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日报
2024-08-27 08:00路,不断延伸;乡村,越来越美。击鼓奋进的昭通,持续推进“交通强市”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同发展,解决了老百姓“出行难”“运输难”等问题。如今,农村公路已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磅礴的农村发展新图景在昭通广袤的田野上徐徐展开……
乡村振兴,路是关键。近年来,昭通不断强化农村公路建设,将“四好农村路”纳入乡村振兴规划,立足“三个结合” 建好农村公路促发展,突出“三个管理”管好农村公路助畅通,坚持“三个到位”护好农村公路保平安,聚集“三个运输”建好农村公路促发展,全力打造“四好农村路”新名片。通乡到村的公路网,夯实了昭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构筑起了民生福祉的经纬,打通了乡村振兴的经脉。
“好个野登坝,泥巴敷到胯,媳妇说不了,姑娘往外嫁。”这是镇雄县芒部镇松林村野登坝曾经的真实写照。随着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的深入实施,松林村交通条件全面改善,产业形态进一步丰富。现在,松林村的村组路修到了每家每户。这样的改变,得益于昭通的“三个结合”,从而实现绿美公路进村入寨。
近年来,昭通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在实现1343个行政村(社区)3个100%(100%通硬化路、100%通客运、100%通邮)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乡镇通三级公路、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目前,全市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比例达63.31%,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达51.65%。结合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昭通做好交通基础服务保障,新改建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519公里。路随产业转、以路兴产,昭通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品牌,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绿美农村公路;围绕绿美交通三年行动指标,着力打造绿美农村公路2400公里;成功申报4个绿美农村公路标杆典型示范项目。
金沙江畔的绥江县,每一条乡村公路的波形护栏和墙式护栏上都印有项目建设时间、施工单位以及项目负责人,做到了在项目中完善工程档案的“三个管理”,只为管好农村公路。根据昭通农村公路的实际情况,昭通交通运输部门以“三个管理”为抓手,实现昭通农村公路点、线、面高效、安全、有序管理模式不断更新。
突出人员管理——以交通综合执法改革为突破口,采取市县联合执法、县乡协同执法、部门综合执法的方式,严厉打击侵占路产路权、损毁公路设施、乱搭乱建等违法行为,组织开展路域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突出“路长制”管理——全面推行路长制,健全县、乡、村三级路长制体系,绥江县农村公路“路长制”经验做法成功入选全国15个典型案例;突出治超管理——多部门联合采取固定监测、流动巡查等方式开展超限超载集中整治行动,对全市重点货运源头企业监管率达100%。
汽车行驶在威信县乡村公路上,美丽乡村路构筑起革命老区的发展新图景。曾经“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如今“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一条条高品质“四好农村路”蜿蜒到户,由通向畅,由畅向美。昭通,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高原地区,为了打通农村公路“建、管、养、运”的脉搏,昭通交通运输部门坚持推进“三个到位”,护好农村公路保平安。
坚持落实到位——按照“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原则,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专群结合、群众参与”的养护工作机制,成立乡镇公路管理所、村级公路管理站,完善制度,落实专(兼)职人员负责管养;坚持养护到位——实施农村公路“消危行动”,累计完成危桥改造279座,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3071公里,基本实现农村公路特别危险路段安防工程全覆盖,实现全市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2023年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达90.05%;坚持群众到位——设置农村公路护路员等公益性岗位,全市每年有1.2万余名困难群众参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工作。
地处昭通之南的巧家县,探索形成了“收益联营、安全同保、滚动发班、站运一体、养运同责、同车同座同价、同行同住同监督”的“白鹤滩经验”,彻底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这是昭通聚焦“三个运输”,运营好农村公路优质服务的一个缩影。
聚焦站点运输——围绕“人畅其行、货畅其流、客货联盟、交农携手、运邮结合”的思路,推动路、站、运一体化发展,建成乡村客运站点274个、客运招呼站724个。146个乡镇、1343个建制村100%通客车、100%通邮;聚焦车辆运输——率先将大中型客车变更为7—9座小型客车,实现“门对门、点对点”运输,从源头上减少和杜绝了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聚焦学生运输——按照“一乡、一村、一校、一策”的思路,对于不能提供校车服务的学校,鼓励合法的道路客运经营者主动对接学校,开通学生专线或学生定制客运服务。
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昭通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水平上下功夫,根据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优化交通发展方略,为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重点实施农村公路“八大提升行动”,持续丰富“四好农村路”的发展内涵。
实施路网提升行动——大力实施老旧公路改造,推进更多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进村入户。2024年以来,全市完成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1053.679公里,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59.27%。积极推进老旧公路改造,“十四五”以来完成3453公里农村公路老旧路面养护修复工程建设;截至2023年,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达90.05%。
实施安全提升行动——加强农村公路及其桥梁隧道隐患排查和整治,完善农村公路防灾减灾体系。大力实施农村公路“消危行动”,累计完成危桥改造279座。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3071公里,基本实现农村公路特别危险路段安防工程全覆盖。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健全农村公路防灾减灾体系,完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定期开展桥梁、隧道技术状况评定工作,消除潜在安全隐患。
实施运输提升行动——加快农村客运提档升级,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打造“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农村运输服务新模式。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具备条件的乡镇开行公交车或对路况较好、途经乡镇村较多、人口集中、客流量大的农村客运改造公交化运营模式,不断拓展农村公交化运营服务覆盖范围,建成乡村客运站点274个,其中3级以上站点9个、客运招呼站724个。146个乡镇及1343个建制村100%通客车、100%通邮,全市农村道路客运班线平均日发班次6079班。围绕“人畅其行、货畅其流、客货联盟、交农携手、运邮结合”的思路,推动路、站、运一体化发展,11个县(市、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4A级及以上比例达100%,其中5A级9个、4A级2个。
实施治理能力提升行动——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深化“四好农村路”相关领域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和示范创建工作。出台《昭通市“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2018年,镇雄县成功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2021年,昭通市被评为省级“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昭阳区、水富市、威信县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2023年,昭阳区成功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力争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面推行路长制,建立完善路长制名录,健全县、乡、村三级路长体系,全市路长制覆盖率已达到100%。绥江县农村公路“路长制”经验做法成功入选全国15个典型案例。
实施出行服务提升行动——实行“互联网+农村客运”,实现农村客运“滴滴快”。引导客运企业上平台,采取区域化经营、循环发班、循环预约、网络预约等方式开展客运服务。老百姓通过手机App约车找车,实现了农村客运“循环式、电召式、零换乘、可预约、可定制、可专车”运营新模式,极大地满足了群众“门对门、户到户、点对点”的运输需求,提升了农村客运的覆盖深度、广度和服务水平,实现了所有建制村通客运,让农村地区老百姓“行有所乘”,从根本上压缩了非法营运生存空间。同时,聚焦学生运输,确保学生上下学安全。按照“一乡、一村、一校、一策”的思路,对于不能提供校车服务的学校,鼓励合法的道路客运经营者主动对接学校,开通学生专线或学生定制客运服务。全市共有454辆3550个座位的农村客运车辆投入到学生出行运输服务中,水富、威信、绥江、永善基本形成由道路客运经营者每周五、周日开行的学生专线。另外,实行“互联网+寄递物流+农产品销售”,促进农用物资、农产品“线上线下产、运、销”联动发展:针对昭通农村物流运输成本大、周期长的发展瓶颈,依托农村客运班线连续性服务、覆盖面广、运输频率高的特性,推进农村客运、邮政寄递物流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取长补短。对于大宗货物,采用货运车辆实施整车运输;对于小件物品、农特产品等散货,利用农村客运车辆实施零担运输,畅通农产品进城、消费品下乡的物流配送渠道,保障城乡物资双向高效、便捷流通。
实施和美乡村提升行动——持续推进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洁化、绿化、美化。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绿美农村公路。通过建绿、补绿、增绿的方式,加强农村公路绿化,将绿化工作纳入农村公路新建、改建项目,同步实施。因地制宜,选择易生长、兼顾常绿、美观的树种,在有条件的路段实施带状绿化或节点绿化。围绕绿美交通三年行动目标,积极改善人居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着力打造绿美农村公路2400公里。成功申报镇雄县镇牛二级公路、水富市太铜公路、大关县双龙公路、绥江县双茶线4个绿美农村公路标杆典型示范项目。
实施助力产业提升行动——推进交通运输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乡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结合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新改建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519公里,做好交通基础服务保障。实行“运游结合”,助推全域旅游发展。紧密结合“一部手机游云南”和自驾游线路的打造,将农村客运、客运站点服务向生态旅游景点延伸,带动人流聚集,促进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发展,把公路、生态、旅游有机结合,路随产业转、以路兴产,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品牌。
实施就业增收提升行动——加大以工代赈推广力度,统筹用好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公益性岗位,进一步拓宽就业增收渠道。大力推行农村公路以工代赈,全市每年吸纳困难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建设2300余人,平均年薪17000元。设置农村公路护路员等公益性岗位,划分路段定职责,强化履职监管,负责完成农村公路水沟、路肩、路面清扫及杂草清除。目前,全市共设置农村公路管护岗位12249个,平均年薪9300元。
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一盘棋联动,昭通“交通+旅游”“交通+产业”等“交通+N”发展要素逐步完善,1343个行政村(社区)乡村公路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公路全面实现硬化路、通客运、通邮,乡镇通三级公路,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如今,在昭通农村,公路网越织越密,“四好农村路”遍布农村、连接城乡,延展并丰富了产业发展方向,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坚实保障,为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
近年来,在深入推进“交通强市”战略背景下,昭通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全面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进一步巩固客运物流成果,持续加强“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
昭通大地,欣欣向荣。革命老区威信、镇雄、彝良以农村公路建设为契机,串起这片大地的红色发展主线,绘就绿色发展图景,拓展致富奔小康新路径;昭鲁大地的昭阳、鲁甸,金沙江右岸的巧家、永善、绥江、水富,以及绿色路上的大关、盐津,一条条绿美农村公路串乡联村、通山入林,向远方不断延伸,成为一道道亮丽的发展风景线。
循路路更远,壮志无坦途。2.3万平方公里的昭通大地,一条条通乡进村到组的公路,不断串接乡村振兴的奋进篇章,为昭通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昭通篇章贡献力量。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杨 明 /文
图片来源:昭通市交通运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