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日报
2024-08-07 09:322024年端午节后的第一个周末,笔者应友人张肇武邀约,赴镇雄县西部牛场镇感受一番乡村振兴的新气象。放眼牛场镇的广袤田畴,在乡村振兴第一线,有一支生力军叫作驻村工作队,他们扎根基层,厚植为民情怀,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汗水浇灌希望,把初心写在大地上,将使命夯进田野里。
昭通学院派驻镇雄县牛场镇的驻村工作队员,人人以村为“家”、驻村驻“心”,扎根基层听民意,扑下身子解难题,于无声处见真情,与村民并肩作战,共同绘制着牛场镇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
(一)
牛场镇是昭通学院助力乡村振兴的帮扶联系点,张肇武是学院派驻牛场镇的驻村工作队队长,挂任牛场镇副镇长,兼沙沟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沙沟村距昭通城150公里,因村上事务繁多,已逾半百的张肇武只好天天吃住在村上,很少有时间回昭通城与家人团聚。
6月14日下午一路颠簸,我们终于到了牛场镇。在镇上稍事休息,张肇武问我们是否随他一起去附近村寨转转,我们欣然同意了。作为驻村工作队队长,张肇武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为了节省经费,张肇武在驻村期间,一直是私车公用。今天他要去长河村,找村党支部书记吴虎了解村里人工种植竹荪和羊肚菌情况。午后的阳光穿云破雾,我们欣赏着沿途的绿意风景,徜徉于山水之间。远处峰峦叠嶂的景观尽收眼底,近处满坡的果树郁郁葱葱,河边田地里成片的时令瓜果蔬菜,诱惑着我们的味蕾。
进入长河村,见到了吴虎和昭通学院另外两名年轻的驻村队员小张和小亢。吴虎向我们介绍了长河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这里森林覆盖率高,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在昭通学院的大力帮扶下,长河村结合自身优势,通过“党支部+村集体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建起了羊肚菌大棚种植基地,产品远销欧美,部分进入国内大中城市,既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吴虎还告诉我们,这两年长河村的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民们除了种植羊肚菌之外,还种植百合、竹荪、方竹、魔芋、辣椒等,持续带动百姓增收致富,夯实了乡村振兴基础。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对未来更是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二)
仲夏时节,山如翠屏,云海遥看峰岭卧,青山恰在绿水间;泉溪清流村前绕,果树花丛香满坡。因为吴虎的一再相邀,盛情难却,我们决定去他家看看。高速公路在头顶高高地横跨而过,成了这里的地标景观。不知不觉,我们走进一片宽阔的场坝,四周种满各种各样的花草,一栋两层楼房矗立在眼前,这便是吴虎的家。门前有开阔的山谷和层层叠叠的远山,周围植被繁茂,良田和绿树散落其间,传统民舍高低错落地分布于山坳之中,可谓“幽兰生前庭,野竹自成径”,极富乡村情趣。
天色已近黄昏,吴虎的家人热情地招呼着我们,大家围着一张大大的圆桌露天而坐。老人一脸安详愉悦的神情,孩子们在一旁自由快乐地玩耍,我们眺望远处的山水美景,感慨着这些年乡村的巨大变化。少时,一大锅竹荪炖鸡就端上餐桌,当地盛产的“短裙竹荪”,其味道鲜美、口感细嫩。土制香肠、烟熏腊肉芳香四溢。带皮的小洋芋是当地特色美食,还有刚刚采摘的小蒜和新鲜野菜……一桌纯正的农家菜,逐次被安放于我们的舌尖之上,乡土情正浓,好一幅和谐幸福的乡村图画呀!
晚饭后,我们准备返回镇上,张肇武决定顺路去一趟和平村,看望昭通学院的驻村工作队队员段老师,也了解一下村里近期的工作情况。在和平村,段老师告诉我们,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积极引导当地村民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引进商家发展新型经济产业,开展技术培训,让村民就地成为产业工人,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还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抱团发展、效益分红。张肇武一边认真仔细地听,一边在笔记本上记着,不时停下手中的笔,翻看着段老师递过来的材料,继而又抬起头,向村干部询问村里的600亩花椒和1000亩地肤子连片种植的情况……
第二天是周末,但驻村工作队队员并不能像在城里一样,周末就可以休息。这不,张肇武又想利用周末的时间,去田坝村了解一下基层党建工作的相关情况。说话间,灿烂而温暖的阳光破雾而出,张肇武的越野车载着我们在群山溪流间蜿蜒盘旋,只见车道两旁林木葱茏,五彩缤纷的山花挂满枝头,到处是鸟语花香,一路山水美景悉数向我们慷慨呈现。远处有牛儿在悠闲地吃草,成片的核桃、板栗、葡萄长势喜人;田地里有农人正在忙碌,一幅多彩农耕图在眼前徐徐展开。
(三)
我们走进田坝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青色的瓦、白色的墙、整洁的院坝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我们参观了村里巨大的沙盘地理模型,村落、河流、山脉、产业一览无余,河谷里发展果蔬,半山区培育中药材,高山上种植筇竹。在昭通学院的大力扶持下,田坝村建起了当地特色小黄牛养殖基地,以及玉米、蔬菜、瓜果等农业示范带。通过规模化养殖小黄牛,培育地方品牌,打造云贵川小黄牛交易市场。“村党总支+理事会”的发展模式显现出蓬勃生机和活力,竹子、樱桃、葡萄、核桃、枇杷、红心猕猴桃等特色产业更是欣欣向荣。民营企业和林产业、种植养殖业发展势头迅猛,工业反哺农业卓有成效。如今的田坝村已经发展成了省级文明村,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好景象。
离开田坝村,张肇武要带我们去他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沙沟村。村上事务繁多,他只能天天吃住在村上。连绵不绝的山峰,俊秀而不失磅礴气势,沿着弯弯曲曲的林间道路,我们穿行其间,有登上天庭之感,远离喧嚣,恍若隔世,不觉忘了身在凡尘。远山含黛,峰岭耸秀,蜿蜒起伏,于云雾中若隐若现;近水凝烟,林草青翠,郁郁葱葱,绮丽风光尽收眼底。依稀听到锄禾的声响,我探头循声望去,只见前方路边坡地上,有农人在辛勤劳作。不远处,闲适的羊群正低头吃草,时而“咩咩”几声。挽着发髻的村妇系着围裙跟在羊群后面,我们不禁心生羡慕。
阵阵山风吹拂,丛丛方竹摇曳。张肇武决定顺道去竹荪种植基地看看,他心里牵挂着村民们今年的收益。越野车沿着环山公路的凹隙,越过一道垭口,眼前豁然开朗,远远向下俯瞰,一条河流隐身于河谷低洼处,两面的山脉顺着河流延伸。道路转过一个大弯,张肇武放缓了车速,与刚才在山腰所见的狭窄不同,这里竟是另一番天地。只见田地间覆盖着大片大片黑色的遮阳网的竹荪种植基地。在路边的树荫下,张肇武示意我们下车,并介绍说,黑色的遮阳网能遮光降温、防风挡雨,有降低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湿度的作用,起到调节竹荪生长环境温湿度的效果。
牛场竹荪“菌中王者”的美誉,可不是浪得虚名的。竹荪是昭通学院为了助力牛场镇乡村振兴,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经过实地调研和充分论证而实施的帮扶项目。远处深浅相间的绿色漫山铺陈,一尘不染;田垄上的野花迎风繁盛地绽放,隐隐散香。我们走进基地深处一片细长绿荫地,张肇武掀开一片遮阳网,探下身去看了看竹荪的长势,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又起身朝着远方的山峦沟壑眺望,目光里写满了对丰收的期盼。
(四)
沿途经过大地村民小组,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栋栋农家房舍错落有致,四周群峰环抱、山峦叠翠,村寨与山间林木交相辉映,一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幸福图景。道路两旁新安装了很多太阳能路灯,为乡村公路增添了新的“光彩”,灯杆上都喷有“昭通学院亮化工程”的字样,这是张肇武驻村之后争取下来的惠民项目。也许是太熟悉的缘故,一位年轻人看到我们的车,远远地招手示意。张肇武告诉我们,他是大地村民小组的王组长。待走近时,我才看清他的样子,皮肤微微泛光,一脸朴实,留着寸头。穿一件休闲款衬衫,袖口随意地卷着,周身散发出蓬勃的活力。他微笑着与我们打招呼,得知是张肇武和朋友来了,王组长坚持留我们吃饭。
王组长的家就在公路下方,结庐于田园丛林之间,固守着这一方山水。门前是一块没有围墙的场坝,场坝下方一丘苞谷丰收在望,放眼远看视野十分开阔,山林田园一览无余。农家房舍与自然美景和谐交融,室内宽敞明亮,传统风格与现代装修相得益彰,增添了几分时尚感。房前屋后绿树成荫,各色各样的鲜花挂满枝头,浓浓的花香随风飘散,令人心旷神怡。主人家摆好了桌椅和茶水,我们围坐在一起,听风、看花、喝茶、聊天,品尝着刚采摘下来的新鲜水果,一切皆超然于物外。
远离尘嚣,难得体验这“陌上缓缓行”的闲适,悠然自在地享受一份返璞归真的浪漫。我们走进不远处的一片竹林,赏野花、采野果,回归简单的生活,让我们疲惫的心灵得到短暂的修复,大家感到神清气爽。几只小羊羔躲在树丛里,好奇地盯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咩咩”的叫唤声在林子里回响,余音袅袅。听说张肇武来了,周边几个村民小组长都赶过来,迫不及待地跟张肇武说着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后来,牛场镇水利站站长也赶来村上,和张肇武商量村里水利灌溉的事情……
王组长家里有两个小女孩 ,还有邻居家一个小男孩,皆在四五岁的光景,轮流黏在张肇武的怀里撒娇,看样子跟张肇武已经很熟了,可见张肇武平日里一定没少来这里走访调研。不一会儿,女主人亲手为我们做的红烧土鸡、清炖鲫鱼、油炸天麻等用原生态特色食材做出来的美味佳肴摆满了餐桌。主人家不停地招呼着我们吃菜,热情与淳朴也许就是牛场人特有的性格吧。大家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谈论着农民增收致富的好日子,继而畅想着乡村振兴的新景象。王组长家里不时传出阵阵欢声笑语,在小村的绿树丛林间飘荡,久久不绝。
(五)
在王组长家吃过中午饭,来不及休息片刻,张肇武就带着我们匆匆返回沙沟村委会,因为“七一”将至,他要和村“两委”班子一起去看望慰问村里的几位老党员,为他们送去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还要走访几家农户,看看他们种植蔬菜的情况…… 回到沙沟村,我们看到其他几位村干部已经赶到了村委会。张肇武让我们在他的住处稍事休息,便又忙着与几位村干部去商量村里的事情了。看到张肇武简陋的住所,他爱人晓梅医生鼻子一酸,眼圈忍不住地红了。她偷偷地抹去眼角的泪花,随即走到里屋整理起张肇武的衣服和被褥。我在外面查看村里的档案资料,不经意间看到昭通学院刚刚颁发给张肇武的荣誉证书,上面赫然写着“在昭通学院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
从张肇武的工作笔记上我们不难发现,沙沟村的发展优势在哪里,如何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如何让当地的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类似这样的问题一直萦绕在张肇武的心头。他结合沙沟村的地理条件和资源优势,调整完善村里的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协调发展项目,努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向群众宣传有关乡村振兴的政策,以科技和管理为抓手,在当地打造高原特色农业基地。驻村一年来,张肇武走遍了沙沟村乃至整个牛场镇的山山水水,他发挥昭通学院的优势,充分利用牛场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一心一意为村民谋发展,一项一项抓落实。为了把沙沟村建成一个真正的和谐文化生态小康村,他长期奔波在田间地头,围绕科技助产业、教育聚人心,谱写着科技兴农、管理强农、务实富农的美丽诗篇。
近年来,在基层党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援建等诸多方面,昭通学院派驻牛场镇的工作队积极献智、献策、出力,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了当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如今的牛场镇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新农村飞速发展。
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沉淀深情。驻村第一书记并不只是一个光鲜亮丽的称呼,而是代表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张肇武说:“无论将来我身在何方,牛场都是我牵挂的一方故土……”
乡村振兴正当时,美好愿景皆可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来,昭通市先后派驻了数百名驻村第一书记,他们投身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强党建、兴产业、惠民生,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希望的田野,奏响了一曲曲动人心弦的乡村振兴“交响曲”。
(本文图片由通讯员 张肇武 李克林提供)
作者: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融媒体中心 李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