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家门口”务工 顾家挣钱两不误

 2024-08-23 12:49  来源:昭通新闻网

“留守儿童需要更多的陪伴和关爱。”几年前,贾相琴和丈夫一起在外打工,看到电视上报道留守儿童与父母分别的画面,触景生情。想到在老家的孩子,夫妻俩一合计,决定由贾相琴回家带娃。

今年40岁的贾相琴,家住威信县罗布镇顺河村。这里地处乌蒙山腹地,四面环山,土地贫瘠,外出务工是大部分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在外打工,牵挂家里的孩子;回来专心带娃,又经常为家庭开支发愁……”两个孩子渐渐长大,支出越来越多,单靠丈夫一人在外打拼,远远不够,持家的贾相琴不时犯难。

咋办?

一家工厂落户当地,让贾相琴看到了希望。2023年,威信县通过招商引资,从浙江引进了一家生产制衣材料——氨纶包覆纱的纺织企业,厂址就设在顺河村。

贾相琴第一时间报名,经过培训,迅速走上检验岗位。

每天早上8时上班,检查氨纶包覆纱成品外观有无油污、毛纱、硬纱、色差……在检验岗位上,贾相琴每天重复着这样的工作,下午5时一到,准时下班。

“‘家门口’就能挣钱,还能照顾家里。”顾家、挣钱两不误,笑容常挂在贾相琴脸上。

走进纺织车间,只见一排排纺纱机整齐排列,隆隆作响。络丝、穿线、下球、检验……工人们在车间里,熟练地按照程序操作。

“培训一个月就能上手,工资在3000至8000元不等。”纺织厂厂长郑娟说,公司看中当地的电力和人力成本优势,自2023年底入驻以来,公司边安装设备边调试生产,到目前只释放了三分之一的产能,招收当地员工60多人。

“待三期设备全部投入运行后,纺织厂可以吸收300多人务工。”郑娟说。

入驻罗布镇的纺织厂,不过是威信县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的一个缩影。

“就业是民生之本。”威信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张藤耀介绍,威信县是滇东北地区的劳务输出大县,20多万名农村劳动力中,目前约有18万人在外务工。一些中老年人和女性留守家中,他们不能长途跋涉外出务工,但同样有务工需求。“我们要保障这类人群能够在‘家门口’就地就近就业。”张藤耀说。

如何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大力引进企业吸纳一批,大力发展产业消化一批,引导返乡创业带动一批,培育乡村工匠解决一批,建设帮扶车间吸收一批,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一批。”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威信县在稳定劳动力省外转移就业的同时,坚持外输内转并重,千方百计带动农户就地就近就业。

在威信县三桃乡新街村,村委会集中流转了470亩土地,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种植果蔬及羊肚菌、竹笋等。

立秋以来,每天早上6时,59岁的新街村村民陈芝群出门走两分钟路,便来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大棚里,采摘新鲜竹荪,至10时结束。

“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时间灵活,这活不累。”采摘完竹荪,陈芝群起身回家,开始喂猪喂牛,给孙子和公公、婆婆做饭……

“1小时10元,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务工,一年四季都有活干。”三桃乡副乡长兼新街村挂村领导李俊透露,自2018年成立以来,新街村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最高峰时有107人务工。

“2023年毛收入超过200万元,收益的80%都用来支付务工群众工资。”三桃乡党委副书记王永刚说,作为村集体运营的项目,新街村投资建设了智能化大棚,通过种植反季蔬菜,保证一年四季都有蔬菜上市,让更多当地群众能就近务工。

发展方竹、山葵、红色文化旅游等产业,落实返乡创业政策,帮助回乡人员创办小微企业,引导芦笙制作、蜡染刺绣、竹编藤椅等方面的能工巧匠创办特色企业……厚植就业沃土,创造就业岗位,威信县不遗余力。

据统计,截至目前,通过多渠道挖掘就业岗位,威信县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5.97万人。

人民网记者 符 皓 蔡树菁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单娟   责任编辑:罗崇欢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单娟
责任编辑:罗崇欢
标签 >> 就业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