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十年 奋进龙头山⑦ | 巧手“绘”新景 滇绣“说”变化

 2024-08-07 16:08  来源:昭通新闻网

初见甄二仙时,她正安静地坐在屋檐下,微微眯起双眼,一只手稳稳地托着绣布,另一只手指轻轻拈起绣花针,手指时而上下翻飞,时而左右穿梭,针尖沿着预定的弧线游走,动作娴熟,每一针的落点都精准无比。

65岁的甄二仙家住鲁甸县桃源回族乡桃源村,是一个典型的回族“绣花女”,她从小就跟着奶奶和邻居姐妹学习刺绣,在穿针引线中,不仅练就了一手精湛娴熟的刺绣技艺,还用一针一线“绣”出了幸福的生活,带领村里妇女走上了一条致富路。目前,她已是昭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回族刺绣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桃源村因她而入围了“云南十大刺绣名村”,她也获得了“第五届云南省拔尖农村乡土人才”称号,刺绣产品远销山东、上海、成都、昆明等地。

家乡的女子爱绣花。在昭通,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基础。在少数民族众多、文化底蕴丰厚的鲁甸县,滇绣更是当地广大农村妇女几乎人人都能掌握的一门独活。在飞针走线之间,绣娘们用彩色丝线绣出天地万物、山川日月、鸟兽鱼虫……栩栩如生,尽显神奇。

如果说甄二仙是老一辈刺绣的传承人,那“90后余睿则是接过接力棒的新时代绣娘。在鲁甸县云南滇绣文化产业公司的绣坊,余睿正在给顾客介绍绣品,各式各样独具特色、精美别致的绣品尽收眼底,令人叹为观止。这是记者第二次采访余睿,5年前,她还是一个25岁的小姑娘,如今她已为人母。

2017年,余睿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余睿接触到“云南滇绣”。这个项目是鲁甸为培养优秀的绣娘,与相关企业携手打造“滇绣之县”文化扶贫项目。

绣娘们精湛的刺绣技艺让余睿为之叹服,惊叹之余,她主动申请成为这个项目的第一批学员,同年9月,余睿和学员们一起到云南丽江,跟随刺绣大师学习刺绣技艺,学成归来后作为第一批师资力量在鲁甸县崇文阁滇绣培训中心,从事刺绣教学和管理。同年获得手绣技工制作三级证书。2018年5月任云南滇绣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法人及总经理。

短短几年,滇绣公司采取交流培训的方式,定期邀请苏州工艺美术协会刺绣大师、丽江刺绣名师到该地传授精湛的刺绣技法,并分批次组织优秀绣娘外派学习深造,待学成归来后再作为新的师资力量,免费并系统化、专业化地向当地农村妇女、特殊学校学生、在校学生等刺绣爱好者传授刺绣技法,回馈故里。至今,滇绣在鲁甸已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手工业文化产业。

“这幅绣品有着特殊的意义,曾在云南省工艺美术第十四届‘工美杯’中荣获金奖。”走进绣品展厅,一幅《农村新貌》引起了记者关注。据余睿介绍,这幅绣品的作者是鲁甸的一对大学生姐妹,她们通过一针一线,将农村的崭新面貌和搬迁群众的幸福喜悦细腻地呈现出来。

“这是鲁甸百人同心绣党旗,一针一线谢党恩的刺绣场景,”余睿指着展厅一幅多人围坐在一起刺绣的照片介绍道,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鲁甸县妇女群众、军营女兵、学校师生和专业绣娘等100余人,用1个多月时间同心绣制了9面党旗,为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我们目前正积极筹划一项具有创新性的发展计划,想将本地独具特色的竹编、滇绣以及朱提银进行巧妙结合,以开发一系列文创产品,”余睿介绍,鲁甸的竹编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滇绣则以其细腻精美而闻名,朱提银更是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通过融合与创新,将传统工艺赋予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轻抬柔荑慢拂指,一针一线绣芳华。余睿专注地坐在窗前,手中的针线在绣布上穿梭,阳光洒在她的身上,仿佛为她勾勒出一道金色的轮廓。在这一方小小的绣布上,余睿用针线绣出灿烂的人生春秋。

巧手“绘”新景,指尖开出“幸福花”。这双手,不仅是创造幸福生活的手,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手,她们传承着前辈们的精湛技艺,又不断创新,用手中的七彩丝线,深情地讲述着鲁甸的滇秀故事……

(部分素材来源鲁甸县融媒体中心)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雷明娟  文/图

校对:胡远松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单娟   责任编辑:周万琴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单娟
责任编辑:周万琴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