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6-03-22 16:18李云飞
可能是日子好了,老家鲁甸农村亲戚也嫌麻烦,很少有人做香油茶,我也就多年没吃着了,但那刻骨铭心的滋味至今令我难忘!
那时,一般人家都叫油茶,只是在农村显得特别珍贵,不少人家为了突出一个“香”,就叫香油茶。香油茶并不是“香油”做的,而是“油渣”做的。说是“茶”,也没见着“茶”,只是很烫,为了降温,可以像喝茶一样转着“碗”吃。一大锅香油茶,一家七八口人,争先恐后,顾不了说话,只是“稀里哗啦”地吃着,像交响曲,特别动听诱人,顿时,整个房屋就会弥漫着香油茶特别的香味。
我最怀念的是大姨妈的香油茶,她是我母亲的亲姐姐。我对外婆没一点印象,脑子里的那点痕迹还是大姨妈给我讲述的。大姨妈嫁到鲁甸马鹿沟村后就远离县城的外公,但经常徒步到县城,与家人团聚。小时候,回老家,我特别喜欢到大姨妈家玩。她家人口多,我有好几个老表,与他们在一起,野趣很多。我去了,大姨妈就换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几个老表也沾光。那种“吃”的享受不仅实在,而且亲情融融。我见过大姨妈炒香油茶,她把麦面炒好后铲起来,放进大盆里候着,然后炼牛油,将油渣捞起。两件事都做好后,再把麦面和油渣混在锅里搅拌,均匀后装在簸箕里冷却,放入盛器中保存,做得多,一年也吃不完。大姨妈说,麦面最好是燕麦,那种特香是其他麦面比不了的。牛油也最好是腰窝油,不要炼枯了,有点油水才更香。那时,别说农村人,就是城里人的吃食也是清汤寡水的,没有什么油水。也正因如此,有“油水”的香油茶就成了人们的钟爱。大姨妈不轻易煮香油茶,我去了才会煮。因此,几个老表都十分欢迎我去。我去了,大姨妈才会一样接一样的做东西给我们吃,大家都幸福!
记得有一次,大老表从县城领我到他家玩,是走路去。我人小腿短,觉得走了好长时间也没到家。不巧,半路还下起了雨,我们停停走走,还是打湿了身子。走到家,天都黑尽了,大姨妈见我冷得发抖,忙把一位老表的衣服给我换上。我咳嗽了两声,她就用手摸我的额头,说我有些发烧,得吃点药。大姨妈翻箱倒柜,找到一颗药,给我服下,不放心地说:也不知对不对路,我煮香油茶给你吃,逼逼寒气!她撬开炉火,熬了半锅红糖水,加进油炒面,精心熬制香油茶。我记得很清楚,香气飘散开来,睡下去的小老表爬起来,守在火塘等着吃。
香油茶煮好了,我们每人一大碗,烫烫的,人人都呵着气,快速地吃。那种香法,可以说香进命里。吃完香油茶,大姨妈就安排我睡下。不知是那颗药的功效,还是香油茶的作用,第二天醒来,我全身轻松,感冒居然好了。走时,大姨妈把家里剩下的香油茶连同口袋一起给我带上。她找了村里的一辆马车,反复嘱咐赶车的人,不要急着赶路,下雨就躲躲,一定要安全地把我送到外公家!
大姨妈过后又特意叫人送来半口袋香油茶,转告我,带回遵义与家人一起吃。那时,大姨妈的身体还算好,一大家子人的吃喝都是她在张罗。大姨爹抗美援朝失去一条胳膊,有退休工资,吃穿不愁,但也不闲着,时常与村里的壮劳力一起修路、挖水沟,也常在自家地里劳动。几个老表也很成器,继承了两位老人勤俭持家的传统,日子过得舒心自在。在那些年份,有劳动力的人家,只要肯卖力,日子过得也就稳定。我调回昭通后,大姨妈与大姨爹已搬到县城住,身体却渐渐差了,家里没了香油茶的味。一次,大姨妈说,她还记得我喜欢吃香油茶,她这久脑壳总是昏,等好点做给我吃。大姨妈与我母亲的感情非常深厚,小时候,她好吃的东西总是让给我母亲。大姨妈也十分疼爱我,给我讲述小时候她与我母亲的故事。
一次春节前,我去看望大姨妈,她还在念念不忘地说香油茶的事。她再也做不了香油茶,一直靠头痛粉养着。我叫她别老挂在心上,我够胖了,不能吃了。她有气无力地笑笑说:少吃点没关系!
那一次之后,大姨妈的病没有熬过去,她还是离开了我们。如今,我一想起大姨妈就想起香油茶,一想起香油茶就想起大姨妈,演变成我心中最美好也最心痛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