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那年,在楠木小学

 2016-10-10 16:44  来源:

周香均

楠木小学座落在坪上村的半山腰,十五年前经过那里的时候,还是一座瓦房,一棵楠木树高挺在学校左侧,该学校以因此而得名为楠木小学。

我的家离那里有两个小时的路程,记得在读小学时,我和哥哥就随同村里的几个长辈一起,到过那里割猪草,一天下来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而我们的背篓里却没有多少猪草,纯属是和几个长辈满山的跑,有时走进大片的包谷地自己也不知道如何走出来,只能忽悠着自己转来转去最终走出包谷地。楠木小学那时就成了我们割猪草累了之后的休息之地,学校是当地的老百姓自筹自建的,只有三间破旧的瓦房,四周墙壁是用石头堆砌而成,当时并没有红砖,房顶长满了青苔,折射着阳光,让天空绿了一块。

冬天,雾吞噬了整座山,在另一座山上我们无法看到学校的影子,教室里没有灯,山里也没有电,孩子们来到学校读书只能凭借雾中的微光看清课本上的文字,有时雾中还夹杂着小雨,不多久课本就会被雨淋湿,孩子们却始终没有不放弃读书,走出大山,走出雾和雨是他们渴望的天空。

教室里,墙壁上挂着一块两米长的黑板,那是用一块一块的木板组合而成,并不是很规则,而山里的木漆在那个时候并不昂贵,整块黑板被刷得厚厚的,能用很多年,能送走很多孩子,可在那时老师们用的粉笔,则是用当地的石灰加工而成,写起字来长一笔短一笔,深一笔浅一笔的,一节课下来粉笔灰飞满整间教室,却能点燃孩子们的一片天空,让孩子们在大山里找到自己的童年和腾飞翅膀的理想。

十五年后,我大学毕业,来到楠木小学当了老师,学校建起了两层楼的平房,有六间教室,六位老师,教室宽敞明亮,虽然每到冬天山里的雾仍然能吞噬这所学校,也会下雨,而且缠绵到结束整个冬天,但孩子们的读书路途并没有那么艰难,教室里亮起了灯,黑板镶嵌在墙壁上,不再用两根木棍来支撑,不再摇摇晃晃,老师们用的粉笔也是由中心学校配置而来,每个学期都充足而耐用,不再使用那自制的深一笔浅一笔的石灰粉笔,老师们写起字来得心应手,孩子也学得开心。

而学校左侧的那棵楠木树比十五年前更加茂盛,又长高了许多,每年都站在山里,总是目送着离开大山的孩子们,年轮在他的身体里一圈一圈的长,包裹着自己朝外生长的心,错失了山外的日出和落日。

我记得,来到楠木小学后,山里没有网络,自己没有电脑,而对于喜爱文学的我来说那是件痛苦的事,每次写好的文字,只能拿到乡上的网吧或者朋友的店里打出来,当时我在中财论坛注册了帐号,就把诗歌发到那里,如果得到精华后,每一篇诗歌有三十元的稿费,散文一篇50元,而在我收到汇款单后,我又得大费周章的来到另一个乡镇洛旺去取稿费,从我教书的学校到那里,可以说得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最后取回来的稿费根本就不够来回的路费和生活费,但我觉得那是件多么高兴而不后悔的事,这样的日子过得充实而充满味道。

现在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仍然飘荡在山里,和飞鸟的翅膀高傲的飞翔着,空中不时弥漫着清晰的绿的味道,始终让人难以忘怀。虽然我只在楠木小学两年半的时间,许多回忆和故事总在脑海中像花一样盛开着,有些时候,离开那所学校的老师和走出那座大山的人,总会坐在一起谈论那些故事,以此来相互取暖。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