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日报
2024-10-09 10:45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其中,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部署。文化建设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灵魂,坚持系统观念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之一。我们既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也要统筹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各项工作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抓实“四个协同”,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关乎人心向背。一要抓好责任协同。进一步压紧压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党委书记的“第一责任”以及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责任,推动意识形态工作从“一家做”到“大家做”、从“要我做”到“我要做”,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二要抓好工作协同。发挥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把理论武装、思想舆论、文化发展、精神文明等工作统筹起来,做到机制一体建、队伍一体抓、成果一体用,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合力。三要抓好上下协同。建立健全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协同治理机制,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道德问题,大力倡导文明、诚信、包容、友善、淳朴、勤劳的新时代“昭通印象”。四要抓好部门协同。加强各职能部门横向联合,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抓好“四个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网络空间既是政治空间,也是文化空间,风清气正才能滋养人心、滋养社会。一要健全法治、技治联动机制。统筹利用法治和技治两种手段,坚持依法治网和技术治网“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维护网上精神家园。二要健全舆情防范联商机制。完善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坚持“日汇总、周分析、月会商”定期研判会商机制,做到统一监测、统一研判、统一行动,分层分类分级指导处置,做好负面信息的收集、核实和处置工作。三要健全舆情预警联办机制。根据舆情的传播情况、涉事领域、风险研判、网民观点,设置红、橙、黄、蓝四级预警,逐级加大管控力度。四要健全重点舆情联处机制。由宣传、网信、网安和属地辖区组成重点舆情处置小组,动态做好分析研判和应对处置,同步扎实做好线下工作,防范化解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情况。
抓全“四个融合”,构建更有效率的传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一要推进资源融合。打破部门壁垒,组建跨行业、跨媒体形态的全媒体采编团队,宣传工作与党委中心工作同步策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总结,发挥集合优势,在内宣中拓宽外宣视野,在外宣中树立内宣意识,从而更好地内聚力量、外树形象。二要推动内容融合。打造“中央厨房”,建立集文字、图片和视频采编业务于一体的全媒体新闻中心,实现多手段采访、多角度编辑、多终端发布。三要推动管理融合。按照归口领导、集中统一、高效协调的原则,整合网络内容建设和管理职能,推进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主流媒体面对舆情要敢于发声、及时发声、善于发声,增强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四要推动平台融合。由宣传部门策划,社科联和文联主导,书画、摄影、文学爱好者和广大党员干部参与,积极打造思想理论评论和文艺创作平台,讲述好昭通故事,传播好昭通声音,展示好“昭通印象”。
抓强“四项建设”,牢牢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农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端。广大农村群众的精神生活状态、文化文明程度、习惯习俗信仰等,是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基础。一要建设农村广播应急平台。由县委宣传部负责统一管理、统一运作、统一维护、统一发布,加大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二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以党建为引领,整合调配各类资源,搭建集党群服务驿站、文化服务中心、理论宣讲、协商议事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台,打造群众家门口的“精神家园”。三要建设农家书屋。采取做强做优一批示范书屋、规范提升一批标准书屋、整改完善一批问题书屋“三个一批”的办法,切实解决资源闲置、内容不合口味、数字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让农家书屋有人管,有人读。四要建设文明乡风。采取“党支部+村民事务理事会+五户联治”网络化治理方式,强化基层治理,探索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路子,注重发挥家风家教典型示范作用,让正能量影响和带动乡风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