县产业园区进行为期两周的跟班指导工作。
普陀区以鲁甸县产业园为主要载体,以卯家湾安置区为重点区域,持续引导优质企业入驻,加强东西部协作招商引资。三年来,共引进12家企业投资兴业,招商引资(含增资)4.1亿元,吸纳就业738人(脱贫劳动力139人)。
通过一系列产业项目的招引和落地,鲁甸的产业跑出产业振兴“加速度”,为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学有良师 病有良医
普陀区把人才帮扶作为工作重点,通过“传帮带”,念好“人才经”,持续不断地往鲁甸派驻教育、医疗专技人才,育才扶智,助力鲁甸县增强人才“造血”功能。
2022年8月,昭通市第一中学鲁甸崇文中学正式揭牌,由民办公助转为纯公办性质,面临学校转制、班子新建、教师更换、新生招募、新旧转换平稳过渡等问题。在这关键时刻,来自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的郝晓刚担任鲁甸崇文中学校长。新组建的“东西合璧”学校领导层确定了以研助教、以教促学的工作策略,着手推进校本教研工作。通过开展岗前培训、线上交流、线下研讨、公开课示范教学等,推动学校先进教育理念、管理经验、教学模式的转变和发展。帮扶团队研究制定《鲁甸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完善2023年、2025年、2035年各阶段实现的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帮扶团队成员充分运用专业优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帮扶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实践及改革中,建章立制,狠抓管理,教学质量明显提升。2023年,鲁甸崇文高级中学中考600分以上169人,优秀率达44.4%(原计划5%),合格率达95.5%(原计划70%),居全县第一。高考本科率达17.43%(原计划8%)、“入口看出口”提升率达14.23%(原计划10%),进步7名,居全县第一。
普陀区“组团式”教育帮扶团队硕果累累。普陀区还将继续弘扬“人靠谱(普),事办妥(陀)”精神,不断推进普陀、鲁甸两地教育文化交流,切实提升“组团式”帮扶学校的育人水平。
7月17日,上海市普陀区第四批援鲁甸医疗队交接暨签约仪式在昭通市第三人民医院举行。会上,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与昭通市第三人民医院签订了帮扶协议。
昭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鲁甸县人民医院)内三科医师刘叶飞说:“在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陈黎洁老师对口帮扶之前,我们神经内科和急诊科、消化科是一个大科室,分科以后,陈老师给我们讲解了脑卒中、脑出血、癫痫等方面的知识,并亲力亲为带我们查房,让我们对神经内科的专科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很多疑难杂症在陈老师的帮助下都能诊治了。”
目前,该院已开展新技术新业务45项,建成国家标准化心衰中心、高血压中心、房颤中心、肺血管病建设单位4个,新增专家工作站16个,综合诊疗水平显著提升,进一步实现了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自上海市对口帮扶昭通以来,普陀区围绕鲁甸当地病种特色,不断派驻医疗队,选派医疗专家、骨干医师,通过参与门诊坐诊、病房查房、手术、会诊、病例讨论等多种诊疗形式,在临床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医院管理、远程医疗等方面倾力帮扶,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使鲁甸当地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得到了长足的提升和发展。
人才交流 注入内生动力
远隔千山万水的两地,因一批又一批干部的互访交流学习,缔结了深厚的情谊。
走进鲁甸县图书馆,一间坐满小朋友的儿童阅览室特别抢眼,这里有五颜六色的椅子、可拼摆的活动桌、满柜的儿童读物和多媒体设备,小朋友们正认真地阅读着手中的书籍,而他们孜孜不倦品读的书籍正是由普陀区图书馆提供的。
自2021年普陀区结对帮扶鲁甸县以来,普陀区始终按照“中央要求,鲁甸所需,普陀所能”的原则,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结对之初,鲁甸县便提出:当地图书馆馆藏图书急缺,希望普陀区能在图书资源上予以支持。
普陀区援滇干部、鲁甸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解毅是一名来自普陀区文化和旅游局的文旅干部,他获悉情况后,第一时间向派出单位寻求资源支持。有了上海援滇干部的及时牵线搭桥,2021年两地结对后不久,普陀区文化和旅游局与鲁甸县文化和旅游局便签订了帮扶协议,并在鲁甸县图书馆挂牌成立普陀区图书馆云南省鲁甸县分部,这是结对帮扶地区设立的首个上海市区级图书馆分部。3年来,普陀区累计向鲁甸县提供图书超15000册。
跨越千山万水,从彩云之南到东方明珠。2023年9月,鲁甸县龙头山镇党委副书记卢艳秋踏上了前往普陀区长风新村街道的学习锻炼之旅。初到长风新村,卢艳秋被这里的高效运作、创新管理和深厚文化底蕴深深吸引。街道上下洋溢着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无论是美好社区的建设、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还是为民服务的创新举措,都让她耳目一新。
她很快就进入角色,积极参与街道组织的各种集中学习、联组学习、交流研讨等学习活动,从政策解读到实践操作,从案例分析到经验交流,每一个环节都让她受益匪浅。卢艳秋参加了庆祝建党103周年主题活动筹备组织和街道党建大会、参观了中国品牌发展大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看到了新事物,听到了新思想、新观点,学到了新技能、新方法,开阔了视野、丰富了阅历,切实感受到了上海的创新精神、干事氛围,对上海先进的发展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年的学习锻炼,不仅让卢艳秋收获了知识、经验和友谊,更让她在思想上得到了升华和洗礼。谈及锻炼学习结束后,将带什么回家乡,卢艳秋说:“这段经历是一次重要的充电赋能过程,我将以更创新的思想、更饱满的精气神投入工作,把上海的经验带回来,助力鲁甸的发展建设。”
3年来,上海市的挂职干部、医生教师、青年志愿者怀着对昭通的热爱、对鲁甸人民的关爱,走进这片热土。上海共计选派5名干部、29名专业技术人才到鲁甸开展帮扶工作。鲁甸县共计选派5名干部、126名专业技术人才赴上海跟班学习、培训;同时利用沪滇协作机制,举办各类干部、专技人才培训班78次,累计培训1524人次。
行走在鲁甸,从城市到乡村,从企业到学校,“人靠普,事办妥”的普陀印记深深镌刻在青山绿水间。自东西部协作工作开展以来,普陀与鲁甸建立了跨越千里的深情厚谊,两地心手相牵、血脉相连,在越来越紧密的交往中,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了两地协同发力、全面推进协作发展带来的变化。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莫娟
图片由鲁甸县农业农村局协作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