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溺水是无声的!4个常见误区,家长孩子都要看→

 2024-07-25 14:25  来源:央视一套、全国少工委

暑期防溺水
安全伴我行


夏日炎炎
不少人选择到有水的地方消暑
安全隐患也随之而来
海边玩水需要注意什么?
不慎溺水该如何应对?
夏日玩水,这份安全指南请查收
海边玩水警惕离岸流
夺命离岸流
被称为“海滩头号杀手”

01

何为离岸流?
离岸流,学名“裂流”
是海岸边一股射束似的
狭窄而强劲的水流
它以垂直或接近垂直于海岸的方向
向外海流去
由于离岸流流速极快
而且表面平静具有迷惑性
因此危险性极大



离岸流流速大多在每秒0.3~1米
最快可达每秒3米
其长度可达30~100米甚至更长
可将强壮的游泳者迅速拖拽入深水
引起溺水
02
如何识别离岸流?

离海岸30~40米:离岸流一般在离海岸30~40米附近,出现地点的海底比两边低。


没有浪花:离岸流表面看起来几乎没什么浪,同周边的浪涌相比很安静。


颜色较深:离岸流是较深层的水流,大部分颜色较深。且离岸流往往携带大量泥沙,水色与周围相比会偏黄。

03
如何自救和救援?

遇到离岸流不要尝试逆流而返
朝着与海岸平行的方向横向游离
如果无法横向游,不要慌张
应放松身体随波逐流
到了外海处海浪会逐渐平稳
然后尽量保持与海岸平行的方向
游一段后,再游回岸边



关于溺水误区



误区一
会游泳就不会溺水

开放水域情况复杂
会游泳也不能保证百分百安全
野外水域
水下情况往往十分复杂
可能有水草、淤泥
容易困住游泳者
进而可能发生溺水事故



误区二
使用游泳圈能避免溺水

游泳圈不是专业的漂浮设备
当水流发生变化
未抓住游泳圈
或者游泳圈功能失效时
都可能引发溺水


误区三
溺水时会大声呼救

溺水时,人无法发声
甚至意识模糊,通常没有声音
影视剧中经常出现
溺水者拍打水面、大声呼救的场景
但实际上,真正溺水的人
往往想呼喊却发不出声音
如果有人趴在水中站在水中发愣
实际上可能已经意识模糊
需要尽快救援



误区四
手拉手就能救出溺水者

手拉手救援
不仅无法把溺水者救上来
还会导致更多人溺水

尽量避开这种泳衣


夏日玩水时
泳衣颜色可以起到防护
警示等作用
蓝、白、黑这三种颜色的泳衣
在水中能见度欠佳
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而对比度强烈的荧光色泳衣
可提高人在水中的可见度
较为安全



除了颜色
泳衣材质也需要关注
锦纶加氨纶的组合材质是最佳搭配
因为这样的泳衣具有
好洗易干、运动阻力小等特点

 溺水应如何自救与施救?



溺水自救,记住这3点


放松身体向后仰,不要挣扎,防止下沉。人体可以产生浮力的肺部位于上半身,而身体的重心位于下半身。在身体没有放松时,人会沉入水中。


将双手举过头顶,这样重心会向上移动,帮助身体仰躺在水面。抬起下巴,尽量让口鼻露出水面,保证呼吸,同时大声呼救。


注意周围有没有能帮助漂浮的物品,可将密封的空塑料瓶等具有浮力的东西抱在身前,帮助漂浮。




发现他人溺水,记住4个字


在岸上通过“叫叫伸抛”法施救:


“叫”:大声呼救,寻求周围更多人的帮助;


“叫”:拨打110、119、120等报警求助;


“伸”: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将树枝、木棍、竹竿等递给落水者;


“抛”:将泡沫块、救生圈、密封的空塑料瓶等漂浮物抛给溺水者,帮助其漂浮待援。


如果具备下水救援的条件,救援者要从背后接近溺水者,托起他的身体,让他的头露出水面,侧游上岸。



预防溺水,牢记口诀


预防溺水
“六不准”、“四不要”
一定要牢记!



01
防溺水“六不准”

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不准在无成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不准不熟悉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02
防溺水“四不要”

不要在没有家长陪同下私自下水游泳。


不要在设置有警示标识的水域游泳。


不要在没有安全保障的地方和野外水源游泳。


不要在上下学途中和假期在水源周边戏水。


游泳戏水欢乐多
安全意识不能少
祝小朋友们
度过一个快乐安全的假期

来源:央视一套、全国少工委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民生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