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重走中央红军长征路 | 从闽西苏区走出的红军部队

 2024-09-28 10:10  来源:龙岩发布


从闽西苏区
走出的红军部队

闽西是红军的故乡!

土地革命、政权建设、武装斗争,是毛泽东关于苏区建设的重要思想,也是红军担负的三大任务。闽西革命根据地,先后走出了六支光荣的部队,分别是——





红四军第四纵队

1929年6月3日,红四军二打龙岩取得胜利,调集全军及闽西地方红军进入上杭县境内,包抄、歼灭驻白砂之敌钟铭清团。为进一步迷惑敌人,造成向江西退却的假象,红四军于6月10日开往通向赣南的连城新泉,一边休整,一边深入到周围农村,策应农民斗争,发动连南十三乡暴动,建立连南革命委员会。同时,红四军前委在上杭旧县决定将长汀赤卫队、永定湖雷、溪南游击队与部分土匪及北四区五十九团合编为第四纵队第七支队,支队长陈紫峰,党代表傅松茂;另将永定、龙岩(今新罗区)、上杭东五区武装合编为第四纵队第八支队,支队长卢肇西,党代表赖连璋。委任傅柏翠为第四纵队司令员,李任予为政治部主任兼纵委书记。6月中旬,红四军军长朱德到连城新泉传达红四军前委决定,宣布成立第四纵队。随后,第四纵队配合红四军主力三打龙岩城。6月下旬至7月上旬,集中于龙岩翁家花园20多天,有870多人,400多支枪。不久,李任予调任第二纵队,改由原前委组织科长谭震林任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兼纵委书记,由胡少海接任第四纵队司令员,张鼎丞为党代表,游端轩为参谋长。四纵队成立以后,编入红四军序列。此为闽西革命根据地走出去的第一支正规部队。





红十二军

1930年3月18日,闽西苏维埃政府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龙岩城召开。3月25日,为统一对闽西红军的领导,闽西苏维埃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任命邓毅刚(邓伟)为军长,高静山为政委,陈正为政治部主任,邓益为参谋长。全军共编6个团,3500余人,2000多支枪。根据4月10日中共中央给福建省委、军委关于“闽西六团红军,中央决定你们立即集中起来,建立红军第十二军”的指示,4月下旬,将红军第九军改称红十二军,任命邓毅刚为军长,邓子恢为政委,陈正为政治部主任,邓益为参谋长。原来的6个团分别改称100团、101团、102团、103团、104团、105团。5月下旬,闽西苏维埃政府对红十二军进行整编,决定全军编为3个师,每师辖3个团,其中一、二两个师由原来的6个团组成,第3师从各地地方武装再次编成。6月初,为加强红十二军战斗力,红四军前委与闽西苏维埃政府决定将红四军第四纵队编入红十二军,将红十二军的103、104、105三个团编入红四军,从而大大加强了红十二军作战能力。6月汀州整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红十二军奉中央命令编入红一军团,任命罗炳辉为红十二军军长,谭震林为政治委员,林野为参谋长,谭政为政治部主任。





红二十军

1930年5月,红十二军奉中央命令出击东江。为加强闽西苏区军事力量,以肃清当地民团、土匪,闽西苏维埃政府决定将各县赤卫军、游击队组建成红二十军,任命胡少海为军长,邓子恢为政委。全军辖5个纵队和2个游击大队。龙岩县地方武装编为第1纵队,司令员卢肇西,约700人;上杭县地方武装为第2纵队,600余人、400余支枪;永定县地方武装编为第3纵队,司令员卢其中,政委江桂华,政治部主任谢宪球,参谋长陈义,计700人、400余支枪;连城县地方武装编为第4纵队,300余人、200支枪;长汀县地方武装编为第5纵队,计900余人、500余支枪。另有两支游击大队,即武平游击武装计200余人、150余支枪,负责人练宝桢;平和游击武装200余人,150余支枪。红二十军各纵队在中共闽西特委领导下,在各县集中行动,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打击进犯苏区的各路团匪,扭转了苏区的被动局面。





红二十一军

1930年6月,闽西红十二军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第十二军,开赴江西作战。根据闽西苏维埃政府建议,红一军团前委决定将红四军第四纵队、红十二军第一纵队和部分地方武装合编为闽西红军二十一军。全军3500余人,任命胡少海为军长,邓子恢(后李任予)为政委,陈正为政治部主任,邓毅刚为参谋长。全军共5个纵队,原红四军第四纵队第七支队为第一纵队,第八支队为第二纵队,第九支队为第三纵队,原红十二军第一纵队为第四纵队,各县部分地方武装编为第五纵队。8月9日,红二十一军在龙岩中山公园集结,再次出击东江失败,于9月10日前后被迫返回闽西苏区。





新十二军

1930年11月,中共中央特派员施简来到闽西,召开闽西总行委、红二十一军军委联席会议,决定把红二十军、红二十一军合编为新十二军,任命贺沈洋为代军长,施简为政委,李任予为政治部主任。全军辖三个团10个营(其中一个特务营),共3100余人、1600余支枪。1931年9月,红一军团第十二军与闽西新十二军汀州会合后进行休整,此时,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决定,对主力红军和闽西地方红军的建制进行局部调整,将红一军团第十二军的34师、35师编入红四军,闽西的新十二军补充到红一军团第十二军,至此,新十二军番号取消。





红十九军及红34师

为了巩固闽西苏区和福建苏区,根据1932年2月1日中华苏维埃中共革命军事委员会电令,中共闽粤赣省委(福建省委)决定成立福建军区指挥部,并于2月20日在汀州正式成立,任命罗炳辉为司令员、谭震林为政委、林野为参谋长、谭政为政治部主任。其任务是“指挥红军十二军和独立师,及各县独立武装,配合工农群众的力量,巩固和发展福建全省的苏维埃政权。”由此可见,福建军区主要管辖闽西各县工农武装、游击队及红军独立第七师。后在上杭太拔成立杭永岩军分区(第一军分区),在连城新泉成立汀清连军分区(第二军分区),在宁化县城成立宁清归军分区(第三军分区)。



1932年9月上旬,龙岩独立团与永定独立团在龙岩县小池南阳坝会师,合编为闽西红军独立第八师,任命韩伟为师长、简载文为政委,下辖2个团,约700人。11月,长汀、连城独立团在长汀县城扩编为红军独立第九师,任命何大明为师长,钟交彭为政委,辖2个团,计600余人。12月16日,杭武独立团和福建军区武平独立团2团在小澜村合编为红军独立第十师,任命张荣发为师长,张平凯为政委,辖2个团,计1200余人。这三个独立师是福建军区领导下的一支英勇善战的地方正规主力红军。

为了适应反“围剿”作战,1933年3月6日,闽西红军独立第七、八、九、十共四个师,在上杭旧县石圳潭合编为红十九军,任命叶剑英为军长,杨尚昆为政委,杨英为政治部主任。红十九军成立后,与国民党十九路军作战3个多月,并取得重大胜利。同年6月,奉命编为红34师,参加中央苏区保卫战。为此,福建军区又在各地重新组建独立师、团,并从主力红军中调给一批武器、弹药武装新组织的部队,从事保卫苏区的任务。

从闽西苏区走出的光荣部队,建制几经更迭,在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前闽西子弟兵几乎遍及红军各部,有2.6万人参加长征!




-END-



来源:龙岩发布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周万琴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周万琴
标签 >> 长征路 国内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