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4-07-26 17:08参加过非遗展销活动的民众大概率会感慨:“都是好东西,以前都不知道。”这种反应体现了非遗项目尤其是传统技艺类非遗迫切需要广泛展开宣传推介的现状。
当前,非遗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时代”。这是业界的普遍共识,其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就大环境而言,国家层面及各级党委、政府对于非遗保护高度重视,得益于这些年的倡导与努力,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已经充分意识到非遗的重要价值;其二,就民众的需求而言,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在“手工”方面颇有优势的非遗项目,正在得到越来越多民众的认可与好评,大家有能力消费,也愿意支持民族文化传承。
好风凭借力,政策好、环境好是非遗实现科学有序传承的支撑因素,同时,保护传承主体也不能忽视或者放弃自身的努力。从宣传推广的角度而言,目前很多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缺乏现代市场营销常识,不愿走出等客上门的“舒适区”,还抱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
时代变了,传承人也许可以继续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小富即安,但是从项目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个办法不太行。在以前,可能是几十年前、几百年前,一门手艺的影响范围和生存区域,多是周边那一亩三分地,手艺人就算想多挣点钱、将项目发扬光大,也没有合适的途径。
如今不一样了。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往来便捷,更有互联网将全球连在一起,许多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非遗项目,已经将产品卖到了国外。借助市场经济的舞台,非遗项目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而这种影响力也是非遗项目实现高质量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底气。
对于非遗项目而言,通过线上渠道进行展销,是宣传;接受媒体采访推介,是宣传;常年开展进校园、进社区,是宣传;积极向上申报省级、国家级项目,也是宣传。
建议地方的文化和旅游部门、非遗保护传承中心等,在举办传统展示展演活动的同时,注重采取一些办法让保护单位、传承人在宣传营销方面“开窍”,多关注一些时髦且高效的营销方式,不能总是“关起门来朝天过”。
比如,有的非遗传承人主动服务意识强,经常参与地方举办的重大展会活动。甚至不是文旅领域的活动,传承人也去参加。视野打开了,能够了解传统工艺之外的其他领域的发展现状,能够将自己的手艺与科技、教育甚至养老结合起来,无形之中增加了传承的受众,扩大了非遗项目的影响力。
也有的非遗传承人,善于将项目产品在电商平台进行营销,或与孩子们的研学、景区新业态打造、乡村文化治理等结合,也取得不错的效果,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类似举措,都值得非遗领域从业人士相互借鉴和推广。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