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我在边疆望北京第3季丨一片绿洲,“两山”引领,三地画卷

 2024-10-05 18:36  来源:云新闻客户端

金秋时节

大美中国令人心旷神怡

景迈山胡妤雅 摄

在云南

雨后初晴的景迈山

云雾逐渐散去

翁基古寨从静谧中醒来

家家户户趁着出太阳

把茶叶拿出来摊晾

在吉林

各种颜色倾倒在林海松涛之间

层林尽染,如梦如幻

随随便便即可解锁最美秋色

在辽宁

原本一片片的稻田

被改造成了“最生态”的景点

五颜六色的稻苗

变成了一帧帧动感十足的巨幅稻田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走到哪里就把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的理念讲到哪里,始终念兹在兹,倾注巨大心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云南、吉林、辽宁积极响应,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徐徐铺展出一幅天蓝、地绿、水清,生态环境更加秀美宜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我在边疆望北京第3季》今天推出第三期:一片绿洲,“两山”引领,三地画卷。

“含绿量”持续攀升,彩云之南美丽生态画卷徐徐铺展

彩云之南,蓝天白云、空气清新成为标配,一碧万顷、鱼翔浅底成为标识,青山常绿、良田沃土成为标签。

景迈山茶农 资料图

雨后初晴的景迈山,云雾逐渐散去。翁基古寨从静谧中醒来,家家户户趁着出太阳,把茶叶拿出来摊晾。申遗成功以来,景迈山开启了茶旅融合新赛道,越来越多的茶友、游客来到景迈山,给景迈山的茶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2021年夏天,15头亚洲象从西双版纳北上南归,引发“全球观象”热潮,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果。今年,云南野生亚洲象种群出生了至少20只象宝宝。

海菜花 资料图

风吹碧波皱,鸟翔晴空高。沿着洱海溯源向上,只见曾经濒临灭绝的海菜花一簇簇盛放在洱海之源。海菜花开,见证着洱海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改善,也成为生态价值和经济效益兼得的最佳实践。

西畴县三光片区猕猴桃种植基地 图自人民网

一片翠绿,郁郁葱葱,走进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三光片区的猕猴桃种植基地,5000余亩连片的猕猴桃映入眼帘。西畴县三光片区曾因“树木被砍光、水土流失光、姑娘全跑光”而得名。如今,经过8年努力,这里建成了高原特色水果综合基地,从原来的石漠荒山,变成了现在的绿水青山。

……

不赚带污染的钱、不要带污染的项目,瞄准碳达峰碳中和,全面绿色转型在云南现代化产业体系中蓄势聚力,美丽云南的高质量发展底色越来越鲜明。云岭大地,经济总量历史性迈上3万亿元新台阶,“含绿量”持续攀升,美丽生态画卷徐徐铺展。

优良环境与百姓福祉的“双赢”画卷,吉林越绘越美

在祖国的边疆,吉林这片广袤的土地犹如一颗璀璨的生态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彩。

金秋时节,吉林大地的城市与乡村,各种颜色倾倒在林海松涛之间,层林尽染,如梦如幻。目前,吉林省森林覆盖率45.42%,草原综合植被盖度67.06%,湿地保护率45.22%,生态环境稳步提升。

同时,吉林省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3年全省优良天数比例92.4%;国考断面水质连续三年提升,水环境质量位列东北“三省一区”首位;2023年保护性耕作面积扩大到3700多万亩,居全国第一。

多年来,吉林在濒危野生动物保护方面成效显著。2023年,在吉林繁衍停歇的中华秋沙鸭已有600多只,是五年前的一倍多;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区域内生态系统不断恢复,东北虎、豹数量增长;拥有各类自然保护区46个,基本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吉林省抚松县万良镇大方村旁的人参种植大棚

点绿成金,敲开“两山”之门。长白山林区的蓝莓产业年产值达8亿余元;全省利用林地发展林特产业规模达到1725万亩;吉林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康养条件优质,随着建设和经营不断完善,人流量逐年增加。

吉林的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生动实践,一幅优良环境与百姓福祉的“双赢”生态画卷,越绘越美。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辽宁笔笔“绘制”浓墨重彩

辽宁,山海交相辉映,水系星罗棋布,景观千姿百态,城乡相得益彰。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兴隆台锡伯族镇的稻梦空间,是一个生态农业观光体验景区,被誉为“中国稻田画之乡”。原本一片片的稻田,被富有创意的农民改造成了最生态的景点——五颜六色的稻苗,被种成了一帧帧动感十足的巨幅稻田画。

深秋时节,位于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的蔡牛镇大青水库,菱角叶片浮在湖面上,像是一朵朵绽开的花,随着水波荡漾,碧绿色的湖水深不见底,成群的螃蟹沿着蟹网爬行。

辽宁彰武章古台沙地万亩人工林

彰武,地处我国最大的沙地——科尔沁沙地南部,当地始终把“生态立县”放在县域发展的战略之首,推进“4+2+2”生态治理模式,“以树挡沙”工程将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2.5%;“以草固沙”工程把150万亩疏林草原镶嵌在了“山水林田湖草沙”间;“以水含沙”工程实现夏秋季水面覆盖、春秋留茬固沙,带动项目区农民户均增收入2.4万元;“以光锁沙”工程实现了能源增值、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沙地增绿。

辽宁彰武大清沟水库绿进沙退

沙窝变绿洲、光伏电站养螃蟹、稻田里作画……今日的辽宁,天蓝、地绿、水清,生态环境更加秀美宜居,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一片绿洲为底

“两山”在前引领

云南、吉林、辽宁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以“绿”为笔,共绘画卷

来源:云新闻客户端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周万琴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周万琴
标签 >> 云南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