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长江文明行丨万州 书写长江大保护的“上游答卷”

 2024-09-20 17:13  来源:昭通新闻网

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

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的讲话

核心 提示

浩荡长江,润泽万千生灵,延续千年文脉。

万里长江过千山、纳百川,在重庆市万州区放缓脚步,变得温柔而宏阔,勾勒出80多公里蜿蜒曲线。

这是一个从长江、峡谷、青山中款款走来的城市,江山如画,碧落坤灵。

这是一座在诗歌、历史、文化里滋养千年的城市,长河史诗,文脉绵延。

一条江,一座城。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到一江碧水的守护,从280多位诗人留下的千年回响到巴国重器“錞于王”的文明印迹,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万州,正以长江为轴,铺展出人与自然共生的镜像,激荡出长江文明的千年绵亘,书写长江大保护的“上游答卷”,唱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

生命长江

胭脂梦 一条鱼的涅槃重生

一江碧水,两岸和风。

仲秋时节,万州区水产研究所珍稀鱼人工繁育车间,胭脂鱼苗在种池内活泼地游动。

科研组组长王飞拉开渔网,小心翼翼舀起鱼苗,快速转移到临近的鱼池。鱼儿迅速散开,在“新家”中欢腾游弋,激起片片水花。

为了提高胭脂鱼的成活率,科研人员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转池。

小小胭脂鱼,它的命运却与长江大保护息息相关。

胭脂鱼又称“亚洲美人鱼”,是胭脂鱼科在中国的唯一代表,也是中国特有属种。

曾几何时,胭脂鱼是江中“名角儿”,长江上中下游都有它的倩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胭脂鱼数量锐减,野外种群濒临灭绝,再加上自然繁殖困难,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动物。

从繁盛到濒危,长江生物保护迫在眉睫。

“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殷殷嘱托,言犹在耳。

在万州,从事长江珍稀鱼类人工繁育研究的王飞和同事们被称为“鱼爸爸”,每天都在为“胭脂梦”与时间赛跑。

今年3月,500万尾胭脂鱼苗在万州“降生”。“一龄”后,它们将被集体放流长江。届时,万州“移民”到长江的胭脂鱼将达到2500万尾。

“其实,上世纪90年代,我们就成立了胭脂鱼课题组。”一直参与胭脂鱼研究的王飞说,2000年后,他们突破了全部关键技术,建成胭脂鱼国家级原种场。

守护长江之美,共享生命长江。

经过多年探索,万州先后掌握了包括金沙鲈鲤、岩原鲤、白甲鱼、华鲮等在内的多种长江珍稀鱼类人工繁育密码。

今年春天,在万州“降生”的各类长江珍稀名优鱼类苗种超过700万尾。这些“精灵”将通过增殖放流回归长江。

近十年间,万州累计向长江投放胭脂鱼、岩原鲤、中华倒刺鲃、厚颌魴、金沙鲈鲤等珍稀鱼类7000多万尾。

2023年,长江万州段监测到72种鱼类,比上一年增加12种。

江水滔滔,鱼儿悠悠,“新生”的故事还在继续。


碧水长江

万州段 一滴水的接力保护

青山如黛,绿水生烟。白鹭翔集,涟漪阵阵。

打水、采样、记录……长江万州段晒网坝断面,晃动的船艇上,向勇熟练地监测水温、PH等参数。

“最近7年,长江干流万州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今年50岁的向勇是万州生态环境监测站高级工程师,监测长江水质28年,是长江水质变好的见证者。

为让每一滴长江水达标流出万州,他和同事们定期给长江“体检”,被亲切地称为“水医生”。

三峡库区是我国最大的战略淡水资源库。“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

扛起“上游责任”,筑牢生态屏障。一滴水的接力保护在万州生动上演。

为了不让一滴污水流入长江——

将393个长江入河排污口纳入水质抽测清单,建成污水管网2060公里,投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92座,工业污水全部达标排放,湿地保护率达78%,绿化库岸70多公里……

“水肉眼可见地变清澈了,过境万州的长江水都是‘过关’的,我们做到了。”望着一江碧水在青山间流淌,向勇感慨道。近几年,他和同事们在进行水质监测时,邂逅白鹭、野鹭、野鸭等留鸟已是常态,冬季还能看到不远万里来到万州栖息的红嘴鸥。

水鸟安家,源自水土。水美土肥,群鸟毕至。

随着长江水质越来越好,目前长江万州段共发现水鸟32种,“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也在时隔30多年后再次现身。

问江哪得清如许,善治护得碧波长。平湖大地,“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故事仍在续写。

诗意长江

开篇作 一首诗的千年回响

空濛岩雨霁,烂熳晓云归。啸旅乘明发,奔桡骛断矶。

苍茫林岫转,络绎涨涛飞。远岸孤烟出,遥峰曙日微。

……

清晨,万州鹿鸣书院,阵阵诵读声响起。万州区恒合民族中心小学的学生裙裾飘飘、束发笄绾,深情诵读。

清脆的吟诵声,飘向浩渺长江,穿越到1331年前的万州。

公元693年8月,初唐诗人陈子昂离开家乡四川射洪,乘舟经长江到河南洛阳任职。万州,是他东出三峡的必经之地。

舟行至万州,恰遇微雨初霁、晨光初露,江岸青山绵延、云雾缭绕。陈子昂感从中来,提笔写下这首《万州晓发放舟乘涨还寄蜀中亲朋》,抒发对亲朋的思念,感叹前路的苍茫,描绘出一幅古时的万州晨间山水图:

长江两岸,山色空蒙,晓云烂熳。长江之上,烟波浩渺,群峰倒影。远看,江山一线,水天一色,峰回水转……

“万州有诗词传世始于唐代初年,陈子昂这首诗是目前能找到的最早写万州的诗。”万州区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陈志一直致力于万州诗词研究。他参与编撰的《历代诗词咏万州》一书中,陈子昂的这首诗就放在开篇。

万州一隅 记者 冉孟军/摄

万州,地处三峡库区腹心,上束巴蜀,下扼夔巫,景色多变、气象万千,因其一水之便,是历代文人墨客心中的“诗与远方”。

打开万州1800多年的历史画卷,我们可以看到李白、杜甫、白居易、黄庭坚、苏轼、陆游等280多位诗人在此激扬文字,挥毫泼洒1000多篇诗词歌赋。

汲古润今,与时偕行。

如今的万州,一江碧水向东流,两岸青山相对出。高峡平湖,山高水长,远山云影,鸥鹭低翔……

倘若陈子昂穿越千年来到现在的万州,再次泛舟江上,徜徉在“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山水中”的美丽画卷里,不知又会写出怎样的续篇?

文物长江

“錞于王” 一件文化瑰宝的余音

江天万里,文脉悠长。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内,“镇馆之宝”虎钮錞于静立展厅,斑驳质朴、威风凛凛。墙上的电子屏里,“复活”的虎钮錞于栩栩如生,清脆“咚当”声响起,余音盘旋。

听,这是来自2000多年前的万州声音;看,这是祖先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虎钮錞于为国家一级文物,1989年夏在万州甘宁出土。因其体型硕大、通体完整、铸造精美、音质纯正,相比国内发现的100多件同类型青铜器,铸造精美度、保存完好度、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丰富度都较高,被文博界公认为“錞于王”。

虎钮錞于是巴人使用的一种军乐器,以木槌敲击錞于,可号令三军、提振士气、威震四方。

虎钮錞于是战国晚期的巴人作品,因其巨大的器型、优良的音质,被冠以“錞于王”的美誉。成为三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它不仅代表着古代巴人的音乐艺术,更象征着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这件巴国重器为何出现在万州?

作为长江三峡文明大通道的重要节点,万州在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归属巴国,曾是巴楚争霸、军事上“数相攻伐”的重要区域。

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馆长岳宗英说,“錞于王”最吸引人之处,是盘面栩栩如生的虎形钮和五组神秘的“巴蜀图语”,这件錞于被人们誉为巴文化最杰出的代表。它的精良工艺和历史意义,以及它对巴人“天性劲勇”“质直好义”精神的体现,都诠释着巴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化赓续,韵味悠长。巴国虽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巴人精神始终镌刻在万州的文化基因里。

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移民文化在这里交融发展,形成了集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于一体的万州特色地域文化,并融入到每一个万州人的血脉里。

万古奔流书巴字,渝音今朝画巨然。

跨越千年时光,穿越历史尘烟,当虎钮錞于清脆的“咚当”声再次响起,源远流长的巴渝文化必将凝聚起百万万州儿女的文化认同,在现代化建设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万州晓发放舟乘涨还寄蜀中亲朋

陈子昂 【唐代】

空濛岩雨霁,烂熳晓云归。

啸旅乘明发,奔桡骛断矶。

苍茫林岫转,络绎涨涛飞。

远岸孤烟出,遥峰曙日微。

前瞻未能眴,坐望已相依。

曲直多今古,经过失是非。

还期方浩浩,征思日騑騑。

寄谢千金子,江海事多违。


来源:重庆三峡融媒体中心 记者 周志华 黄玉保 陈星

AI制图 李建明 冉劲松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聂学虎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