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昭通·视界丨绥江“半边红” 有“李”正当时

 2024-07-19 10:04  来源:昭通新闻网

又是一年采摘季,又到李子上市时。

盛夏,金沙江右岸的绥江县10万亩果园内,一颗颗圆润饱满、色泽鲜艳的“半边红”李挂满枝头。

一半紫红,一半翠绿,色泽艳丽、个大肉厚、肉质爽脆、酸甜可口的“半边红”李让人垂涎欲滴。

果农们背着箩筐,提着塑料桶,在果园里忙着采摘李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临江大道上,满载“半边红”李的三轮车往来穿梭。

2015年,“半边红”李通过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

2019年6月,“半边红”李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2022年,“半边红”李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2024年7月13日,绥江县正式宣布,绥江“半边红”李现有种植面积10.13万亩,产量8万多吨,年产值可望实现6亿元。

绥江有“李”

7月的绥江,满山翠绿,万物葱茏,金沙江右岸的万亩果园内,一颗颗圆润饱满、色泽鲜艳的“半边红”李挂满枝头,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

7月13日,在绥江县新滩镇鲢鱼村15组官田片区李子园内,村民周潮金踮起脚尖,左手提桶,右手伸向枝头,忙着采摘李子,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今年阳光和雨水充足,“半边红”李果形大,味道好,产量高,市场价格也比往年高。”

“上午天气凉爽,我们全家人一起到山上采摘李子,中午太阳大,我们就待在家里将采摘下来的李子进行分级。”

周潮金一边采摘李子,一边向记者介绍。

周潮金是“半边红”李种植大户之一,今年60岁。2000年,在外经商的周潮金回到村里,带领群众种植“半边红”李,从自己试种,到带领村民一起种,再到流转土地种,谈起鲢鱼村“半边红”李产业的发展,周潮金十分激动。目前,周潮金一家种植的“半边红”李有30多亩,年收入10多万元。周潮金所在的鲢鱼村已成为绥江县“半边红”李产业的核心区,种植面积达6800多亩,年产值达5000万元。

绥江县位于云南省最北端,金沙江下游南岸,国土面积761平方公里,辖5镇31个村委会12个社区,总人口17万人。绥江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经济基础脆弱,产业结构单一,传统的玉米产业举步维艰,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21世纪初,新滩镇石龙村尝试种植油桃,其他乡镇发展魔芋、苦丁茶,但效果都不明显。为给群众找到一条增收致富的路径,经过反复的探索实践,农技专家发现银厂村引进试种的红皮江安李色泽艳丽、个大肉厚、肉质爽脆、酸甜可口,且产量高、市场好。2013年起,绥江县确定了发展李子产业的思路,开始大面积种植,因为这种李子向阳面呈紫红色,背阴面呈翠绿色,故名“半边红”。

在政府的引领下,“半边红”李产业迅速发展,并全面推开,由原来的新滩镇银厂村、石龙村、鲢鱼村扩展到全县5个镇。从2013年起至2023年,十年间,种植面积由4.29万亩发展到10.13万亩,产量从0.35万吨增加到8万吨,产值从0.4亿元增加到4.8亿元,覆盖全县20个行政村,种植农户达1.3万余户,占全县总农户数的70%,“半边红”李成为全县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中国数字乡村协同创新平台副秘书长张荣春博士到绥江县实地考察后,对“半边红”李赞不绝口,认为绥江县“半边红”李果味浓郁、清脆可口,已栽培的10万多亩“半边红”李,有机认证超过了一半,其余基本做了绿色认证,绥江县真正打造了高山优质放心果业,发展了富民产业,践行了“两山”理论,有力推动了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的高质量发展。

数载辛勤培育,十年匠心打造,绥江“半边红”李已从藏在深山无人识发展到走入寻常百姓家,远销四川、广东、浙江、上海等地,成为大家夏天的最爱。

绥江有“你”

绥江是“半边红”李的故乡。20世纪30年代,一位叫罗海洲的军人返乡探亲时带回一袋李子,家人品尝后将果核弃于地头,第一棵李树苗在绥江县银厂村老鸹山破土而出。现年64岁的新滩镇银厂村村民牟本棋对记者说,银厂村海拔960米,1977年,老鸹山村民就零星种植红皮江安李和白皮江安李。老鸹山以前不通公路,土地贫瘠,主产玉米,要吃上一顿米饭难上加难。1992年9月,当选生产队长的牟本棋开始组织大家种植李子,并在李子树下套种魔芋和苦丁茶,每年可以增收13万元。那时候,老鸹山种植的李子有红皮江安李、白皮江安李、桐子李、黄丝李等。

牟本棋说,老鸹山距新滩镇政府7公里,共有农户53户250人,移民搬迁8户后,还有45户200多人。最初,群众对种植李子不支持,他给大家算经济账,一亩玉米与一亩李子的产值悬殊10倍,群众就慢慢地接受了。2007年,老鸹山修通了公路。听说老鸹山的李子好吃,市场前景好,原来发展油桃的石龙村前来剪枝嫁接,鲢鱼村也跟着过来“取经”,李子种植开始走出老鸹山。

绥江是移民大县,向家坝库区移民搬迁工作启动后,移民许兴武选择安置在新滩镇鲢鱼村10组的绥水公路旁,盖了一幢3层楼的小洋房,2014年,他从周边村民那里收购了一批“半边红”李枝条,嫁接了30000余株,并获得成功。2015年,他流转村民闲置的荒山10余亩,加上自家的10亩耕地,全部种上了“半边红”李。2017年,他继续流转土地,扩大种植规模,种植面积达80亩。与其单打独斗,不如抱团发展。同年,他与姐夫、兄弟合作,成立了绥江县兄弟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对“半边红”李的种植、管理、销售进行统一管理。2020年,“半边红”李挂果,合作社实现利润20余万元。看到兄弟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好,村民们以股本金和土地入股等方式主动加入合作社,至2022年底,合作社社员达800余户,管理面积达9000余亩,入股分红达20余万元。许兴武坚持每年邀请农技专家进行现场培训,建立了春天水肥管护、夏天采摘销售、秋冬修剪施肥的运作机制,2023年,合作社平均每户收益10余万元,“半边红”李真正走上了抱团发展的路子。

提起“半边红”李产业的发展,大家对王小龙的营销之道十分认同。王小龙今年33岁,现任绥江县电子商务协会会长兼绥江县壹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2017年, 27岁的王小龙利用所学知识,建立了电商销售网络,帮助群众销售“半边红”李、猕猴桃、腊肉、竹荪等农特产品,直接带动300多户农户780多人增收640多万元。近年来,王小龙通过建立“党支部+公司+村集体公司+果农”的利益联结机制,助农增收1000余万元。王小龙也因此获得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云南省青年五四奖章、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等殊荣。

每年7月,是王小龙最忙碌的季节。他把直播间搬到了果园,带着党员群众一起直播带货。今年6月27日起,壹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始收购电商果,通过抖音直播带货、线上代发,每天接到订单10000单左右,至7月13日,已经卖了400多吨“半边红”李。你听,“绥江“半边红”李上线了,颗颗清脆脱核好口感,口口香甜多汁好味道,原产地可追溯,树上现摘现发”,王小龙清脆响亮的声音把“半边红”李的销售带向了远方。

众人划桨开大船,正是有无数个牟本棋、许兴武、王小龙式的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才有了绥江“半边红”李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红遍大江南北的局面。

绥江有“力”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政府搭台,群众受益,绥江县党委、政府一直坚持这样做。

今年3月10日至11日,绥江县委、县政府举办了第二届李白花开节,绥“李”吃,绥“李”意、绥“李”乐,游花海、看文艺表演、购文创产品、观非遗项目、听交响乐晚会、品绥江十大名菜名小吃等活动精彩纷呈,农文旅融合,10万余亩李花竞相绽放,令人流连忘返。

7月13日, 云南·绥江2024年“半边红”李采摘季在新滩镇天宝社区开幕,“李”王评选、亲子采摘、吃“李”竞赛、直播带货等活动依次进行。

采摘季上,新滩镇银厂村摊位上的“半边红”李因色泽鲜艳、果大肉厚深受大家青睐。绥江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兼银厂村党总支副书记黄通琴告诉记者,银厂村老鸹山和合洲片区是绥江县最早发展“半边红”李的片区,2019年,村党总支吸引608户贫困户入股成立了绥江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种植“半边红”李6000多亩,年产值500多万元,同时发展竹产业、猕猴桃产业,覆盖农户1203户4757人,蹚出了以“半边红”李产业为龙头,多种产业相融,带动群众增收的新路子。

绥江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柯智强介绍,近年来,绥江县切实加强“半边红”李良种培育,对主产区1000株优质单株定位、建档、挂牌管理,统一育苗、统一提供优良接穗,用3年时间完成6.6万株老树更替、6.6万株品种不纯果树高枝嫁接,建成优质母本园1个,形成南岸真武山、新滩天宝山、会仪方家村3个“万亩”基地,逐步完善连片果园产业道路、采摘道、水利设施等基础建设,落实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修枝整形等技术措施,组建专家服务团队,指导园区生产管理,建立“半边红”李质量标准及全程质量控制体系,把好控肥、控型、控药三关,抓好标准制定、种苗纯正、技术改良三个关键,同时支持发展电商销售,2023年已有17家电商企业和快递、外卖平台入驻,线上销售120万单,销售收入达3000多万元,占绥江“半边红”李总销售的7%,绥江“半边红”李产供销体系已初步建立,其势已成。

“半边红”李产业的成长壮大,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培育与推介。2015年,“半边红”李通过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2016年制订地方标准并颁布实施,2019年6月,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2022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经过10多年的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绥江“半边红”李实现了近卖四川、重庆、贵州,远销广东、浙江、上海等大中城市的目标。

张荣春博士在实地考察后,对绥江“半边红”李的下一步发展给出了建议,一是积极创建省级、国家级农业园,完善产业链配套设施,发展公共服务;二是发展订单农业,通过签订保底订单的方式,引导农户提升品质,促进增收,通过供应链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三是整合产业链要素资源,围绕基地提质、分级分选中心、数字化交易中心、深加工厂和国家级品牌创建等关键环节,强链、补链、延链,推进和美乡村产业建设和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柯智强对绥江“半边红”李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说,随着绥江“半边红”李绿色认证面积比重的提高,地理标志逐渐被使用,推广宣传力度的加大,招商引资企业、村集体公司、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实现深度捆绑,15个直销直采及电商销售企业、59家专业合作社探索建立了托管经营、“土地流转+劳务收入”、“生产要素入股固定分红+二次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半边红”李在省外一线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东南亚国家的销售将会提速。

东方风来满眼春,新质生产力正在助推“半边红”李产业加快发展。2023年,绥江县在新滩镇打造了1000亩示范园,修建了5公里长的采摘道、滴灌浇灌系统,安装了10公里长的山地轨道运输系统,有效解决了山地农业运输难的问题,铺就了一条旅游观光带,形成了一张纵横交错的“运输网”。

许兴武高兴地说:“果园采摘道和山地轨道竣工后,无论是运输肥料还是水果都能够到达田园中的每个角落,可以大大降低劳动力成本。”

最先带头种植“半边红”李的牟本棋也表示,有了政府的重视,有了良好的市场,今年采摘结束后,他将带领老鸹山的群众继续替换老树,更新品种,进行科学管护,不断提高老鸹山“半边红”李的品质与产量。

“绥”心所欲,江湖有“李”。7月,天宝山下,金沙江边,载满李子的三轮车把绥水大道挤得水泄不通,果农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外面来装载“半边红”李的货车一辆接着一辆。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半边红”李产业已成为绥江的“一县一业”品牌。新滩镇被评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镇,石龙村被评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黄坪等9个行政村被评为云南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从南岸到会仪,沿金沙江河谷地带延伸的李子树长廊生机勃勃。看到漫山遍野挂满枝头的“半边红”李,牟本棋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曹阜金 秦 勇 陈忠华 实习记者 马 丽 文\图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罗崇欢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罗崇欢
标签 >> 阅读昭通 视界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