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4-08-15 14:33巧家县蒙姑镇蒙姑社区的赵永发今年85岁了,有着49年党龄的他恰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10年出生,他见证过新旧交替,也经历过沧桑巨变,光阴在他身上流过,留下了满头的白发、满面的皱纹和惊心动魄的回忆。
“我老家是老店的,1968年,为了我妻子来到蒙姑社区小坡头,记得当时这村民小组就7户人家,路窄坡陡,每天早上三四点就得从家里出发去干农活,到地里天刚蒙蒙亮。”赵永发感慨。
善思通变、胆大心细,这是当时人们对他的评价,“主要是两个事情办得好”,他自豪地说,“一个是当时分红薯,我们老队长很忧愁,说这个红薯有好的有次一点的,怎么分都有人不满意,就问我拿个主意,我就琢磨了一下将好的次的分开以后再按比例进行分配,这样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公平;第二个事情是那会儿花棚子将山地改田地,耕种的时候肥料放多了,庄稼只长秆长叶不挂穗,老队长又问我出个点子,我就说给庄稼的尖割掉,它自然会消耗肥力然后挂穗,可能有人不同意,老队长一听就说只要对人民有利,就放心大胆去做,后我带着人去处理过后,当年的庄稼长势极好。这两件事情成了典型经验被分享学习呢。”1971年,受生产队4名党员的推荐,他来到村委会工作,也把家搬到了社区隔壁。
“当时我主要负责修沟渠、电站、桥和公路。”他一边回忆一边比划着,“蒙姑在1949年以前就种甘蔗榨糖,1966年开始大量种植甘蔗,一开始榨甘蔗是靠水牛,后面又修建了一个50千瓦的电站,随着规模扩大,电站动力不够用了,1974年开始修建蒙姑电站。那几年动作可大了,同期开始修建桥和公路(东川小江至巧家路段)。”
谈到巨变,赵永发脱口而出的是公路和房屋。“以前的路哪像现在的宽敞平坦,那时候的公路就是现在巧蒙二级路,还是通一段堵一段的,通不了车,只能走路。后来路通了,土地下户了,生活也变得更好了。1986年,想着自己不识字,该给优秀年轻人腾位置了,我就从村委退下来了,当时还给我发了260元的补助款。退下来以后就在家种地,又逢蒙姑街道扩建,于是去打石头,我记得是3元1天。那会蒙姑街那条路可窄了,周边都是大石头,也没有人家在那里建房,后来路扩宽了,陆续有人家在路边建房,然后慢慢地就热闹起来。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蒙姑各个村都开始修村组道路,路修好了,房屋也陆续新建起来了。”从羊肠小道到泥泞土路再到沥青大道,人民从崎岖走向坦途;从茅草屋到土墙瓦房再到砖墙楼房,人民不断地走向美好与光明。
谈到现在的生活,赵永发笑得十分满足,他说“党和政府对我的生活非常关心,我退休10来年,一直享受离任村干部补贴政策,而且党委、政府领导随时都会来看望我。现在路打得非常平坦,我和老伴有空就沿着大道散散步,偶尔再去赶赶集。”正说着,旁边围栏里面发出一阵“咯咯咯”的声音,“年纪大了也馋肉,前些日子去街上买了几只鸡苗养着,自己养的吃着更香。”他和老伴俩笑得眼睛眯了起来,围栏里几只毛茸茸的小鸡崽昂首闲适地踱着步,不时低头啄几下发出细碎的声音,岁月静好。
通讯员:张玉霞 文/图
校对:胡远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