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经典常读感人生

 2017-08-10 09:45  来源:

■沁玟

对于经典,尤其是中国古代经典,如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二十四史等,一般人读起来都会感觉特别困难,不易读懂和理解,于是由望而生畏而敬而远之。笔者也深有同感且常感叹,学生时代应付功课惟恐不及,没有闲暇去啃难读之书;及至踏上工作岗位、结婚生子,又为工作与家庭忙碌,还是无暇静心阅读,于是心里不免存了一份遗憾和不甘。前段时间在书店闲逛,偶尔翻阅朱自清先生的《经典讲义》,始觉此书或能暂时弥补一下这种缺憾,于是取之回家,掌灯夜读。

《经典讲义》一书分“经典常谈”、“诗言志辨”和“经典导读”三个部分,是朱先生在抗战期间参加编辑中学教本工作时,给多部国学要籍撰写的平易可读、简明适切的提要式讲解,是“大学者撰写小册子的典范之作”。全书各篇以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编排,从《说文解字》的仓颉造字说起,继而《周易》的八卦、《尚书》、《诗经》……一路引经据典,侃侃道来,让读者对各种典籍有了一个大概的框架认知,从而也知晓了每部典籍的来龙去脉和阅读要点以及精彩之处,对于想了解而没有时间去阅读的人们,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解渴”方式。

经过几千年时间长河冲刷洗涤沉淀,中国古典文学经典作品依然散发着浓浓的芬芳魅力。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那么阅读经典,就是在阅读一种千百年积淀下来的文化修养,也是在阅读一部跌宕起伏的中国文化发展史。

合上书本,不免想到经典在当代的遭遇。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稳定与建设以及解决温饱是主要任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越多越反动,经典成为毒草,人们避之惟恐不及;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如今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建设已初具规模,经典实在是应该重新得到重视,尤其是应该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经典阅读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往大的方面说,是在于本民族整体素养的提高,往小的方面说,在于自身的修养。

如果说我的人生已走了一半,那么希望我的下一半人生能有更多时间与经典在一起。

常读经典,才能感怀人生。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