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昭通史事记略(十)基督教在昭通

 2017-06-16 09:53  来源:

◆唐 靖

19世纪末的昭通城,人们常常能看见一个手提铜锣、装扮成江湖艺人的英国传教士,在最热闹的西陡街向人群宣讲圣经。喜欢热闹的娃娃们常跟在他后面喊“洋鬼子……”直到把他一路送回家。按照昭通人的习俗,凡上午遇见熟人就招呼“格吃过早饭了?”这个英国传教士逛街时也入乡随俗,只是由于初学汉语,他将问候语作了简化,加之语音不准,一句“先生,早饭”,便往往被人听成“先生,造反”,惹得路人要么侧目而视,要么群情激愤,相互转告“洋人造反”。一时议论纷纷,小孩子则跟在他后面振臂高呼:“打倒洋人!”“洋人”内心诧异,一时不知何故,但也不以为意。这个英国传教士就是在乌蒙山区坚持传教达二十余年的柏格理。

提起柏格理,现在的昭通人多半都会一脸茫然,但他和同伴一起在昭通创办的各种公益事业,却早已扎根这片红土地。近代昭通最早的新式教育,就始于柏格理夫妇于1898年2月在集贤街开办的中西学堂,从此昭通城开始有了地理、算术、卫生等旧学堂闻所未闻的学科,女孩子也破天荒地有了走出家门接受知识的机会。1902年,基督教会又在昭通城东郊买地,修建新校舍。学校如期开学,但名称却在此后几十年里不断更改:中西学堂、宣道学堂、明诚中学。最后定名的明诚中学,其实就是后来昭通地区二中的前身。

昭通当年是循道公会(最初称“圣经基督教会”)整个西南教区的核心地带。这群“循道公会”的传教士,不仅在昭通办教育,还在昭通宣传戒鸦片、禁缠足等新社会风尚。他们的另一重点事业,便是推广新型医疗服务。1902年,昭通福滇医院成立。这是乌蒙山区历史上第一所西式医院,甚至可以说是整个云南最早的西式医院,产妇新式接生、种痘、外科手术、麻风看护等医疗技术,一一得到推广。优秀人才被选送到成都的华西大学深造,其中不乏乌蒙山区最早的医学博士。福滇医院还附设了福滇护校,发展为后来的昭通卫校。1951年,福滇医院被新政权接管,1955年又与天主教的惠东医院和原中心卫生院合并,正式组建为昭通“专区医院”,也就是现在的“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多外国传教士,游于斯,殁于斯,他们的遗体最后也葬在了凤凰山背后的“洋人坟”。

比较起来,天主教传入昭通的时间,实际上还要更早于基督新教。清代天主教在云南的活动不绝如缕,不过最早的传播区域还在昭通。从1696年云南教区正式在大关、盐津一带的偏僻乡村设立,到1840年在云南昭通成立独立传教区,天主教在昭通经历了一百五十多年的“地下”传播史。1840年,罗马教皇正式批准把云南教区从四川教区划出,成立独立的云南代牧区,委任巴黎外方传教会的袁若瑟神父为云南教区首任主教,主教公署就设于教会历史最为悠久的今天盐津县龙溪教堂。主教公署于1843年正式设立,负责管理全云南的教务,使滇东北这一边缘地区具有了某种“中心”的地位。

袁若瑟到云南后,以盐津为基地,先后在龙溪、成凤山、田坝头、叭咡岩(即艾田坝)建立教堂,历史上被称为云南最早的“盐津四堂”,教友也从不到一千人发展到一万三千余人。同时还在成凤山创办了云南省第一所神学院——“若瑟小修院”,先后培养中国籍神父十余位,以此为向昭通、彝良、会泽等地发展的基础。此后天主教开始向交通更发达、人口更稠密的城市拓展,连续在昭通县城设立总堂、昭通城北门外的李子园设小经堂、在洒渔河等地设立布道所。1935年,另外成立天主教昭通主教区,这是当时云南全省唯一中国籍神父任主教的国籍监牧区,管理昭通、大关、盐津、彝良、镇雄、巧家、会泽等地的教务。截止到1949年时,昭通天主教会有教堂25座,另办有惠东医院、加美禄医院、仁爱医院、惠民诊所、昭通麻风院、会泽孤儿院等公益性机构。民国《昭通县志稿》中记载说:“该教堂立有医馆一所,专治小儿科,并牧养遗弃婴孩,雇乳媪抚育。数十年来,赖以存活者其数亦不少矣。”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