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昭通·人文丨走近古城 ③ 陡街

 2024-08-23 12:21  来源:昭通新闻网

昭通古城有条街叫陡街。

一个“陡”字,道出了这条街的气势。除了昭通,全国有没有其他城市的街道起名为陡街,我没有考证过。

对昭通古城来说,陡街确实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深深地刻在每一个昭通人的记忆里。

云南是云贵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四川盆地往南,地形不断爬升,从海拔200多米,一直抬升到4000多米,山高坡陡,沟壑纵横。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道出了云贵高原变化万千的气候。昭通市位于云南省的东北部,昭通市政府所在地昭阳区,位于昭通市的南部,海拔约2000米。从海拔的层面看,昭通城是一个高海拔城市,与陡峭一类的字眼联系起来,似乎也不无道理。

昭通市总面积2.3万平方公里,95%是山区。但在昭通市南部,有一个500多平方公里的昭鲁坝子,地势平坦,气候宜人,堪比“春城”,是一个建设城市的理想之地。从汉朝以来,无论是朱提故城、天梯土城,还是从清代至今的昭通城,都选址在这个坝子的东北部。

既然是坝子,为什么还会有一条陡街?这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与以往的城市建设规划不同,或许是为了巩固政权,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云贵总督鄂尔泰认真考察,最后把城址选在二木那。二木那是一个小山包,中间高、四周低,相对高差二三十米。镇署建在二木那的最高处,主要街道以镇署为中心,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延伸出去,有东正街、南正街、西正街、北正街,还有东南、西南、西北、东北顺城街及中街,构成整个古城的骨架。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的,实际上是从镇署门前开始,向西延伸到济川门的西正街。

因地形的缘故,除北正街外,其他几条正街都不平坦,均有一定坡度。以西正街最为典型,坡度大概30度,这或许是西正街最终被命名为陡街的原因。在昭通人的字典里,陡峭通常是形容那些超过四五十度的山坡或悬崖。这里的陡街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陡”,甚至不能与“山城”重庆的一些坡度很大的街巷相比。但这条街确实被命名为陡街,而且约定俗成,一直沿用至今。

1930年的昭通陡街

陡街就是西正街,宽丈余,原名乐丰街,东高西低,是出入古城的一条大道。西正街后来又更名为崇安街,亦名陡街。约1930年,为整顿交通,安恩溥对陡街进行了大修,扩宽了街道,一色的青石铺就,街两边的铺面改成西式风格,中西结合,更有特色。

1943年的昭通陡街

陡街长约200米,宽约10米。往事已矣,杨柳依依,200多年过去了,陡街上发生过很多故事。清朝的士兵会从镇署衙门出发,经过陡街,到济川门的城楼巡逻,行使他们守卫的职责;南来北往的客商,会挑着他们在朱提山炼来的银铜从这里走向中原;古城居民每天吃的蔬菜会从济川门外的菜园里挑进来,到城里交易。或许,1920年,谢汝翼、朱德带领的护国军也从这里走过。最为轰动的是1937年秋,安恩溥的182师响应龙云的号召,全师清一色的法式装备,在陡街接受群众的检阅与欢送,从昭通走向昆明,走向抗日战场。1943年清明节,时任云南省主席龙云回到家乡,陡街上松枝为毯、人群夹道,见证了龙云回家祭祖的盛大场面。1950年3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43师从城外整装进城,接管昭通城,举城同庆,陡街见证了昭通的解放。

或许,作为普通的市民,对陡街会有着简单而又不一样的感情。曾经在昭通电视台主持过“壳子”栏目、现已退休赋闲的陈思文于2012年写过一篇文章《陡街旧事》,写出了他对陡街的记忆。陈思文于1950年3月出生在这条街的一间商铺里。据陈思文回忆,昔日陡街繁华无比,商家云集,各种商号鳞次栉比,“清华”经营餐饮,刘家经营布帛,鄢家开了相馆,徐家设了酒肆。陈思文家的商铺则叫“顺通和”,销售卷烟兼营土杂副食。那时的陡街,街面以长约60厘米、宽约40厘米的青石铺就,两边还有2米宽的人行道,人行道上每隔四五米还种有刺槐树。五月槐花飘香,人们在街上走过,不疾不徐,时间于不知不觉中溜走。

我对陡街的印象可能与众不同。工作以后,每次进城都要到陡街走一走,踩一下街面的青石板,穿过陡街看看辕门口的广播电视转播塔和北正街青瓦屋面下南来北往的人群。陡街的左下端,是老济川门左面,以前是人民电影院;陡街的右下端,则是有名的馋嘴街(崇义街),街口有卖烧洋芋、凉粉的,还有烤羊肉串的,晚上的夜市,人声鼎沸,炊烟袅袅。特别是烧洋芋的味道,挥之不去,成为一代人的记忆。我会骑着凤凰牌自行车,从城外进来,或到人民电影院看一场电影,或到馋嘴街口吃一个烧洋芋,偶尔也会因朋友之约到清华饭店吃饭。清华饭店面积不小,厨师手艺很棒,味道不错。陡街的左下排,有皮鞋大世界,很多人都喜欢在那里买鞋。陡街的右下排,还有配眼镜、修手表的铺子。当然,街上还有服装店、化妆品店,有卖万和酱油的,有卖月中桂绿豆糕的,但传说中的鄢家相馆、永安药铺已经见不到了。

20世纪50年代初的济川门

我在文化部门工作过,自2009年开始,有幸参与昭通市博物馆的陈列布展。当时是邹长铭带着我负责民国展厅的布展,我便有机会参与到民国文物的收集和整理。什么最能反映昭通民国年间的社会风貌呢?我从征集老照片入手。其中,陡街的老照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昭通市博物馆二楼民国展厅的醒目位置,是一幅20世纪30年代初陡街的图片。街面上,人群密集,身着当时旧式服装的各类人群把陡街铺满,上上下下、来来去去,神态自若,把昭通民国时期的景象全面展现出来,是昭通的“清明上河图”。当然,这张照片上没有出现济川门,或许,摄影师就是站在济川门门楼上的某一处拍摄的。摄影师是不是当时鄢家相馆的店主鄢若愚,我没有去考证,同时也没有鄢家后人来印证。但正是陡街的这张照片,引领着参观的人群走入民国昭通展厅,走进昭通的记忆。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每隔一段时间,对城市的提质升级也在进行中。迈入21世纪,古城的改造进行过两次。在承接中西结合风格的基础上,2008年,陡街铺面的样式进行过统一;2024年夏天,陡街外屋面进行了提升,使之与古城风格相协调。

2024年提升改造后的昭通陡街

陡街上,最持久不变的还是那些错落有致的青石。经过200多年的风吹日晒,以及被无数人甚至马帮所踩踏过后,青石表面变得非常光滑。这些青石,见证了昭通古城的变迁。

陡街其实不陡,那只是人们对它的一个称谓。有时,有的人还称之为西陡街。只要有时间,你可以到陡街走一走,感受一下古城的慢时光。当然,现在的陡街,商铺经营的项目更加多样化,每天人流如织,哪怕在华灯绽放的夜晚,陡街上也从不会缺少人群。很多玩“抖音”“快手”的大咖成了陡街的网络推介官,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到陡街漫游,只为让陡街被更多人看到。

每一个走过陡街的人,都有自己与陡街的故事。期待各位一起来讲讲陡街的故事,因为你讲述的陡街故事,可能比我讲得更精彩。

朋友,如果你还没来过昭通,或者准备来昭通,我建议你把陡街作为必须造访的一条街。从这里,你可以真正进入昭通古城,走进昭通那些尘封的记忆。

作者:曹阜金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单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单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