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阅读昭通·视界丨夏德文:奋斗在乡村振兴道路上

 2024-08-30 09:00  来源:昭通日报

“群众选我当代表,我就应该做好模范带头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一起把日子过得更好。”巧家县炉房乡人大代表夏德文多年如一日扎根农村、履职尽责,用实际行动践行人大代表的初心使命。

作为乡村致富带头人,他耐心肯干、用心实干、细心巧干,致力于改变农村贫困面貌,当好乡村振兴“领头雁”;作为人大代表,他认真履行职责,始终秉承“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宗旨,不仅把代表职务看作一种荣誉,更是当成一种责任。

养牛过上“牛”日子,闯出致富好路子

走进炉房乡炉房社区养殖户夏德文经营的肉牛养殖场,远远便听到牛舍里传来此起彼伏的牛叫声。宽敞的牛舍内,一头头毛色发亮、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牛正悠闲地吃着草料,夏德文正在牛圈里忙着清理牛舍、添置草料。

夏德文是炉房社区人,前些年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种植、经营和承接一些工程。一个偶然的机会,夏德文发现养牛是一个致富的好项目,便滋生了发展养殖业的想法。于是,他一边从互联网等渠道学习肉牛养殖及防疫技术,一边了解政府扶持养殖业发展的政策。他在摸索过程中发现,要实现规模化发展,建立一个规模化的养殖场很重要,当时炉房社区党总支牵头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了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养牛场,正研究该如何开展经营时,恰逢夏德文把自己想发展养殖业的想法和村“两委”干部进行了沟通,双方一拍即合,随即炉房社区党总支将养牛场按照合作社相关规程转交给夏德文经营。2020年5月,夏德文接手经营养牛场后,从山西忻州市定襄县高家村购买了212头西门达尔牛。

刚开始养殖的时候,由于缺乏养殖经验和技术,养了3个月,牛还瘦得皮包骨头,于是他在养殖上积极探索,刻苦钻研养殖知识和实用技术,多次到曲靖、玉溪、昆明、上海等地进行养殖培训,在肉牛的品种改良、圈舍建设、母牛增量扩繁等环节上细心研究。2020年12月,夏德文被认定为云南省科技特派员。

在夏德文的努力下,合作社目前已建成标准化牛棚3个、管理用房3间、生活房2间、母牛生产间3间、饲料棚2个,并分别设置了值班室、消毒室、疫病防疫栏、青储饲料池、水池、粪污处理区,还配备了搅拌机、收割机、耕地机、撒料车、装载车等设备。

“养牛最主要的是保持圈舍干净、定期做好防疫、草料充足,说到底就是要勤快,要边干边学。”夏德文边干边说。

“看到我养牛有了不错的收入,许多群众也有了养牛的想法。对真心养牛的群众,我会把我的经验教给他们,让他们也跟着我的步伐富裕起来。”致富不忘乡亲,在实现自身致富的同时,夏德文还充分发挥养殖大户的“传帮带”作用,动员周边群众也从事肉牛养殖和繁育,通过合作社积极向群众宣传相关政策,组织群众进行肉牛养殖和防疫培训。

此外,为了保障养殖场草料供应,夏德文向周边村民流转土地600余亩种植草料,每年可为周边村民增加18万元土地流转费,还吸纳周边村民务工,充分发挥产业基地以农带农作用,促进部分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群体稳就业稳增收,同时带动炉房乡2000多户7800多人的肉牛养殖有机循环发展,让许多村民从“新手小白”成长为“养殖能手”,共同踏上养牛致富路。

探索培育草莓产业,带动村民实现“莓”好“钱”景

在发展养殖业的同时,夏德文还带领村民大力探索发展草莓种植。在他的带领下,当地群众的增收致富路越走越宽广。

走进炉房社区石丫口片区和底里村石板河一带,映入眼帘的是满山坡排列整齐的大棚,大棚里一垄垄翠绿的草莓秧苗长势喜人,一颗颗鲜红欲滴的草莓在绿叶的映衬下格外耀眼,散发出阵阵果香,令人垂涎。村民们正挎着篮子在田垄间穿梭,小心翼翼地采摘、分拣、装车……现场一片忙碌的景象。

石丫口片区的草莓种植基地是由夏德文于2023年带领村民探索建立的,由巧家县玉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经营管理,采用“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从2023年初开始种植,主要是“蒙特瑞”和“圣安”两个品种,4月初开始采摘,采摘期可持续到年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23年,夏德文带领当地村民试种草莓380亩,一年下来,在夏德文的精心指导和管理下,每亩产量3吨,每亩产值近2万元,经济效益可观。今年,炉房乡新增草莓种植面积1000余亩,加上去年种植的,总计1400亩。草莓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无论是前期的种植还是后期的采果都需要大量工人在基地里劳作。基地平均每天用工300人左右,在这里务工的当地村民每人每天可挣100元,目前草莓基地已为当地村民提供350个就业岗位。

“村里有了草莓基地,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不仅每天有100块钱的收入,还供一顿中午饭,很划算。”谈及草莓基地带来的实惠,村民们喜上眉梢。

在夏德文的带领下,炉房乡的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经济高效型农业转换,探索培育新兴产业,近两年,草莓产业已成为拉动炉房乡经济增长和带动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方式,推动了炉房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代表带好头,群众有奔头。几年的人大代表生涯,这位在实施科学养殖、带头示范、指导群众学科技中的典型人物,将朴素的情怀与人大代表的职责融合在一起,把帮扶困难群众走向共同富裕作为最大的追求。

“要想富起来,必须将产业发展放在首位。”夏德文把发展农业产业视为强村富民的关键,结合炉房乡实际情况,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全力推动炉房乡农业产业发展,解决当地群众务工增收难题,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近就业务工增收,得到了村民的高度认可。

通讯员:叶春梅 文/图

审核:单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单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