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4-07-25 15:50在当代文学史上,至少有两位作家的长篇小说的佚作发表给我留下了奇人奇作的深刻印象。一是王蒙的长篇小说《这边风景》。这部小说写于1974年至1978年,共70万字。2013年,《花城》第3期节选发表;2013年4月,花城出版社出版全本;截至目前,已被翻译成韩语、俄语、波兰语、阿拉伯语、哈萨克语等多种语种并在国外出版。二是柳青长篇小说佚作《在旷野里》。这部小说写于1953年3月至10月,前后用了7个月时间,不足10万字,属于未完稿,发表在《人民文学》2024年第1期;2024年1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这两部长篇小说,虽是“戴着镣铐跳舞”,但跳出了另类的优美舞姿。
《这边风景》以伊犁事件背景下一桩公社粮食盗窃案作为切入点,描写了1960年前新疆农村日常生活和社会政治生活游离又纠缠的尴尬局面,用层层剥开的悬念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展现了一幅现代西域生活的全景图,生动地展现了维吾尔族的民族性格和生活风貌,以及维汉两族人民荣辱与共的人性之光、真情之美。正如2015年8月《这边风景》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时颁奖词所言:“在王蒙与新疆之间,连接着绵长繁茂的根系。这片辽阔大地上色彩丰盛的生活,是王蒙独特的语调和态度的重要源头。”《这边风景》最初完稿于40多年前,具有特定时代的印痕和局限,这是历史真实的年轮和节疤,但穿越岁月依然常绿的“是生活,是人,是爱与信任,是细节,是倾吐,是世界,是鲜活的生命”。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很少有作家如此贴心、如此满怀热情、如此饱满生动地展现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图景,从正直的品格、美好的爱情、诚实的劳动,到壮丽的风景、绚烂的风俗和器物,到回响着各民族丰富表情和音调的语言,这一切是对生活和梦想的热诚礼赞,有力地表达了把中国各民族人民从根本上团结在一起的力量和信念。
《在旷野里》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生活气息,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充满浓得化不开的朴实味和乡土味。这部小说围绕以工农干部出身的陕西渭河平原县委书记朱明山为代表的“先干再说”派和以大学毕业的县长梁斌为代表的“先说再干”派,如何带领发动群众治理突如其来的棉蚜虫害而徐徐展开,写深写透了稳重谦逊的朱明山、专横霸气的梁斌作为党政一把手“和”与“不和”对工作的巨大影响,以不言自明的、开放式的两种工作实效戛然收尾,启示我们,再困难的事情只要集思广益,办法总比困难多。在让读者了解并理解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做通群众工作不易的同时,也为当下某些官僚漂浮的工作方式方法敲响了警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好的工作方式方法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失去价值。无疑,它为当下乡村振兴等农业农村工作,基层党政主要领导如何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带领干部做实做细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了生动翔实的典型案例参考。该作品中的人物典型,形象鲜活,睿智通达,以理服人,这就是《人民文学》佚作发表并隆重推荐的70年前柳青创作的这部长篇小说的价值所在。
王蒙生于1934年,长篇小说《这边风景》定稿时,他44岁,发表时,他79岁,获茅盾文学奖时,他81岁,如今,他90岁了;柳青生于1916年,长篇小说佚作《在旷野里》定稿时,他37岁。《这边风景》和《在旷野里》这两部集艺术性、思想性、可读性为一体的长篇小说,是王蒙、柳青两名公认的当代著名作家盛年时期创作的作品,结稿在若干年后分别由《花城》《人民文学》两大文学名刊以百分之四十左右的篇幅首发。今天看来,这两部作品是对认识、表现、反思历史仍然具有诸多启发性的传奇之作。两部长篇小说都特别注意文学和政治的平衡,都有鞭辟入里的生活细节描写,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赞誉,令人唏嘘不已的同时更让人肃然起敬,也再度印证了经典作品的确是经得住时间的检验。
艾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