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日报
2024-08-10 11:40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今和未来;它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在革命老区威信县,有一个叫作水田的古朴小镇,其中有座始建于清末的古建筑,巷道之间草木掩映,因房屋门窗、板壁上雕刻有花草虫鸟图案,名曰“花房子”。
1935年2月,中央红军进入云南,在此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89年来,花房子见证了历史的决定、革命的胜利与时代的变迁。在岁月的长河中,一位来自民间的“守护人”——谢光培,与它相伴走过了10余载。
“你把早点做好,我去检查完了再吃。”清晨7点,谢光培带上笔和日记本,同老伴告别后,便出门前往花房子。
虽已年逾古稀,但谢光培依然精神矍铄,自2009年接过“守房”的担子以来,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这一段不到300米的路,他已经走了21900余次,“我家就住在这附近,小时候听到很多关于这里的故事,所以我认为守护好这里,是对历史的尊重、对先辈的告慰,更是我的责任。”谢光培边走边说。
在花房子门前,谢光培翻阅了前一天的日记后,才开始迈入房屋。“因为是一栋4列8柱的串架式木结构民居建筑,12间房屋里的文物多,所以防火问题尤为重要。要照护好每一个角落,就要逐一检查消防设施,确保它们在正常状态。所以我会把每天消防检查的情况写下来,以便了解当天的任务和前一天未完成的事项。”他一边仔细检查消防设备情况,一边认真记录下每一个检查结果。
消防栓阀门是否有松动、烟感报警器是否正常工作、灭火器是否完好有效……当问起谢光培,这样的日记写了多少篇?“记不清楚咯,估计有这么厚一沓了。”他说笑间伸开双手比了比。在检查完消防设施后,他又继续对房屋、线路、文物、栏杆等进行了全方位检查,看是否存在损坏、腐朽或其他安全隐患。
“我们每周都会到会议会址进行消防安全巡查,每次来,老谢都会把他的检查日记给我们看,他对各项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性能用途、维护保养都比较熟悉,检查得也很仔细,有他在这里,我们也比较放心。”威信县水田镇专职消防队员周星说。
红色文物是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教材。水田花房子会议会址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随着片区红文旅一体化打造的开展,来这里学习参观的人越来越多,会址的安全问题尤其重要。而记录、防火、疏导、清理……这些看似简单的、周而复始的工作,却被谢光培做到了极致,15年里“零事故”发生,让这个红色会址保持着安宁,焕发着熠熠光彩。
“老谢日复一日、寒来暑往地进行着消防巡查、隐患排查、信息反馈和执勤保卫工作,在人流量大的时候,他的三餐就在这里简单解决,从早到晚地守着花房子,确保我们的革命遗址没有任何的安全隐患。”威信县水田镇宣传委员王文君说起谢光培的敬业精神,赞不绝口。
“守房”的日子看似闲适,其实悠长而无味,与15年前相比,现在的谢光培皮肤更黝黑,步履不再矫健,甚至眼睛也有些老花,家人劝他“光荣退休”,但他始终不愿意,因为他深爱着这片红色热土和庄严神圣的会址,也爱着来来回回的小道和每天忙碌的工作。
“这是我与花房子结缘的第15个年头。现在空闲的时候,我也会和游客讲一讲花房子的故事,和他们说一说这个叫‘鸡鸣三省’的地方。”谢光培笑着说,“我热爱这片生我养我的红色土地,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座房子里的故事,能让更多的孩子领悟到红色精神、感受到红色文化,守在这里,我义不容辞,也很自豪。”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花房子的雕刻上,谢光培最后一处巡查完毕,在确认一切无误后,他走出会址,轻轻关上门扉。“又是平安的一天。”谢光培回到自己的小屋,写下今天日记的最后一句话后,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革命文化是一个地方的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遗址既是革命历史事实的缩影,也是革命文化传承的载体。作为革命老区,威信县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上,处处传颂着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正因为有了这些守护者,保护好这些“红色家底”,红色在水田寨才得以更加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