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日报
2024-10-18 11:47在昭通,关于半细毛羊是一个老旧而又新鲜的话题,是一个值得探讨而又极具生命力的话题。
中华农耕文明复兴的战略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关乎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民以食为天,中国自古以农业立国,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并长期领先世界。只有农业兴旺,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昭通以农业为本,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昭通儿女。改革开放以来,昭通市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云南省畜牧业主产区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畜牧业正在被现代畜牧业所替代,结合昭通地区山高坡陡、海拔落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坝区占地少的地形地貌,发展昭通高原特色山地畜牧业,多年来形成了一种必然。
在这里,我们要讲述的是昭通市云南半细毛羊培育成长的艰辛历程。
蓝的天、白的云,辽阔的草场上,羊群悠闲地啃食着鲜嫩的绿草……当我们又来到永善县马楠苗族彝族乡的马楠村,再次被这里的美景征服。天上的白云在飘动,地面的羊群在奔跑,脚下的草场连接着金沙江峡谷的奇谷险峰,云海从峡谷里漫卷上来,瞬间就遮蔽了艳阳。忽然,大颗大颗的雨滴降落,噼里啪啦的声音由远及近,瞬间就是大雨倾盆,羊群站立在大雨中,无比淡定。随行的乡政府人员告诉我们,毛羊身上10多厘米长的毛,形成了天然雨披,不仅能抵御眼前的大雨,就是冬天大雪漫山,它们也不会受冻。大雨过后,空气清新,像清洗过一样,绿色的草场更加翠绿,羊儿又欢跳在草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只有乡村建设得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效提升,乡村振兴战略才能真正落地。虽然30多年时间过去了,但说起当年在马楠村参与云南半细毛羊培育的经历,昭通市二级调研员浦勇还是很激动,也很自豪。
“云南半细毛羊是我国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培育成功的48—50支纱粗档半细毛羊新品种,为毛肉兼用型羊。云南半细毛羊以本地山谷型藏羊与高加索细毛羊杂交后代为母本,引进罗姆尼公羊、林肯公羊为父本,经过‘七五’期间的品系繁育、‘八五’期间的品种选育、‘九五’期间的选育提高,各种生产性能指标令人满意。2000年7月,经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农业部当年的第126号公告正式批准育成,并命名为云南半细毛羊。经过40多年的努力,这个项目才取得成功!”浦勇是农业推广硕士、高级畜牧师,曾任昭通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畜牧局局长,曾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云南省“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云南省第四届青年科技红河奖”等表彰。
说起专业上的事,浦勇很在行。他告诉我们,所谓48—50支纱的细度,指的是按国际标准净毛率的1公斤净羊毛,单根纤维纺织可达到48—50千米。绵羊的育种很难,云南半细毛羊列入国家“七五”“八五”重点攻关课题后,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攻关指标,对羊的体型外貌以及羊毛的纤维长度、匀度、粗细都制定了相应的指标。通过杂交选育、横交固定,最终这些生产性能才实现理想指标。这要经过不断鉴定选优、组建核心群、选种选配,才能逐步实现体型外貌一致、生产性能达标,并且不发生变异,稳定遗传。
云南半细毛羊是由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主持,永善县畜牧局、昭通市畜牧兽医站、巧家县农业农村局等6家单位共同参与培育而成。
1986年,浦勇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昭通地区畜牧兽医站工作,随即参与了云南半细毛羊的培育。
“你别看夏天的马楠山,蓝天白云景色美,毛羊在山上生活得很惬意,但这里的环境对人可不友好。路不好走,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项目攻关工作任务重,我们全年基本是下乡到户开展工作。”
的确,这里山高路险、弯道多,如今虽然已改造成水泥或柏油路,但我们去采访的路上,依然晕车,可以想象他们当年工作条件的艰苦。
“我们每年都要进行羊只个体鉴定,要测体重、毛长和匀度,对照各项指标进行选种,把合格的挑选出来,不合格的淘汰。”
“毛的匀度要一致,不能有干死毛,种羊的体型要一致,要一只一只羊进行称重筛选。如果羊毛细度太细,就要选毛粗一点的种公羊进行配种调节,反之,则要选用毛细一点的种公羊。”
“要从草、饲料等入手,打牢营养基础,要不断为羊群驱虫、防疫治病,每天有干不完的活,还要为农户提供草籽、指导饲草种植、青贮料存放。”
马楠村当年的贫困程度给浦勇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个地方如果没有产业作为支撑,老百姓的增收可就太困难了。”浦勇说,多年前,一个电影剧组在昭通拍电影,剧组人员来找他帮助借羊作道具。试片的时候,有一个镜头,他一眼就看出了不真实——村民一下子能从兜里掏出了几十元。在马楠村待的时间长了,他清楚地知道,高寒山区老百姓兜里能有多少钱,掏出来的钱是什么样的。当年的村民一定是用手帕包好,一层一层剥开拿出来的。而且,面值一定是10元的很少,多是5元、2元、1元和5角、2角、1角票面,甚至分币都有。不可能全是10元的。剧组采纳了他的意见作了调整。文艺作品需要夸张等手法,但准确的艺术作品才会赢得读者和观众,才有生命力。
“老百姓挣钱不容易,家里养的一头猪、几只羊,就是他们经济来源的大部分。培育好的品种,增加群众收入,我们责任很大啊!可是,畜牧新品种选育的确太难了。为了确保云南半细毛羊种群的优良性状可以稳定地遗传给下一代,需要持续不断地选育才能培育出好的新品种,而且所需时间长、花费成本高,有些科研人员,终其一生尚不能见证一个畜牧新品种的成功育成。”
的确,云南半细毛羊的培育工作并不那么顺利。最初选配的时候由于缺乏经验,科研人员选择在春季选配。到了冬季,母羊产羔羊了,恰是马楠山最寒冷的时候,天寒地冻、水冷草枯,加之草料准备不充分,母羊、羔羊死亡率大大超出预期。这个问题后来通过调整选配时间,产春羔羊的方式得到解决。
云南半细毛羊新品种的培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利用本地山谷型藏羊为母本,于1956—1971年间引入新疆细毛羊和高加索公羊为父本进行细毛羊的杂交改良,1972—1978年间引入罗姆尼公羊和考力代公羊进行半细毛羊的杂交组合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提高毛长,增强光泽和加粗细度,于1979年导入林肯羊的血缘,通过精心组合试验、反复筛选、横交固定等措施,为半细毛羊的培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1986年开始在永善进行国家课题攻关后,2000年正式批准育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目的在于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优化乡村环境、实现城乡均衡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农村的经济政策,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全局性战略。这样看来,云南半细毛羊这一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永善县地理位置特殊、垂直立体气候明显,是云南半细毛羊原产地,并以其独特的气候、土壤、植被、水草等环境优势,成为云南半细毛羊最适宜的生活区。育成的云南半细毛羊生产性能好,成年公羊剪毛量每只达6.6公斤,毛长15.4厘米,剪毛后体重65公斤,秋季体重75公斤。成年母羊剪毛量每只达4.8公斤,毛长15.6厘米,剪毛后体重47公斤,秋季体重60公斤。经产母羊产羔羊率119%。
一个羊场,就是一口袋钱。自此,云南半细毛羊养殖为高寒山区人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捷径。老百姓通过养殖,也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了。
多年来,云南半细毛羊主要分布在永善县境内的茂林镇、伍寨彝族苗族乡、马楠苗族彝族乡3个乡(镇),最佳生长地域为马楠、冷水、桃山、冷米、甘杉、永安、松林、长海、中寨、白云10个村。
“云南半细毛羊产区地貌以高山为主,140万亩天然草场可以放牧,还有80余万亩人工草场可供云南半细毛羊采食。巧家、鲁甸、昭阳、永善以及大关、彝良等县(区)高寒山区的季节、光照、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很适合云南半细毛羊生长。”
“多年来,为把云南半细毛羊产业做大做强,永善县委、县政府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突破‘分户经营’模式,以‘抓大户、建协会、带散户’为重点,积极推行‘公司+科研+协会+专业合作社+业主农户’的运作模式,使云南半细毛羊的生产与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农民增收效果明显。”采访中,永善县畜牧站站长廖锡鸿向我们介绍道。
“昭阳、鲁甸、巧家、永善片区属于云南半细毛羊培育区域,高峰时期发展云南半细毛羊养殖近20万只。云南半细毛羊是毛肉兼用型品种,作为肉羊养殖的话,当年即可出栏。羔羊生长10月龄能达到30—50公斤,肉质非常细腻,产肉性能及肉品质均超过山羊。云南半细毛羊所产羊毛是生产高档绒线、水波纹毛毯的优质原料。羊毛品质经工业试验鉴定,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进口的新西兰羊毛。”浦勇对于云南半细毛羊产业发展非常有信心,“脱贫攻坚期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购买了很多种公羊去进行繁育。前不久,西藏日喀则市也有人到巧家选了一些种羊回去。据说效果都不错。目前,种羊已经推广到云南昆明、丽江及四川凉山、贵州毕节、西藏自治区拉萨和日喀则等地,成为当地群众绵羊饲养的优选品种,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的努力终有收获。云南半细毛羊新品种培育2002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云南省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云南半细毛羊2004年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十五”重点推广的绒毛用羊良种,2011年被评选为“云南六大名羊”,2012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2016年发布《云南半细毛羊养殖》地方标准,2019年云南半细毛羊遗传改良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年以后被列入新版《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
“目前来说,昭通各种羊的养殖存栏达到70万只,位居全省第八位,出栏达到60万只,在全省排名第七。出栏位列高于存栏位列,说明生产力水平较高。”
“1980—2010年,昭通畜牧产值占整个农业产值从不到20%增加到了40%以上。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虽然产值比重有所下降,但仍旧占到整个农业产业的37.8%,且发展的潜力大。2023年,畜牧业实现产值148.2亿元,有260多万人从养殖业中受益。”
“牧旅结合是昭通畜牧业发展的一个思路,尤其是从巧家到永善沿金沙江一线高海拔山区。今年四川自贡、宜宾等地到马楠避暑的游客就比较多,全锅羊的消费很火爆。云南半细毛羊的产地景色优美,具备旅游开发的潜质,可以探索牧旅融合发展的方式,吸引周边省市游客避暑旅游。”说到云南半细毛羊养殖产业的发展,说到昭通的前景,浦勇思考得很多,他认为,当前的昭通,基础是粮食生产,特色是水果蔬菜,潜力是畜牧水产,重点是种养结合,关键是“三产”融合,核心是农民增收。
是的,昭通的农业农村工作,一直在这条路上。云南半细毛羊育成的风风雨雨,足以见证这一点。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吕 翼 刘静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