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6-05-31 18:47★黄 桦
前段时间上网,无意中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有个局长,因长年在单位忙于公务,儿子读到小学六年级,他一次都没去过他就读的学校。尽管六年间,他有过无数次机会,可他每次承诺后都失信了,以致于儿子的同学和老师都怀疑他们的父子关系,或是家中出了什么变故。在毕业家长会上,儿子为澄清同学和老师的误会,含着泪请求父亲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参加。局长见此情景,就点头同意了。
开会那天,儿子见期盼已久的父亲真的走进了教室,顿时激动得泪流满面。班里的老师和同学也觉得挺稀奇,竟高兴得鼓起了热烈的掌声。以往,经常在各种大大小小会议室出入的局长,见自己列席儿子这么小的会议竟受如此礼遇,心里像打翻的五味瓶,说不出到底是什么滋味,特别是别的家长谈起自己孩子几年来学习上和在学校期间的事如数家珍,而自己坐在家长发言席上,却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最后只得含着泪走上前,抱着儿子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你能原谅爸爸吗?”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有深有感触,而且陷入了深思。之后,多次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同事和朋友听,或把发到微笑朋友圈里,大家都感同身受,纷纷点赞送上大拇指。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做父母的大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过分注重忙于事业,忙于工作,忙于做生意,甚至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而忽视了他们在成长中很小的精神要求,而在他们人生履历中留下了不必要的遗憾。
一次,我骑摩托车送女儿去百灵艺术培训中心学跳舞。送她到中心门口后,我就像往日一样掉头而返。八岁的女儿追上来拉住我说:“爸爸,你今天能不能陪我上堂课?”“为什么?我有些奇怪地问她。刚才原本欢蹦乱跳的女儿怯怯地回答道:“别的同学都爸爸、妈妈陪着……我和女儿走上二楼,一群家长站在舞蹈室门口。可我还在想手头上一件什么时候都能办的事情。“爸爸,就陪我上一会儿课,好不好?”女儿见我仍想走,更是急了,见女儿如此渴求,我只好跟着她一起走进舞蹈室。课间,女儿不时回头向我投来幸福知足的微笑,课也听得特别认真,老师还表扬她那天的舞蹈跳得特别认真,特别好。
在返回家的路上,我紧紧牵着女儿的小手,忽然想起故事中那个一再失信而当面致歉的局长,想起舞蹈室里女儿那张知足和幸福的笑脸,脚步感觉好沉重:家庭是培养孩子人格的重要场所,父母的言行举止、喜怒好恶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据资料报道:一位美国知名学者曾先后走访了三十多个国家,对一万多名经济条件不同的儿童进行调查。当问到孩子们最大的心愿和要求时,答案竟是惊人的相同,他们对吃、穿、玩、用的东西都不很在意,而普遍重视的却是精神生活。如:家长说话要算数,多抽时间陪陪他(她)们……
由此可见,我们在整日的忙碌中,别缺席了孩子的成长,多抽时间陪他(她)们,就是对他(她)们最大的爱。尽量不要忽视孩子成长中每个正当的要求,不让他(她)们带着这个缺憾和那个歉疚走上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