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4-09-27 19:50昭通市是全国脱贫人口最多的地级市,也是劳务输出大市。全市301万劳动力,常年有260余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随之就出现了父母在留守儿童成长中“缺位”的情况,这也成为社会各个层面“放不下的牵挂”。
2024年6月,市委、市政府出台相关工作方案,聚焦实现留守儿童管护有人、学业有教、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活动有家“六有”目标,做好留守儿童寒暑假期集中托管服务,全覆盖、常态化开展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试点工作。其中,要求到2024 年底,绥江县村级儿童之家建设及活动开展实现全覆盖。
事实上,2024年8月底,绥江县已建成44个村(社区)级儿童之家,覆盖了全县43个村(社区)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机制,以“关爱的名义”为核心的工作正逐步走向常态。
拖起留守儿童稳稳的幸福
9月3日上午9时许,绥江县南岸镇互助村。在柏香自然村的村委驻地活动场地,17名留守儿童陆续聚集到这里,等候“老师”到来,带他们画画、做手工、做游戏,给他们讲如何不要被骗。
互助村位于南岸镇南部,从绥江县城出发,通往互助村30多公里起伏蜿蜒的公路隐藏在大山间,开车大约40分钟,如果骑摩托,至少需要50分钟。
9时30分许,17名留守儿童等到了他们从这条路上骑摩托来的“老师”梁润之,立即围拢过去,快乐气氛很快在山村蔓延。他们玩大风吹和老鹰捉小鸡游戏、画生活中常见物体的画、听如何安全使用电器。被称为“老师”的梁润之,今年30岁,她的身份是儿童主任,同时也是民政协理员和社工。6月8日,绥江县第一家村级儿童之家“放心拖”在互助村成立,暑假期间相继来到这里的孩子,习惯称呼他们为“老师”。
杨露画完一只螃蟹,将纸递到梁润之面前:“老师,你看像不像?”梁润之竖起大拇指。
“为什么要来这里呀?”面对记者提问,杨露回答:“来这里可以和老师、其他小伙伴在一起。”
互助村有砂仁、枇杷、柑子等农业产业,但规模小产值低,70%以上的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这一离开,白龙、柏香、茶林、芭蕉和元木5个自然村97名儿童也就有了新身份——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跨县外出超3个月,或一方跨县外出超3个月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其他事实无人照管的儿童(含小学、初中)。根据民政部门精准摸排,绥江县有留守儿童4344名,分布在43个村(社区)。
绥江县民政局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中,真实感受到这些孩子身上的特点。绥江县民政局儿童股股长陈晓英举了个例子,走访的时候,看到有位奶奶一个人带4个孩子,根本照顾不过来。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不得不面临两个矛盾,老人想把孩子管好的意愿很强烈,但事实上管不好。另外一个矛盾是,自己外出务工挣钱期望给孩子创造成长条件,但事实上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压力。
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焦虑和学业压力,绥江县给出的解题方案,或将成为示范作业。
用爱陪伴孩子们健康成长
9月7日,因高温延迟开学,两天后,才是绥江中小学生2024年秋季入学时间。
板栗镇中岭村儿童主任吴成英为留守儿童贺鑫买了一个书包。一次入户走访,在交谈中,贺鑫告诉吴成英,暑假结束后,他就要读一年级了。父母离异后,母亲基本没有回来看望过他,父亲常年在外务工,爷爷奶奶身患重病。看见贺鑫提到读书时眼睛里的渴望,吴成英忍不住扭过头,“那个时候,我就决定给他买一个书包。”吴成英说,她在网上购买有奥特曼图案的书包,想贺鑫一定会喜欢,就赶在开学前送来。
绥江县民政局局长李洪莲感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不仅需要职责担当,更需要充满爱心。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位一体”的关爱保护体系中,要实现留守儿童活动有家、监护有人、学业有教、困难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六有”目标,儿童主任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要具备与儿童沟通的能力,也要具备与各个相关部门打交道的能力。
从绥江县城通往互助村30多公里的山路上,雨天路面湿滑,梁润之曾经摔倒,她忍住痛推着摩托车向互助村前行,因为有孩子在等她。出生于1994年的梁润之是那个时代的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务工的那段时间,她渴望有人陪伴,有人带着玩,但这是一种奢望。这段经历让她更能对互助村97名留守儿童感同身受。“陪伴是最好的关爱,我把更多时间用来陪伴他们,让他们不要一个人发呆。”梁润之说。
位于金沙江南岸的绥江县,下辖中城、南岸、新滩、会仪、板栗5个镇,南高北低的地势高差1700多米,44名儿童主任和4434名留守儿童,有关爱与被关爱的故事,在纵横起伏的大山之间演绎。
“去儿童之家后,感觉她开心多了”
9月3日下午4时,中城镇大沙村。
大沙村村委会厨房被9名留守儿童占用着,厨房外的院坝里,几个孩子在摘菜、洗菜、生火,厨房里的孩子们则切菜、和馅、包饺子,厨房的外墙也没闲着,张贴着的一张A4纸上面的内容,是做一顿美味晚餐的分工和职责,从洗菜、切菜、炒菜,到烧火、洗碗,再到卫生、安全,每个人签上名字,并按下红手印。
两天前,李浩和其他小伙伴听“老师”赵钰仙说,今天要开展“美味共享·快乐成长”美食互助活动,每个人都要从家里带些食材来共同分享。
厨台和餐桌上摆满玉米、香菇、胡萝卜、姜、鸡蛋、饺皮等食材,赵钰仙在孩子们中间来回,“二宝,你洗手了吗?”“胡萝卜要这样切”“水开了,饺子可以下锅了”。孩子们忙着各自手中的活儿,赵钰仙也忙得不亦乐乎。
儿童之家刚成立时,对于陆陆续续到来的孩子们,赵钰仙留意到,他们虽然彼此熟悉,却又有距离感。如何在假期培养孩子的自信、协作和自主管理能力,赵钰仙为孩子们组织了“美味共享·快乐成长”美食互助活动。在活动现场,赵钰仙明显感受到,互助和协作带给孩子们油然而生的快乐。“我们自己包的饺子,吃起来香。”负责洗菜的林小语说。
“感觉她开心多了,话也多了,经常帮助家里做家务。”王其昌老人谈到孙女王圆的变化时,非常开心。王圆是美食互助活动的组长,在分工公示栏上,她在组长后面临时加上括弧,在里面写上“总指挥”三个字。
赵钰仙切菜时伤了手指,在美食互助活动开始前,她对孩子们说:“我不能做饭给你们吃了。”王圆说:“老师,我做给你吃。”突然听明白的孩子们异口同声说:“老师,我做给你吃。”
李浩负责烧火,看见饺子包得差不多了,他把从家里背来的柴塞进灶里点燃,一阵山风拂过,炊烟飘荡在大沙村的上空。
注:文中儿童为化名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单虹 汪舒/文 兰波/图 部分图片由绥江县民政局提供
校对:胡远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