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4-10-23 09:30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一种区域性经济,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的重要保障。发展壮大昭通县域经济,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经济发展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务实举措,也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任务。
一、昭通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昭通位于云南省东北部,辖11个县(市、区),国土面积2.3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85.4万人。全市农业以稻谷、玉米、烟叶、水果、蔬菜和生猪等为主,工业主要涉及煤炭、水泥、冶金、电力、化肥、卷烟、电石和硅铝磷新材料等,服务业以商贸、康养文旅和现代物流为主。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1644.12亿元,同比增长7.7%,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昭通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发展理念,全市县域经济稳步持续发展。
二、昭通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昭通市由于资源配置相对集中,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较为明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综合交通空间布局和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市产业规模小,电力、烟草、煤炭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82%,建材、化工、矿冶和日常消费品等行业以原材料加工为主,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转型升级困难,在周边市场缺乏核心竞争力。常住人口城镇化进程发展缓慢,无法形成足够的人口规模、产业规模和市场消费规模,不利于区域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导致全市县域经济增长较为乏力。
三、推进昭通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一)提升均衡化发展水平,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均衡化发展既能促进资源在县域间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提高利用效率,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区域间优势互补效应。缩小县域间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应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的理念。
为扭转全市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未来,市级层面在进行财政补助、政策扶持和项目建设规划时,在确保充分满足市级重大项目建设发展需要和优先发展中心城市和两个副中心城市的基础上,应适当向地区生产总值不足100亿元的绥江、大关、盐津和威信4个县予以倾斜,力求有效缩短县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切实促进全市县域经济共同发展。
(二)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县域经济发展短板。
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是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加快昭通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应积极构建“公铁水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建设。
在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切实提升公路网络中高等级道路的权重,力争2025年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50公里,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80%以上,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70%以上,70%以上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70%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
在推进高快速和普速铁路建设方面,应全力构建“四横九纵两联多专用”的综合铁路交通网络,力争“十四五”末铁路营运里程达到541公里以上,切实打造衔接昆明、成都、重庆和贵阳等周边中心城市“2小时快速铁路交通圈”。
在河运航道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积极打造“一通道两枢纽三中心三转运多节点”的金沙江水路运输格局。逐步推进水富至麻柳湾横江河段复航,力争2025年基本建成水富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巧家区域性港口物流枢纽,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到465公里以上,全面提升金沙江流域水路运输能力和综合效益。
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着力构建“一中心一支线八通用多航线”的空中交通网络,力争“十四五”末,昭通直飞全国城市航线增加到18条,切实增强对外航空的通达性和便捷性。2027年昭通机场迁建完成后,中心城市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力求达到85万人次以上,货邮吞吐量达到1100吨以上,构筑昭通高效便捷的“空中走廊”。
(三)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发展既是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为加快昭通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步伐,应全面实施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工程。
首先,应坚持“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和无商不活”发展原则,不断调整优化全市产业结构。未来,应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前提下,尽量降低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中的占比规模,扩大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权重,力求充分发挥工业和服务业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其次,应最大限度发挥资源集聚效应,推进特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全市应坚持打造绿色能源、绿色硅铝、磷基及新能源电池材料、高原特色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5个千亿元级”产业,依托庞大的“产业规模”壮大“就业规模”,凭借强劲的“产业链”打造稳定的“就业链”,力争“十四五”末,“5个千亿元级”产业能够带动全市100万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切实促进县域经济繁荣发展。
再次,应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全面增强昭通特色产业在周边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应加强全市产业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和技术成果转化效率,力争2025年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达到10亿元,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0.5%,技术合同交易总额达到8.5亿元,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科技创新为重要支撑,深入推动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推进城镇化发展进程,培育壮大投资和消费市场。
为深入推动昭通县域经济健康发展,加速推进11县(市、区)城镇化发展进程。应积极开展生态搬迁和地质灾害搬迁行动,不断壮大县域城市人口发展规模,力争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昭鲁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00万人;镇雄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50万人;巧家和彝良县城常住人口达到20万人。全市应以发展城市人口规模为重要举措,切实推进招商引资规模、产业规模和市场消费规模迈上新台阶,以此促进昭通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只有坚持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才能全面形成新质生产力,切实提升全市整体发展质效,共同推进昭通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共绥江县委党校 殷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