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民族时报
2024-08-09 12:542024年“团结进步同心营”活动现场 供图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胡娇
“长城,之前只在课本里和电视里看到,这次我到了长城,心情特别激动”“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学生,我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这个暑假,由省民族宗教委、省教育厅、团省委共同主办的云南省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2024年“团结进步同心营”活动顺利举行,来自云南10个州(市)的140名各族师生在这段研学之旅中收获满满。
自2022年创办以来,“团结进步同心营”活动成为云南省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走深走实的创新举措。今年以来,云南继续创新实施“石榴红”工程,深入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以下简称“三项计划”),着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在实现共同富裕、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中同舟共济、携手并进。
同心交融 乐学成长
在青少年交流中增进友谊
从昆明启程,走进云南铁路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途经澄江市,走进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再到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走进民族团结园、同心镇;最后抵达勐腊县,走进磨憨口岸、盘龙区帮带共建的磨憨镇尚冈村……7月21日,首次举办的中老(中越)铁路沿线民族团结进步联盟青少年交流活动中,来自昆明、玉溪、红河、普洱、磨憨的各族青少年代表沿中老铁路一路向南,体验着中老铁路沿线多个城市的民族文化、人文风情、红色文化。
今年1月,中老(中越)铁路沿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成立。本次青少年交流活动作为联盟成立后的重要活动之一,让各族青少年加深了交流、增进了友谊、拉近了距离,是我省创新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的重要载体。
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的基础性、长远性工作。近年来,云南主动将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纳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考核指标体系,省级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的实施意见》,为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2024年以来,我省各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方案要求,多样化组织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呈现出多点开花、亮点突出的喜人局面。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允景洪小学允美教育集团分别与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中心小学签订建立友好学校协议、与中国老挝磨憨—磨丁合作区磨憨小学开展“不忘初心走边关、牢记使命固国防”各族青少年研学活动等,切实让各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领悟中华文化、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和认识。
玉溪市依托“六一儿童节”、第八届“情暖童心、爱心留守”公益夏令营、对口支援帮扶等,激励各族青少年做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守护者、践行者、传承者。同时,积极开展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艺作品评选比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比赛,不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扎实开展上海浦东新区统战部爱心基金捐资助学工作,投入30万元对泸水市、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15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同时举办怒江州“浦江情深”——“青护留守”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军事冬令营首期寒托班,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主动与上海市徐汇区、长宁区对接,积极争取办好“石榴花开汇红心”“青翼长红同心营”等活动,加强红河州各族青少年与发达地区青少年的交往交流;制定印发《红河州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积极申报第二批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促进各族青少年健康发展。
随着各地创新推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我省构建起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目前,全省已推出92条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精品研学线路,2023年云南各级各类青少年交流活动参与人数达到19600余人。
手足相亲 守望相助
在互嵌式发展中赓续团结
2月21日11时,云南省人社厅,昭通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云南省昭通市2024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攻坚行动”集中输出欢送仪式在昭通市昭阳区红路安置区同心广场举行。
昭通是劳务输出大市。今年以来,昭通市持续以劳动力转移就业为抓手,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攻坚行动”,开展送岗位、送政策、送技能、送温暖、送出行“五送”措施,“点对点、一站式”集中输出劳动力;同时与江苏省扬州市缔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联创共建联盟,联合开展“石榴红就业行动”,有效助推各族群众就业增收、流动融居。
推动东西部双向就业创业是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的关键举措。
保山市建设“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保山就业大数据”、沪滇协作服务等一大批数字就业信息平台,建立7个省外劳务服务工作站,持续推动就业工作发展向新、向好;迪庆藏族自治州充分利用上海市宝山区、杨浦区和广东省东莞市、惠州市4个驻外劳务工作站,今年春节以来组织省外转移就业1827人……今年以来,我省各地持续抓住就业这一民生之本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有效载体,帮助各族群众增加收入、提高技能、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更好地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力抓手和有效载体,通过“石榴红”工程,我省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7月28日,昆明市城市民族工作示范走廊8个社区书记(主任)共同签署《昆明市城市民族工作示范走廊互嵌式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联创共建协议书》,书写未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合作的美好愿景。
作为全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和全省唯一的特大城市,今年,昆明市计划新建10个省级互嵌式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目前已完成资金下达、制定实施方案等工作,完成建设“一家亲工作站”25个。此外,昆明市建立健全相关城市民族工作联席机制,做好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管理工作,启动城市民族工作创新实践系列课题研究工作。
普洱市立足边境、民族、山区市情,积极帮助社区各族群众提高技能,搭建平台,着力构建各民族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如思茅区南屏镇倒生根社区构建“民族团结促和谐,互嵌社区一家亲”取得良好效果。
2024年以来,我省积极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完善各民族融入城市的政策举措和制度保障,与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流动人口服务跨区域联盟。目前,全省大流动、大融居的人口分布格局持续深化,少数民族群众在城市“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不断完善。
山水相逢 情谊自通
在文旅融合中架起桥梁
以中老铁路为依托,串联沿线体现跨境文旅交融、民族团结之花绽放的景点景区;以赓续云南历史与文化脉络为主题,串联文博、文庙、古城古镇……今年5月,云南省有关部门在丽江市发布了“开放包容·中老铁路交融之旅”“赓续文脉·云南文化传承发展之旅”“红色记忆·乌蒙、金沙江之旅”“千年茶道·多元民族交融之旅”等10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旅游线路,让游客更好地探访和体验云南的红色遗址、旧址、纪念馆和滇藏地区多民族交融千年茶道历史等。
此次发布10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旅游线路,是云南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与民族团结相辅相融、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积极尝试。
2024年以来,我省积极打造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成为吸引外省群众入滇安居置业的金字招牌。各地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实现文旅融合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双融合、双促进。
曲靖市依托清凉气候优势资源激活避暑经济,打造具有曲靖辨识度、品牌效应的旅游促“三交”——“清凉曲靖·避暑天堂”品牌,优化打造“以文塑旅、凝心铸魂”为主题的人文之旅、“缅怀先烈、感恩奋进”为主题的红色之旅、“赋能乡村、共同富裕”为主题的乡村之旅、“追根溯源、命运与共”为主题的研学之旅、“珠源同心、锦绣河山”为主题的生态之旅5条主题旅游线路。
楚雄彝族自治州持续推进22个民居特色鲜明、人居环境优美、产业支撑有力、文化氛围浓郁、民族关系和谐的传统村落型、城镇依托型、民族文化型、景区带动型、田园观光型、非遗传承型、沿边跨境型、红色旅游型等特色旅游提升示范村的建设。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积极开展花山节、三月三、坡芽情歌节、国门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常态化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活动,全州各地结合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展示展演活动,推动各族群众在互动式、沉浸式体验“同过一个节”的快乐的同时,为民族文化交流互鉴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大理白族自治州印发“十项行动方案”,明确各县市任务清单,鼓励各县市深入实施骨干培训行动、规范讲解词导游词行动、展陈提升行动、研学资源挖掘行动等十项行动,对优秀旅游品牌或精品路线予以重点支持。
丽江市举办的丽江市旅游从业人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班。制定下发《关于贯彻落实全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现场交流会精神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实施骨干培训、规范讲解词导游词、展陈提升、研学资源挖掘、标准赋能、试点示范6项专项行动。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持续开展全州A级景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业务培训,指导景区完善规范导游解说词,推出5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旅游精品路线,指导州博物馆、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南甸宣抚司署等景区完善策展、解说,聚焦主线讲好“四个共同”故事。
通过文旅融合,云南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深化“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价值共识,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云岭大地,民族团结“春潮涌动”。随着“石榴红”工程的持续性推进,云南“三项计划”落地、落细、落实,成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为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贡献力量。
截至目前,云南累计创建137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0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省级累计命名了4285个示范县示范单位、68个教育基地,全省涌现出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联创共建、示范引领、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不断巩固。
接下来,云南将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接续打造“石榴红”工程系列重点品牌和示范项目,巩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互嵌式发展格局,奏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领云岭大地现代化建设的“和谐曲”。
来源:民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