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昭通·人文丨山水相宜 大美以古

 2024-07-21 11:09  来源:昭通日报

走进大雄古邦镇雄,你会发现该县的乡镇名称很特别,比如泼机、以勒、以古、花朗等,从字面意思很难理解其蕴意,但从镇雄的发展史来分析就很容易理解了。有着悠久历史的镇雄,之所以被称为大雄古邦,是因为其境内长期居住的少数民族多,尤以彝族为最,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彝族文化对镇雄的影响颇大,很多乡镇名均以彝语命名。因此,镇雄就有了很多特别的乡镇名称。在这里,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镇雄县的以古镇。

以古,彝语的意思为泉水汇聚之地,从这个意思去分析就能想象到以古山水相依的画面,加之以古素有“镇雄西藏”的别称,不难看出以古是山根水源所系且令人向往的地方。

此次以古之行,是受曾经在大关一起工作的同事、后调市政府办工作,2022年受组织安排到以古镇比道角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宋廷波的邀请前往采访。

在这之前,宋廷波曾多次邀请我去采访,但因时间不凑巧而没有前往。

采访也是“游山玩水”,但“游”完了之后,总该写点什么,方能不虚此行,因此,试着以游记的形式来说说我对以古的印象。

在镇雄县未通高速公路以前,去以古镇花费时间最短的一条路,是从银昆高速公路至盐津县豆沙关下立交,再经柿子镇沿柿凤二级公路至镇雄县城后,方能辗转到以古,一个单边行程要五六个小时。而如今,镇彝高速公路贯通,从昭通城到镇雄县城只需2小时,到以古集镇也只需2.5小时,交通的便利为以古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

以古镇位于镇雄西南部,全镇辖7个村,距县城47公里,与该县的场坝、花山、坪上等乡镇接壤,西南与贵州省赫章县相邻,国土面积168.7平方公里,最低海拔1500多米,最高海拔2416米。全镇地形以山地为主,山高坡陡、气候寒冷,海拔高差较大,一年四季气候可概括为“春迟、夏短、秋冷、冬长”。全镇有林地面积14.7万亩,森林覆盖率58%。

在以古镇,这里尽管海拔较高,但没有大关、盐津、永善等县的那种大山大峡谷风光,而是以丘陵地形为主,应该是处于云贵高原向丘陵地带的过渡地带的缘故。独特的地形地貌构成了以古独特的自然人文风光。

以古镇,相对于3696平方千米的镇雄县来说,面积较小。一条主街道构成的集镇,有农贸市场、广场,政府大楼门前还有篮球场,路灯、房屋都呈现出彝家特色,整个集镇无处不展示着彝族文化元素。宋廷波说:“在以古,彝族同胞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现在很多彝族同胞还在用彝语交流。尽管我也是彝族,但我不会说彝语。”

由此可见,地域文化对一个地方的影响。

说起以古彝族的地域文化,就不得不说起当地彝家人的“鸡八卦”,这是一道令人垂涎欲滴的地方美食。

毕摩在彝家传统中是极受尊崇之人,尽管在生活物质匮乏的年代,主家还是会宰鸡来招待毕摩,把鸡身上诸如鸡腿、鸡脯子等肉最多、最好吃的八块,通过红烧加工,并用微火慢慢地炖至烂熟后,送给毕摩,从而形成了传承至今的以古彝家特色风味“鸡八卦”。

如今,只要有尊贵的客人到来,好客的以古人都会制作“鸡八卦”来招待,彰显出彝家人淳朴、大方、热情好客的性情。

除彝家的风土人情外,在以古还有许多旖旎的风光令人流连忘返。

站在麦车功德碑前,以古镇镇长王奇指着碑旁的柏油路与水泥路交界处说:“这是云南与贵州的省界,柏油路这边是云南,水泥路那边是贵州。”而碑前云南部分的大山上,都种上了方竹。沿着岩洞脚村丰岩沟而上,潺潺的溪水清澈而自由地流淌着,沟旁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植物界的“活化石”珙桐(俗称“鸽子花”)自由地生长,每到春夏之交,“鸽子花”迎风飘舞,甚是美哉。

这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以古,除了森林植被覆盖率高之外,还有很多自然风光让人叹服。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在以古最高海拔2416米的嘎么大山山顶,可以俯瞰云南、贵州两省连绵不绝的山脉,俯瞰两省葱翠的群山。遗憾的是因为下雨,我们没有登顶感受大山之雄伟、山川之锦绣。

除此之外,还有让人叹为观止的大岩洞、小岩洞等独特的自然景观。

大岩洞位于以古镇政府大楼的附近,整个山洞口高40米左右,洞宽达20米左右。一股清泉从洞口流入,不疾不徐,不论流淌多少年,都不会溢出来。据说,曾经有人进去探测过,把一对手电筒的新电池照得看不见亮,也没有探到洞底。洞口数十米高的洞顶不时有水滴落下,以至于地面慢慢地形成钟乳石(当地人称石笋),整个洞中微风徐徐,凉而湿润。

因事先没有做好充足准备,我们用手机自带电筒光照着走进去数十米而折返。如果有机会,真想进去探其全貌。

听当地村民说,大岩洞与小岩洞是相通的,但至今也没人去考证过。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也没有去感受小岩洞的风光。

在以古镇,最让人向往的景致当数位于小米多村的犀牛塘。

刚到以古镇,宋廷波就告诉我犀牛塘的奇特之处,犀牛塘一年四季都有清泉流入,四周没有出口,也不见有水溢出,是一个不会干枯也不会满的大水塘。

怀着好奇的心情,在镇、村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在小米多村委会稍作休息,便来到了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犀牛塘。看着一个面积四五十亩的水塘,碧水蓝天映衬漫山青翠,真是一个美到极致的自然景观。

一池清水清澈见底,水面不见一片树叶漂浮。宋廷波说,这就是奇特之处,水塘边的竹林、树木每年都会落叶,却不知道到哪去了。在轻风的吹拂下,水面会有轻微涟漪。而这口水塘的四周没有明显的出口,不论下多大暴雨涨水,除水面有些许抬升之外,从来没有溢出来过。

犀牛塘,有着很多版本的传说在民间相传。

犀牛塘原来是一个小水井,是村民的取水地。一次,一个村民去水井挑水,看到一头犀牛在水井边喝水,村民担心它把水井的水弄脏了,就用扁担驱赶犀牛,犀牛便跳进水井,水就迅速地满起来,就形成了现在的犀牛塘。而驱赶犀牛的扁担上还沾了些犀牛毛,一位路过的秀才出二两银子购买。村民觉得是个宝贝就没有卖,想着把扁担收拾干净一些能卖更高的价钱,便拿着扁担回家打磨得光滑锃亮,并把上面的犀牛毛清理得干干净净,从而导致扁担一文不值。

还有一个传说这口塘水更神奇,若有人去喝水,水就会追着人跑。有一年,有一个秀才骑马路过此地,口渴难耐的他便在水井取水喝,后被山水追赶,他便骑马向嘎么大山上跑,追到嘎么大山山顶时,一雷劈来,水就停止了追赶,马和秀才被雷击中死亡,因雷击而在嘎么大山上产生了一个水塘,似犀牛的头形,而该山梁也被人们称为雷打马梁子。

一个个神奇的传说,赋予了以古神秘的地域文化色彩。

在以古,最能感受到的就是交通的变化。采访的两天时间里,我跟随宋廷波等人走马观花地转了一圈,走遍了所有村。道路不仅全部硬化,很多公路都修到了山顶上。宋廷波风趣地说,市政府挂钩以古镇以来,在交通上给予大力支持,不但通村路全部硬化,而且拟建设产业路,为未来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打下基础。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有力推进,以古镇紧扣镇雄县委“1+1+N”产业布局,大力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做好方竹、生猪、肉牛、板栗、核桃、魔芋等产业的提质增效,产业规模化初具雏形。

截至目前,全镇已种植方竹4.3万亩、板栗11000亩、核桃3000亩、魔芋2600亩、马铃薯1200亩,新种植天麻1000余亩,养殖肉牛50头、中蜂650箱。同时,相关部门还发放免息贷款支持农户发展生猪、肉牛和黑山羊等养殖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一座座奇特的山,一条条奔流不息的溪水,造就了以古山水旖旎的自然景观,千百年来形成的民族文化,沉淀了独特的民族风情。以古镇党委书记王力弘介绍,以古镇正在邀请规划设计公司,依据村庄地理、风貌特征和风俗习惯,注重地域特色,深挖历史文化底蕴,着力抓好规划编制工作,走生态文化民俗相融的发展之路。目前,全镇所辖的7个村均已完成了相关编制。

蓝图已绘制,以古镇的未来必然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更加光明,成为让人更加向往之地。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毛利涛 文/图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周万琴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周万琴
标签 >> 镇雄 人文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