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4-08-28 16:32民族歌舞轮番登场,传统技艺鲜活呈现,非遗研学形式新颖,特色文创琳琅满目,地道美食飘香四溢……8月22日至26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非遗展示活动(简称“非遗展”)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举办。
来自新疆和其他21个省市的300余个非遗项目、400余位非遗传承人齐聚梨城。这是非遗展连续举办4年以来,参展的省市、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数量最多的一次。据统计,非遗展首日现场参观人数达1.71万。
南腔北调同频共振,精湛技艺互学互鉴,融入生活创新创造,非遗展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映照着中华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美好景象。
多元交融 铸就一体
人群中,身着民族服饰的传承人载歌载舞,庆祝瓜果丰收;沙漠里,新疆克拉玛依胡杨沧桑古朴、苍劲有力;丝绸之路起伏蜿蜒,千年间延续包容与尊重……今年非遗展主会场设在库尔勒会展中心,步入序厅,全国各省市与新疆互赠的44件非遗精品力作件件寓意深远。在这里,纸张、瓷板、木石、布竹皆诉说着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认同。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非遗展一以贯之的主线。
浙江展区门口的圆洞门、后景上的圆屏、地面的圆台,均为江南传统建筑风格特色,也象征中华民族大家庭如同一个同心圆。“浙疆情谊浓如酒,石榴红透两地心。”浦江十字花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何明园分享着作品《浙疆石榴红》的内涵。只见,以江南小院作背景,一棵石榴树昂然生长,树下3只可爱的小羊分别是阿勒泰羊、巴音布鲁克羊、哈萨克羊,地上摆放的果篮里盛满石榴、桃子等。整件作品寓意团结奋进、安康吉祥、甜甜蜜蜜。“别看它们不大,所用的线勾技法可不少,加上造型和染色的反复打磨,我们团队8个人几易其稿,做了半个月,开展前一天才完成。”何明园希望以这件心血之作传递浙江和新疆之间的深厚情谊。
在山东展区,刘氏盘扣《盛世龙腾》中堂挂件以象征五十六个民族的56条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龙构成了巨龙腾飞的画面,龙身融合“春夏秋冬”挂件、代表二十四个节气的24个福字和24个葫芦,象征国泰民安。国家级非遗项目皮影戏(泰山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范正安每次开演都吸引大批观众驻足观看。这次,他和团队还即兴创作了一个新疆人民守护非遗的节目,并在演出间隙穿插讲述皮影戏的历史和发展,反响热烈。
连续4年参加非遗展的国家级非遗项目狮舞(广东醒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赵伟斌感到,到新疆就像回家一般亲切。“非遗展给我们提供了交流平台,新朋旧友相聚,沟通情感,切磋技艺。希望能为这片土地上的非遗传承增彩。”赵伟斌说。
九州共贯 百花齐放
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百花齐放,吐露芬芳。经过4年培育,非遗展架起了新疆与全国其他地区文化交流的桥梁,也为各地展现非遗特色提供了广阔舞台。
婺州举岩点茶艺高技妙、恩施玉露怡和清爽、湖南黑茶醇厚回甘、潮州工夫茶精于慢酌,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非遗展上香气氤氲;湘绣、土族盘绣、毡绣和布绣,锦绣中华从指尖流出;玉雕、木雕、根雕、锡雕,随类赋形,刚柔并济;蒙古族服饰、新疆柯尔克孜族服饰、赣南客家服饰,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交织出新;平氏浸膏、唐氏理筋、针灸、正骨,传统医药服务健康生活;石河子凉皮、金华火腿、晋式月饼、方城烩面,百味纵享,味蕾欢愉……
今年非遗展首次面向全国其他省(区、市)发出邀请,参展省市规模增至21个。主会场上,40余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指尖非遗”环节与观众互动;“乐舞非遗”组织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曲艺类非遗代表性项目演出15场。各展区还有各具特色的沉浸式体验。
随着采茶歌的节奏,福建畲族提线木偶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钟昌敢手中的木偶“茶妹”动起来,取茶、冲泡、滤筛、敬茶一气呵成。“若非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木偶能泡茶。捧着的这杯茶,蕴藏着博大的中华文化。”库尔勒小伙安齐被震撼到了。
当簪花遇到姑娘,擦出的火花格外美丽。传承人黄芳芳刚摆上蟳埔女习俗的特色簪花头饰就有观众前来询问。“我们根据年轻游客的喜好,在传统样式的基础上加了各种花色和形制。到蟳埔,还可以体验佩戴真花。”黄芳芳的介绍让新疆姑娘的兴致更浓了。
连逛了3天展,来自河南的游客赵舞霏寻到了十多件心仪好物,有美食、小摆件,也有专门定制的单品。赵舞霏说:“每一件非遗作品和精品文创都独具匠心。我愿为这种独特性买单,也希望参与传承。”
薪火相传 创意呈现
这边,驼队满载货物,商人打起手鼓,弹起热瓦普,笑意满怀;那头,巴扎上的卖玉人自信地推介着玉石……泥彩塑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吴绍杰一直致力于刻画民俗风情。在传承技艺的过程中,“90后”的他创新材质,将软陶融入作品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同时,他还积极开展技艺培训和新疆旅游产品设计研发,带动一批群众就业。“这次参展,我带来了传统材质‘吐鲁番红土’,希望人们在接触和体验中感受传统技艺的温度。”他说。
今年的非遗展上,像吴绍杰一样的青年非遗传承人数量过半。“90后”“00后”成为文化传承的主力,正以活力与创意书写着属于这一代的成就。
“信阳毛尖茶汤色纯润、清香扑鼻。怎样传达其精神气质?我们将茶山的四时风光和制茶场景拍摄下来,融进信阳茶外包装。每罐茶还配了个性文案。”信阳毛尖制作技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肖珺景一边向观众介绍信阳毛尖制作流程,一边展示茶罐上的故事。“95”后的她大学毕业就回到家乡学习制茶技艺,不仅希望做出好茶,还想通过创意传播让信阳茶时尚起来。
长白山满族剪纸传承人毕建智首次参与非遗展,收获颇丰。他对新疆乐器产生了浓厚兴趣,正在思考如何将众多民族乐器的纹饰、造型与剪纸相结合,创作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的新产品。
传承人正青春,观众也更加年轻态。作为今年非遗展一大亮点,非遗研学备受关注。
“非遗展犹如一个内容丰富的大课堂,我们可以自主参观各个展位,跟各地来的传承人现场学技艺、学知识,收获满满。”参与此次研学的库尔勒中小学生告诉记者。
“杨奶奶,这是我剪的‘我与祖国心连心’。”“第一次剪就这么有型,真有天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靠你们这一代传承啦。”这是8岁的小朋友珍珍与当地剪纸自治州级代表性传承人杨爱凤之间的对话。一颗文化传承的种子就这样在互动中洒进少年心中。
赓续传承,融入生活。今年,非遗展还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三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库尔勒民俗文化博物馆、天鹅河景区设分会场,举办文博探馆、专场演出、非遗夜游等活动,一系列富有烟火气的文化体验令市民、游客流连忘返。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