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打赢脱贫攻坚战需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2017-08-21 14:49  来源:

碎 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所强调,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那么,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缺乏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呢?下面笔者结合镇雄的实际情况,就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谈谈自己的浅见。

贫困群众缺乏内生动力的原因

每个人都希望过上幸福生活,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国家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改革开放以来,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辉煌篇章。中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规模依然较大,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7017万人。分析起来,贫困群众缺乏内生动力的原因,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具体表现如下:

自我脱贫条件不够。为什么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呢?主要原因就是当地经济发展对脱贫攻坚的支撑能力不强,由于省市县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对脱贫攻坚的辐射带动能力有限,没有充足的财力支持农村产业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增加农民收入。2016年,镇雄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767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723899万元,上级财政补助收入608179万元。如果没有上级财政补助,镇雄不要说发展了,稳定都成问题,更不要说脱贫攻坚了。在中国,贫困村、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山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发展环境相对较差,解决温饱不成问题,但由于商品化程度不高,增收就十分困难了。镇雄也一样,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当地交通不便、偏远落后和生存环境恶劣的地方,他们生产生活付出的成本非常高,收入却不高,这就导致这些地方的贫困群众自我脱贫条件不够,缺乏内生动力了。

自我脱贫信心不足。在2015年末,镇雄全县有贫困乡镇20个,贫困村196个,贫困村民组2991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4440户282480人。这些贫困群众因为多种原因陷入贫困,长期奋斗而不能脱贫,脱贫致富可望而不可及,慢慢吞噬了他们的自信心,束缚了他们的能力;加上贫困村脱贫群众也不多,周围都是贫困群众,导致他们甘于贫困而心安理得,最终导致部分贫困群众自我脱贫信心不足。镇雄自然灾害频繁,受自然灾害影响、市场经济调节导致产品价格下降,导致部分贫困群众不仅没有脱贫致富,反而没有收回成本,甚至导致血本无归,造成部分贫困群众无所适从,最终导致脱贫信心不足,主动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不高。镇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在不断健全中,脱贫家庭因病返贫现象十分普遍,从脱贫到返贫,到劳动力短期减少,到负债,一系列的变故,也让贫困群众自我脱贫信心不足。

自我脱贫意识不强。这是贫困群众缺乏内生动力的主要原因。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加大扶持帮扶力度,社会各界也持续关注脱贫攻坚工作,有力出力、有物出物、有钱出钱,贫困群众享受到共同富裕和改革开放的成果、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加上国家诸多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兑现,少数贫困群众产生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没有想到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发家致富,只是想到等政府等社会各界帮扶,靠政府靠社会各界兜底。就拿镇雄来说,这种现象也十分普遍,个别贫困家庭甚至期望政府、社会全部包干,帮他们解决所有问题;还有一些贫困群众不思进取、游手好闲、好逸恶劳、懒惰成性、处于被动状态,没有发展动力,不仅以争当贫困户、享受国家扶贫补助为荣,而且一心想吃低保,希望国家一直把自己兜底养起来。这些贫困群众思想贫困,自我脱贫意识不强,非常缺乏内生动力,不能发挥出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只能长期贫困了。

自我脱贫能力不高。镇雄的不少贫困户,由于受自我脱贫条件不够的先天影响,加上所处自然环境封闭和以前教育发展滞后等原因的影响,造成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落后、没有拼劲闯劲、缺乏创新发展意识,对现代科技、市场经济等缺乏必要的了解,只是掌握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技术,没有掌握能够脱贫致富的一技之长,解决温饱不成问题,但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一部分贫困户外出务工靠苦力,很难找到能够脱贫致富的工作;还有一部分贫困户年龄偏大,劳动力差,也难脱贫致富。这些都是自我脱贫能力不高的表现。

如何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针对贫困群众缺乏内生动力的原因和表现,按照中央和地方制定出台的系列政策措施,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那么,如何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呢?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和改善脱贫条件不够的问题,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破除发展瓶颈制约。从国家层面要求加快交通、水利、电力建设,并给予资金、政策等支持。镇雄县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主抓手和硬支撑,全力抓好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镇雄县借助国家推动国家铁路网、国家高速公路网连接贫困地区的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主动构建外通内联的交通运输通道,以“1223366”综合交通网为核心,全力推动成贵高铁、叙毕铁路和镇毕高速、镇威高速等在建项目,抓紧启动镇彝高速、镇赫高速等待建项目,快速推进镇雄机场、宜昭高速镇雄段、以七高速、县城内外环等前期项目,加快构建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不断提升交通保障能力,加快完成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的建设任务;加强贫困地区水利项目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升级,全面提升农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提升贫困地区电力普遍服务水平;完善通讯网络基础,推进网络覆盖及光宽带建设,打通乡村通讯网络“最后一公里”。而且,镇雄县制定的贫困乡镇、贫困村出列细化指标要求,都对道路交通建设、农村用电、安全饮水、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网络宽带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具体要求;对基本医疗保障、卫生室建设、公共活动场所、适龄儿童少年上学等社会民生事业有明确要求。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变,解决和改善了镇雄脱贫条件不够的问题,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让贫困群众得到了实惠,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主动投入到脱贫攻坚中。

二、强化宣传教育引导,解决自我脱贫信心不足和脱贫意识不强的问题,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精准扶贫”,是习近平同志新时期对扶贫工作的新论断,是对党的扶贫理论的新发展。镇雄县通过乡镇、挂钩帮扶单位、基层组织和县直相关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向贫困群众宣传当地推进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引导他们认清脱贫攻坚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向他们宣传当地脱贫攻坚的典型人物,号召他们向身边这些人物学习,早日脱贫致富;向他们解释脱贫攻坚政策、法规、措施,让他们理解掌握;向他们灌输自强自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思想,振奋他们的精神,引导他们克服“等靠要”思想,抛弃和杜绝懒汉思维,牢固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不等不靠的信心;并帮助他们分析致贫原因,让他们找准贫困的原因,发现自身发展的潜力,鼓励他们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引导他们联系实际制定脱贫计划,主动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去,谋划发展出路,充分发挥他们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作用,实现脱贫致富。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通过强化宣传教育引导,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贫困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解决贫困群众自我脱贫信心不足和脱贫意识不强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把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把思想和力量组织起来、凝聚起来了,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形成持续推进脱贫致富的新动能,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强化培训,让贫困群众掌握致富技能、技术和农业科技,增强个体发展能力,解决自我脱贫能力不高的问题,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劳务输出是镇雄的重要产业,镇雄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按照“要富口袋先富脑袋”的思路,强化培训,全面实施技能扶贫,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技术,解决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能力不高的问题,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实现“一户一人、一人一技、一技促脱贫”的要求,最终脱贫致富。劳务输出是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也是最容易最见效最快脱贫致富的产业。镇雄县以就业为导向,加大劳务输出培训投入,统筹使用各类培训资源,引导和支持用人企业在贫困乡镇建立劳务培训基地,开展好订单定向培训,建立和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贫困群众通过培训能就业。镇雄县还围绕脱贫攻坚抓培训,把培训、转移就业、劳务输出与打造劳务品牌结合起来,围绕培训抓转移就业,围绕转移就业抓劳务输出,围绕劳务输出抓品牌打造,这样一来,培训才能转移,转移才能就业,就业才能输出,输出才能打造品牌,打造出品牌才能反过来促进培训,最终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和劳务输出产业的健康发展。镇雄县还依托工业园区、当地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等,就地培训贫困群众,培训后就近就业;同时,做好县内岗位开发,全面梳理县内重点工程领域和公益性岗位用工需求,让通过培训不能输出的贫困群众在本地实现就业,靠就业脱贫致富。另外,镇雄县借助基层科技站所,强化培训,通过科技人员培训推广种植、养殖等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推进农业科技在贫困乡镇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实现增收致富。贫困乡镇根据项目需求、产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引导龙头企业、致富能人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培训示范,技术指导,让贫困群众掌握致富技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增收致富能力,提升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努力形成乡乡有主导产业、村村有富民项目、户户有增收门路、人人有致富技能的产业增收新格局,确保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四、注重真情帮扶,解决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战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发展能力弱,单靠自身脱贫攻坚难度较大,脱贫需要借助外力的推动作用,加快贫困地区脱贫的步伐。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发挥中国制度优势,构建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对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参与扶贫做出了周密部署,社会各界按照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行业扶贫的要求都纷纷行动起来,并积极投身到扶贫攻坚的行动中,形成各方力量各司其职、各展其长的体制机制,为脱贫致富各尽所能。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镇雄挂钩帮扶单位注重真情帮扶,深入贫困户家中,交心谈心,倾听贫困群众需要发展什么、想要发展什么、能够发展什么,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和想法要求,尊重他们的意愿,结合脱贫攻坚政策、规划等,制定帮扶措施。帮扶干部经常深入帮扶对象家中,与他们沟通交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解决他们在脱贫攻坚战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落实帮扶措施,用心帮扶,精准施策,精准扶贫,激发他们的致富愿望和内生动力,把脱贫信心树立起来,把积极性调动起来,真正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习近平同志指出:“贫困地区不能完全躺在国家和社会帮扶上。如果是这样,就是花了很多精力和投人暂时搞上去了,也不能持久”。通过以上措施,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调动贫困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贫困群众的辛勤劳动,脱贫才有基础,发展才可持续,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让他们早日过上幸福而又有尊严的生活。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