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6-09-09 15:35★盛学伦
九月菊花黄,秋风阵阵凉。独坐窗前,遥望夜空,恩师方治荣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眼前。
1998年10月10日傍晚,我刚下乡回来,突然接到电话,说方老师已从宜宾的医院回来,人已经不行了。我真不敢相信这是事实。恩师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曾在10年前做过一次手术。中秋节前,又到昆明延安医院做了心脏换瓣手术。前几天,我还到家中看他。他躺在床上,人很消瘦,说话也比较吃力,但气色尚好。他给我讲起自己的心脏病让医生们都非常吃惊,讲起医生们精湛的医疗技术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讲起植入自己体内的心脏金属瓣膜,讲起退休后的种种打算……言语之间,他对手术的成功非常满意,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无尽的向往。那是一种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的人才会有的一种满足和幸福。
所以,惊悉老师病危,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人工心脏出了问题。当我赶到的时候,恩师已处在弥留之际。让我没想到的是,他的心脏功能一切正常,倒是平时没有任何症状的头部发生脑溢血,让他撒手人寰,猝然仙逝,年仅56岁。
我在楼坝中学读初中三年级的时候,方老师教我们语文,任班主任。虽然他只教了我们一年,但他严谨进取的治学精神、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方正刚直的精神品质,给我的一生以很大的帮助和影响。特别是我这个山旮旯里的穷学生,始终得到他的关怀和爱护,即使在以后的求学和工作中,他仍然时时关心着我,鼓励我好学上进,不废青春,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益的人。
恩师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教育战线上工作。在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他才离开教学岗位,先后从事过居民身份证办理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并主编了一本50多万字的《水富县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1993年,他调任县志办主任和《水富县志》主编后,他的工作更加繁重。
“老骥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修志是一项新的工作,于他也是一个新的挑战,何况自古伏案著书就不是什么好差事。特别是修志工作受到人员、经费等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得他操心劳神。在业务上,他像一个小学生,如饥似渴地学习修志知识,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收集了几大本相关资料,很快在业务上就成了行家里手,先后在省级地方志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尽管因为心脏功能不好,再加上左脚患有脉管炎,但他仍然长期拖着患病的身体,承受着常人难以想像的痛苦,不畏寒暑,辛勤笔耕。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拄着拐杖,一步一步艰难地爬到六楼上的办公室。有人觉得不可思议,这样不要命地干,究竟图个啥?方老师说,我都五十几的人了,我还能图个啥?有人劝他注意休息,保重身体,他却说,我在家里呆不住,在办公室做起事来心里才踏实。正是有这样的精神、这样的毅力,才有了我们水富县的第一部地方志一年成稿、三易其稿、三年出书的骄人业绩。1997年,《水富县志》被评为全省地方志书二等奖,方老师也被评为全省地方志工作先进个人。我想,恩师之所以受到那么多受教于他的弟子,还有社会各界人士的敬佩和尊敬,正是他这种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刚正不阿的人格魄力和孜孜以求的进取精神。
身为县志办主任、《水富县志》主编,恩师曾在一篇文章中说:“作为参与该志编纂、总纂后送审、出版、送评的笔者,由于视野的局限和知识的菲薄,并不回避症结所在……留下了许多永远抒发不尽弥补不完的缺憾。后来者定能周详洞悉,明辨是非真假善恶美丑,查其所缺,补其所漏。”言之切切,情之谆谆,慊然、谦然之情跃然纸上;而我读到这段话,更觉得像是谶语,是他在盖棺之前为自己定论的无奈告白。
又是一年教师节了。走笔至此,不禁潸然泪下。祈愿操劳一生、辛苦一生的恩师安息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