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2024-10-01 23:27原标题:乡村振兴|“金果果”促增收——云南昭通苹果产业新事
火红苹果挂枝头,乌蒙山区迎丰收。
眼下,云南省昭通市近百万亩苹果正值采摘季。行走在苹果主产区昭阳区洒渔镇,目之所及,连片的果树上硕果累累,果香扑鼻。苹果种植大户李佐彪和果农们忙着采摘苹果,经过转运、分拣、包装,苹果将销往国内外。
9月29日,两名果农在昭通市昭阳区洒渔镇的果园里采收苹果。新华社记者陈欣波 摄
“我家种了8亩苹果,早熟苹果卖了三分之一,晚熟苹果可收到12月。”李佐彪说,采摘高峰期忙不过来,请来七八个人帮忙,苹果通过镇里的苹果交易市场和网上渠道销售,我们的苹果很好卖,去年销售额达23万元。
种了20多年苹果的李佐彪说,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如今果园里有了产业路,种苹果方便多了,政府还组织培训果农,教授种植、修剪、施肥等综合管理技术。“我家的苹果品种从起初的一两个增至七八个,管理跟上了,收益也就越来越好了。”
在当地,洒渔镇有着“苹果之乡”的美誉。
洒渔镇党委书记张朝勇说,目前全镇种植苹果13.1万亩,年产量42万吨,综合产值超30亿元。苹果产业带动群众增收明显,全镇2.01万户群众中有1.5万户种苹果,种植户年收入超10万元的占70%。洒渔镇苹果交易市场有3000多户商家,交易期日均人流量5万人次、车流量3万辆次。
地处乌蒙山区的昭通,有着近百年的苹果种植历史。昭阳区苹果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杨龙江说,低纬度、高海拔、日照强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昭通苹果“色泽鲜艳、肉质细腻、汁液丰富、风味浓郁”的特点。
这是9月29日拍摄的昭通超越苹果种植基地一景。新华社记者陈欣波 摄
近年来,昭通把苹果产业作为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培育打造,不断完善扶持政策,把苹果产业发展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经费,重点扶持苹果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加快发展,全力统筹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苹果之城”。
“从山脚到城边,眼前的连片苹果果园有10万亩。”在超越苹果种植基地,杨龙江告诉记者,昭通抓好新植果园建设,紧盯老果园提质改造,全力推进百万亩南方冷凉高地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建设,建成单体连片10万亩苹果高标准矮砧密植示范基地。
杨龙江感慨地说,以前群众发展烤烟,亩产值仅五六千元,如今通过政府引导支持和龙头企业带动,苹果种植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从最初引进的百株树发展成近百万亩,亩产值更是大幅上涨。
9月29日,村民陈开秀在超越苹果种植基地介绍工作情况。新华社记者林碧锋 摄
“在苹果基地上班,比以前种烤烟好多了。”37岁的昭阳区布嘎回族乡花鹿坪村村民陈开秀,把家里14亩地流转给企业种苹果,每亩年收入1100元,她负责果园滴灌、施肥等工作,丈夫也在果园里务工,一天收入80至120元不等,全家年收入六七万元。
龙头企业引领,推动科技赋能,让昭通苹果产业蓬勃发展。
在昭通超越农业有限公司苹果产业园区,全自动智能分选线正有序运行。“除了建设苹果基地,培育苹果品种,我们还有苹果产业园区。”公司董事长温连庆说,生产线实现机械上料、自动清洗、智能检测、分类输送、自动封箱,园区带动600至800人就业,大部分是附近村庄的群众。
“我们的苹果供不应求,只能调配供货,中秋节前后高峰期每天发货40多车。”温连庆说,公司目前与全国6家大客商合作,今年8月以来,已销售苹果近2万吨,销售额1.4亿余元,较去年同期稳中有升。
9月29日,工作人员在昭通超越农业有限公司苹果产业园区分选线上工作。新华社记者陈欣波 摄
以品质求生存,以品牌促发展。一系列举措,推动昭通苹果走出大山。
“希望家乡的苹果让更多人知晓。”昭通千柔农业科技公司董事长周杨说,公司致力于把昭通苹果送到国内外各大商超及水果批发市场,目前和全国水果行业的多家头部企业达成合作,终端销售逐步从国内延伸到东南亚地区。“今年已接到5万吨订单,超过去年全年订单量。”
近年来,昭通市坚定不移把苹果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如今,苹果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果”。2023年,全市苹果综合产值达130亿元,苹果产业覆盖果农13.8万户52.7万人,其中脱贫群众1.86万户6.78万人。
果农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乌蒙大地,“苹果之城”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记者林碧锋)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