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4-08-07 15:39当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向龙头山的时候,唐天洪和妻子张元苹已经背上背篼,穿过一片玉米地,来到了葱郁的花椒树下。
看着花椒表皮上涨鼓鼓的油包,色泽深绿如同一颗颗发光的宝石,唐天洪赶紧用钳子将一串花椒果实连同果梗一起剪下,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中,用鼻子凑上去嗅了嗅。
“摘得了!摘得了!”凭着多年的种植经验,他看着妻子欣喜地说。采摘花椒的双手格外粗糙,黝黑的褶子里刻满了时光的痕迹。
眼下,又是一年花椒采摘季。漫山遍野的青花椒挂满枝头,在微风中散发出阵阵辛香。这种味道,夹杂着悲恸和感动,澎湃着生机和幸福,陪伴人们走过了漫长的岁月。
对于唐天洪来说,花椒树不仅是“致富树”,还是“救命树”。
2014年8月,也是花椒大面积成熟的时节,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打破了山村的宁静。他和妻子正忙着采摘、收购花椒,侥幸逃过一劫。等他们赶回家中,家园被毁、财产被埋,除了2个外出的孩子,其他亲人不知去向。经过5个多小时的抢险救援,在邻居的帮助下,家中的小女儿获救,而父亲和侄子却不幸遇难。
时间就像按下了“暂停键”,一切都要从头再来。唐天洪回忆,当自己还沉浸在悲痛中,对未来感到迷茫时,县供销社的工作人员联系并鼓励他继续收购花椒,不用担心销路问题。
“一方面是自己找点事做,另一方面也是帮大家增收。”想到这里,唐天洪心中又燃起了斗志。
看着山上一棵棵花椒树,他总是忍不住想起在地震中逝去的亲人,涌动的思念仿佛也化作一股动力,随着花椒树的生长而愈加茂盛。
花椒树耐寒耐旱,压不垮、难折断,即使已经形如枯槁、枝叶稀疏,只要下一点雨,它又可以萌发新绿,顽强生长。正如这里的人民,倔强不屈、吃苦耐劳,于绝境中也能蹚出一条走向新生的路。
2015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鲁甸地震灾区视察时,指出了“小小花椒树,致富大产业”的发展方向。
10年来,鲁甸各族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奋力推动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县花椒种植面积已达32万亩,带动椒农4.12万户18万余人增收。
“过去,我们主要种烤烟、玉米、洋芋,虽然也种花椒,但没有技术,不成规模,都是靠天吃饭。”唐天洪说,现在,当地政府不仅统一发放花椒苗,引进龙头企业示范引领,还定期组织专家团队到田间地头进行指导。
幸福都是靠双手奋斗出来的!只要有时间,唐天洪就会到农技专家那里“取经”、从网上学习花椒种植的技术,然后去地里“伺候”这些花椒树。
“一定要把握农时,冬月至腊月剪枝最好,否则多余的丫枝将营养吸收了,结出来的花椒就不会好。”
“有的枝看起来很粗,但其实不会结果,要狠心剪掉,有的是朝天枝,可以适当留一部分……”
说起花椒种植的奥妙,唐天洪已经总结出一套“绝招”。除了日常的辛勤劳作,还要善于学习钻研、敢于尝试、懂得取舍。
通过技术提升,唐天洪家的花椒长势一年比一年好,亩产量从原来100多公斤到现在200多公斤;从零星地种植几棵花椒树作调料用到现在把家里15亩地全部种成花椒。他说,市场行情好,大量采摘时,一天需要请10多个工人,每天付出2000多元工人工资。
为了进一步打开市场,唐天洪曾数次前往昆明、宜宾等地,找收购商、谈价格、续合作。除了售卖自家地里的花椒,他每年还从周边农户那里收购花椒近100吨。收购范围从龙头山镇灰街子村民小组拓展到附近的光明村甚至巧家县包谷垴乡。
每次从村民手中接过一袋袋饱含辛勤汗水的青花椒,再将一沓沓钞票交回到大家手中时,唐天洪都感到无比幸福。
2020年12月31日,都香高速公路(昭金段)前40公里举行通车仪式,龙头山镇到昭阳城区只需半个小时的车程。
大小道路连线成网,物流更加方便快捷,对于龙头山镇的群众来说,他们离美好生活也更近了一步。
“以前是我们找市场,现在是市场找我们。”唐天洪说,昭通市三力丰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目前是全国最大的青花椒交易市场,他们在那里就可以进行交易。
时光之箭穿梭向前,通过种植和收购花椒,唐天洪一年能挣20万元左右,农闲时打打零工,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如今,家里盖起了5层楼房,3个孩子都已成家立业,57岁的唐天洪却仍然闲不下来,继续在花椒树下忙碌。
“咔嚓、咔嚓……”随着钳子在花椒的枝叶间快速穿梭,一串串油润饱满的青花椒从唐天洪皲裂的手中滑落,离开了滋养它的土地,穿山越河,去往各大城市的餐桌。
(部分素材来源鲁甸县融媒体中心)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谭光吉 文/图
校对:胡远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