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4-10-18 09:39两岸青山相对出,两岸金竹入画来。金秋十月,行走在昭通大地的金沙江南岸、赤水河、洒渔河、关河及横江的两岸,群众采收竹笋、抚育竹林的身影随处可见,竹材、竹笋加工厂内工人忙碌不停,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科技已经成为了助力昭通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正在推动竹产业成为群众增收的强大引擎。
在大关县采访的过程中,竹农已经将“四砍四留”(采小留大、采老留嫩、采弱留强、采密留稀)的管护口诀熟记于心,几乎每一位竹农都能随口说出来。记得一次采访中,西南林业大学的董文渊教授在给竹农讲授筇竹的管护技能时,形象的比喻让记者至今记忆犹新。他说:“竹子生长就像一家人,采小笋留大笋,家里的‘劳动力’才更壮实,竹林才能越长越好。”后来慢慢地总结为便于记忆与传递的“四采四留”而让竹农熟知。近年来,大关县依托县域资源禀赋,将以筇竹为主的竹产业作为“一县一业”的产业发展战略抓好抓实,充分依靠董文渊教授团队的科技攻关成果,突破了有性繁殖的一系列技术难关,将山上竹“请”下山来,为大关县竹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而在盐津县,盐津县林业和草原局也与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携手创建方竹良种繁育基地以及方竹笋用林标准化示范基地,开启了方竹种植管护等一系列科学研究,全力推进竹产业健康发展。
走进盐津县中和镇工业园区和大关县筇竹产业园,看到云南百年传奇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云南纤多多食品有限公司、云南竹一无二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加工厂房内,工人忙碌不停;云南羲之竹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加工的筇竹家具、工艺品远销省内外……
近年来,为了让竹农更加坚定种竹的信心,各县(市、区)紧紧围绕竹产业做好竹文章,扣紧利益链,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党支部+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深耕产业链,引进实力强、技术先进的竹笋、竹材加工厂,让竹笋、竹材实现就近加工,不仅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带动了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让全市的竹产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推动竹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关县、盐津县、镇雄县分别享有“中国筇竹之乡”“中国方竹之乡”“中国赤水源方竹之乡”的美誉。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毛利涛/文 毛利涛 马丽/图
校对:胡远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