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日报
2024-08-17 10:15宜昌,这颗镶嵌在荆楚大地上的璀璨明珠,凭借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深深地吸引着无数旅人与文人的目光。8月13日至15日,宜昌市举办了“和美与共 来电宜昌”百家党媒看三峡主题采访活动。活动期间,来自全国130多家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理事单位的300多名嘉宾,深度参与了长江夜航的沉浸式体验,并探访了宜昌博物馆、湖北三峡实验室、巍峨的三峡大坝、古色古香的兴山昭君村、风光旖旎的水上公路以及充满挑战的朝天吼漂流基地等地。他们不仅领略了如诗如画的峡江山水之美,还感受到了宜昌经济蓬勃发展的强劲动力。
城:因电而兴
宜昌因电而兴,也因电而名。漫步宜昌城,一句“一个来电的城市”将有着“世界水电之都”美誉的宜昌市诠释得淋漓尽致。
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特别是三峡工程的建设,极大地提升了宜昌的水电地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之一,三峡水电站不仅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多种功能,还极大地促进了宜昌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三峡大坝的建成,更是将宜昌与水的联系推向极致。这一世界级工程,不仅是人类智慧与勇气的结晶,也成为宜昌的闪亮名片。站于坝上,俯瞰长江水浩荡东流,震撼与感动难以言表。三峡的雄浑与水的灵动,在此完美交融,共绘宜昌传奇。
近年来,宜昌市政府与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等合作,加快推进电网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建设“安全可靠、设备优质、绿色低碳、智能互动”的电网系统;致力于推动“清洁能源之都”建设,全力保障三峡、葛洲坝等水电外送和消纳,同时大力支持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有序发展。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宜昌的电力供应能力,还促进了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绿色转型。
电力产业作为宜昌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随着电力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电力服务水平的提升,宜昌的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电力产业的发展不仅增强了宜昌的经济实力,还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一江春水穿城过,无限风华两岸生。2023年,宜昌经济总量达5756亿元,首次进入全国50强,位列第49。与江共生的宜昌,正从温婉的“三峡门户”迈向开放的“来电之城”,迈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产:因水而活
常言道,有水之地,方显灵魂。水,无疑是宜昌的灵魂所在。长江如巨龙般蜿蜒穿城,其壮阔让宜昌城更显大气磅礴。晨曦初照或夕阳西下,江面波光粼粼,犹如无数钻石跳跃,美不胜收。
浩瀚的长江,不仅催生了三峡水电站这一世界级水利工程的壮丽崛起,还极大地促进了沿江两岸产业的繁荣兴盛。8月13日,当夜幕低垂,来自四面八方的媒体代表们登上了“长江三峡10”号游轮,顺流而下,沉醉于长江夜航那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之中。北岸灯火辉煌,南山光影交错,天然塔、万达广场、磨基山、镇江阁等名胜景点逐一在眼前铺展,古典韵味与现代时尚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交织融合,共同铸就了“两坝一峡”与“长江夜游”这两颗宜昌“夜经济”的璀璨宝石。
两岸青山如黛,桥下碧波轻荡。中国最美水上公路——兴山古昭公路的建成,不仅极大地便利了山区居民的出行,更以其独特风貌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成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而在朝天吼漂流基地,游客们则能亲身感受“洞漂”的惊心动魄,体验湍急水流带来的速度与激情,这里已悄然成为引领清凉经济的新潮流之地。近年来,朝天吼漂流基地累计投入固定资产高达7.6亿元,精心打造了一个集水上娱乐、峡谷探险、越野赛车、游乐观光、研学拓展、国防教育、康养休闲、房车露营、特色餐饮及民俗文化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全年无休休闲旅游胜地。
在产业转型的征途上,宜昌正积极追求“新”与“绿”并蒂花开。在湖北三峡实验室,嘉宾们目睹了宜昌现代化工产业技术攻关与产品研发的最新突破,如电子级氢氟酸、金属蚀刻液等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宜昌正依托其丰富的清洁能源资源,大力发展大数据及算力经济产业,展现了其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的坚定决心。
“和美与共,来电宜昌。”面对新的发展格局,宜昌深入实施“双碳引领、枢纽赋能、强产兴城”战略,全力冲刺现代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大数据及算力经济、文化旅游等“3+2”主导产业的新赛道。兴发集团等企业在微电子新材料、有机硅等领域勇立潮头,电子级磷酸、硫酸等关键材料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同时,“长江三峡1”号纯电动游轮的顺利投运,不仅彰显了宜昌在新能源领域的创新能力,也进一步强化了其在电子化学品和新能源电池产能方面的领先地位。宁德时代、欣旺达等头部企业纷纷加大在宜昌的投资力度,为宜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使其发展底色更绿、基础更稳、后劲更足。
人:因绿而富
“家门前的这条河,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从关停、放流到转型,虽历经阵痛,却最终迎来美丽的蜕变。从“绿”到“旅”,电旅融合,让宜昌变得山清水秀,景象万千。
在兴山县的采访中,我们就听到了许多因“绿”而富的生动故事。
2017年,兴山县对全县84座小水电站实施“禁、转、改、退、恒”的分类处置,关停了4座,将6座电站转型为供水或景观瀑布,所有运行的水电站均被要求生态放流,并安装了监控设备。受损的流域生态得以恢复,修复区域因地制宜,或灌溉或造林,让自然之力重新焕发生机。
溯河而上,古洞口大坝巍然矗立,群山环抱中,一池清水如镜。这座大坝,是数万百姓的“大水缸”,其下游曾面临河床裸露、杂草丛生的困境。为兼顾防洪、发电与生态修复,该县投入巨资,建设了三级生态堤坝,升级了径流式生态发电机组,实现了“坝上城市景观湖,坝下生态水景带”的美好愿景。
“算大账、算生态账、算长远账,我们是对的。”宜昌能兴售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蒙感慨道。2019年,兴山县荣获国际小水电中心授予的“小水电绿色发展兴山示范基地”称号。目前,全县总装机容量达23.8万千瓦,年发电量高达8亿千瓦时。
电旅融合的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高岚大瀑布作为首个成功案例,其壮观景象令人叹为观止。朝天吼水电站巧妙利用引水洞,打造出高80米、宽120米的瀑布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高岚大瀑布不仅成为省级标志性景点,还在央视节目中惊艳亮相,展示了宜昌大地的锦绣山河。此外,朝天吼漂流景区也不断创新,推出了光影隧洞漂流等“新玩法”,短短一个月便吸引了5000余名游客体验。漂流的火爆带动了周边民宿、餐馆、销售门店等配套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全村553户村民均受益于此,地方第三产业增收显著。
昭君村观景平台、南阳“一线天”、古洞口坝下亲水公园等自然景观的打造,进一步推动了电旅融合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致富。从转型的水电站到火爆的风景区,再到逆袭的小山村,生态变革的力量已在宜昌大地深深扎根,并绽放出勃勃生机。
香溪河流域正沿着绿色发展的道路,探索出新的生产方式和盈利方式。
绿色为文化赋能。作为屈原故里、昭君诞生地及楚文化发祥地,宜昌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与文化资源。深入挖掘荆楚、三国、巴文化等长江文化内涵,推动屈原、昭君等历史文化资源创新发展。高标准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等文化地标,成立屈原文化研究院,弘扬昭君文化,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宜昌荣获“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称号,“屈原昭君故里”非遗之旅入选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
近年来,宜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致力于打造“山水交融、蓝绿相间、人城和谐”的长江大保护典范。长江宜昌段再现“水清岸绿、鱼跃鸟飞”的美景,宜昌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成为湖北首个获评中国人居环境奖综合奖城市。
“宜昌古代谓夷陵,地扼三峡展画屏。明珠闪耀神州亮,大坝岿巍世界惊。”今天,进入新时代的宜昌,正大踏步地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前行、前行……
(本版图片由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昭通市融媒体中心提供)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建忠 安德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