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以高水平保护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2024-08-26 15:27  来源:光明日报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2024年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就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系统部署。新征程上,应以高水平保护筑牢绿色低碳发展基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推动形成更有活力、更有韧性、更加均衡、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崭新局面。

1.高水平保护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只有依靠高水平保护才能实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四个重大转变”深刻总结了新时代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充分彰显了高水平保护对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支撑作用与战略意义。

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高水平保护要求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着力解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各管一摊、相互掣肘的问题,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统筹推进水、气、土、固体废弃物等环境要素治理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持续推进高水平保护,取得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高水平保护强调系统治理,直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转化通道,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坚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强化责任、主动作为,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等制度,把高水平保护、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转化为全体人民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以高水平保护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绿色低碳发展奇迹。以首都北京为例,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率先建立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由属地“一把手”承担治河、巡林和护田的任务,解决责任不明确、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大气污染治理与空气质量改善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为“北京奇迹”,成为以高水平保护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典范。

由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全球引领者。中国紧跟时代、放眼世界,加强高水平保护,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提出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以高水平保护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取得实践硕果,扩大了全球绿色版图,既造福了中国,也造福了世界,向世界证明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能够并行不悖、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共生。

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推动高水平保护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为新时代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高水平保护,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开创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2.绿色低碳发展为高水平保护提供坚实物质技术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绿色低碳发展为高水平保护提供坚实物质技术基础,也是高水平保护的重要着力点。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美丽生态的需要与期待,是高水平保护的核心要义与价值所在。

为高水平保护提供目标导向。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之所以“高水平”的题中之义与目标导向。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是缓解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坚实保障和决定性因素。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高水平保护是重要支撑,二者辩证统一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质要求。高水平保护的最终目标在于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提升生活品质,改善人类福祉。

为高水平保护增强科技保障。高水平保护离不开高科技支撑。绿色低碳发展是以绿色低碳科技为引擎的发展,更加重视绿色技术创新与转化应用,能够为高水平保护增强科技动能。比如,新兴环保材料技术、高效催化材料技术、光伏风电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物联网信息技术等的创新与应用,从源头上减少能耗、降低碳排放,更有利于推动环境污染治理,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高水平保护提供科技动力保障。中国深度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牵头设置全球性科技创新议题,深化新能源科技创新国际合作,以绿色低碳科技助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在造福更多国家和人民的同时也为高水平保护筑牢科技支撑。

为高水平保护夯实物质基础。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创新绿色金融、生态补偿等政策工具,推动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事业持续发展,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从根本上破解环境污染难题,促进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国推动传统外贸绿色低碳转型,重点引进节能环保、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外商投资,提升对外开放的绿色化水平,在为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的同时,也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奠定了更有利的发展环境和物质条件。

3.以高水平保护谱写绿色低碳发展新篇章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高水平保护支撑绿色低碳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新征程上,必须保持高水平保护的战略定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绿色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进一步凝聚绿色低碳发展共识。聚焦建设美丽中国,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凝聚绿色低碳发展共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推广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聚焦全局性、全流域、全过程生态环境保护,注重运用绿色低碳理念、系统治理思维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聚焦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树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等理念,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增强绿色低碳发展的全球共识,推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加快推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面向绿色低碳科技前沿领域、污染物治理重点领域,加强基础性、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研究,加强新能源技术、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等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增强绿色低碳发展潜力和后劲。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打造生态环境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培养绿色低碳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构建支持绿色低碳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国际绿色低碳发展协同。着重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低碳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广泛应用,支持跨区域共建绿色低碳产业园区,发展现代绿色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培育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绿色低碳新能源,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新高地,积极参与和融入共建绿色“一带一路”。

不断拓展绿色低碳发展空间。国土是绿色低碳发展的空间载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动实现生态环境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深化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和综合治理,牢牢守住生态安全和绿色低碳发展底线。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大尺度拓展绿色低碳空间,加强生态系统整体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搭建高水平保护的新平台新体系,整合绿色低碳发展的国内外资源,在低碳技术、绿色产业、低碳能源、生态环保等方面寻求合作新空间新赛道。

坚持高水平保护,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升环保产业、生态治理等领域的转移支付、税收优惠和信贷支持力度,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适时制修订大气、水、新污染物等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以高标准严要求的制度标准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参与引领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为共建清洁美丽的地球家园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光明日报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单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单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