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6-05-17 10:51★ 唐永松
对于陈忠实前辈,可以说认识,也可以说不认识。
如是从陈忠实的文字作品来说,那就算认识陈忠实。好几年前,我品读过陈忠实的作品《白鹿原》。这是品读他第一篇文章,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我认真拜读了。随后我又读了陈忠实前辈的《乡村》、《信任》、《到老白杨树背后去》、《打字机嗒嗒响》、《两个朋友》、《尤代表轶事》、《舔碗》、《窝囊》等等短篇小说,以及在课堂上向学生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时。我也同样讲道,陈忠实是当下陕西籍的中国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白鹿原》,获得茅盾文学巨奖。我说,现在你们还小,没能力去品读和咀嚼这篇恢弘的长篇小说,但长大以后一定去读一读。不管以后自己是喜欢文科,还是理科,都要去品读一下。而从现在起,要想认识这位著名作家,就从他写的短篇小说或是散文开始。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品读品读这篇文章——《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株在青海高原克服重重苦难,又突破重重障碍,穿过九十九条死亡之路的柳树,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这就是青海高原的一株柳树的精神,它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终于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壮丽的风景。
我还讲,陈忠实只是一个高中毕业生,做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却能成为文学大师,一方壮丽风景,就是具有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毅力和韧劲。因此,我们要向陈忠实学习,学习他勤奋上进的毅力和韧劲,学习他孜孜不倦的精神。我又举例说,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文章《伤仲永》,仲永幼年天资过人,5岁就能作诗。可后来其父不让学习,最后变得平淡无奇。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后天的勤奋、努力和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
我不认识陈忠实,是因为除了他的文字作品和照片外,我们没有面对面说过一句话,也没有面对面喝过一杯茶,更没有面对面握过一次手,真可谓是素不相识。你看,一个在陕西,一个在云南;一个在西安,一个在水富,天南地北。即便这样,可我是非常敬重陈忠实前辈,因为他的文字作品,因为他的人格和魅力。可是,在2016年4月29日,我在网上忽然看见陈忠实去世的噩耗,一下惊愕了,面对着电脑显示屏肃然久久呆立,沉哀。随之,微信上,博客上都在相互传播,更是连中央新闻也播报,著名作家陈忠实前辈去世。霎时,陈忠实前辈去世的噩耗传遍大江南北,不,传遍世界角角落落。
回过神来,我倏然想到,先生咋地就这样去世了呢?才七十三岁呀,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也还有八十、九十耄耄之年的耕耘和余热,并且热量也并不微弱。这不,加拿大作家爱丽丝·罗门不是八十有余,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吗?而您咋地说走就走了呢?我真的有点想不通。虽有您之说,《白鹿原》是您压棺之作,满意之作,可我和我们还期待着您更多的优秀作品展示出来。然而,这一切都将无法进行。给读者留下了太多的遗憾。
于是,这几天我再把您的作品一一找出来,再次细细品读,咀嚼,借以对您——陈忠实前辈的缅怀。
因为敬仰您的人格和魅力。因为您人如其名,忠诚,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