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阅读昭通·故事丨“守艺人”钟丽的芳华人生

 2024-07-13 08:00  来源:昭通日报

在巧家,提到中式糕点,当地人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钟二”洒琪玛,既有酥软香脆的口感,又有悠远绵长的甜美。打开玫红色的传统食品包装纸,方形大小、金黄色泽的9块洒琪玛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纸张中央,拿一块放在嘴里,香甜可口,入口即化。记者沉醉在“钟二”洒琪玛的松脆口感与甜香味道中,体验着独特的味蕾之旅。

“‘钟二洒琪玛’的命名来自我在家中排行老二。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父亲从奶奶那里传承了制作洒琪玛的技术,那时家里条件有限,要家里有剩面粉、鸡蛋、猪油的好年头,才能吃上一次洒琪玛。”在钟丽眼里,洒琪玛意味着甜蜜、幸福,以及丰收、喜悦,洒琪玛就是人间最美好的食物。

“小时候的味道”,即便五年、十年没吃,也总是会挂念着,一吃就能想起儿时的味道。因怀念“小时候的味道”,钟丽习得爸爸和奶奶的手艺后自己做洒琪玛。开始只是少量做一些自家人吃,到后来得到了街坊邻里的认可,钟丽便有了以此营生的计划。为了提高技术,初中毕业的她还到巧家国营副食品厂学习糕点制作技术。

2007年,钟丽的“欣欣饼屋”在巧家县白鹤滩街道马草巷开业了。洒琪玛、饼干、蛋糕、月饼、绿豆糕……刚开始,钟丽什么糕点都做,后来发现销量最好的还是祖传技艺的洒琪玛。那时候,她的产品既没有商标也没有定制包装,玫红纸一包就卖,标志也没有,人人都知道她做的洒琪玛好吃,“钟二”洒琪玛也在口口相传中逐渐出了名。

2010年,将要成为水电移民的消息传来,一记响雷在家里炸响。离开生养的土地,将来怎么办?大家都是懵的,但国家建设必须支持。幸好钟丽的饼屋已经有了很好的口碑,兄妹几人又像小时候一样拧成了一股绳,一起做洒琪玛、一起闯市场。这些年来,钟丽的“欣欣饼屋”渐渐做成了“欣欣食品厂”,“钟二”洒琪玛也注册了商标。

2019年,老店已远不能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要,钟丽便在最热闹的巧家县城堂琅大道上租了更大的门面;2020年,生产厂房搬到了巧家县玉屏街道湖畔社区向阳1组……钟丽一边积累财富,一边扩大生产规模。如今,她在巧家北门安置区、邱家屿安置区、天生梁子安置区都开起了分店。

因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钟丽一家搬进了北门安置区,北门安置区是巧家县城5个移民安置区中最大的一个,也是位置最好的一个,属于巧家县城的“黄金商业街”。

洒琪玛是如何落户巧家的?

洒琪玛,清朝初期,满人入关后在北京开始流行,雍乾年间,随着巧家京铜外运的马帮走进这座滨江小城,县城西门口拱洞桥钟氏家族独得制作之妙,洒其玛落户巧家,成为巧家名特小吃之一。

“钟二”洒琪玛,因口感好,口味独特,深得大家的喜爱。“钟二”洒琪玛的品牌,来源于诚实守信的人品和真材实料的匠心制作每一块洒琪玛。

走进欣欣食品生产厂房,“心在一起叫团队”几个大字和各个时期的照片组成的团队风采墙见证了钟丽这些年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守护并延续巧家本土洒琪玛的民间手工艺的过程。再看展示柜上,原味洒琪玛、苦荞味洒琪玛、芙蓉糕、绿豆糕等10余种包装精美的产品整齐排列。走上2楼,只见工人井然有序地和面、擀面、切面、炸面……一道道工序循序渐进、一气呵成。他们并不都是手艺人,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守艺人”。

一个人的智慧和创意,能够引领一群人开创美好的未来。亲戚、街坊邻居加起来共有30余人在她开办的厂里生产和销售面点。“现在厂里已达到300多万元年产值,我将继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呵护好品质和品牌的基础上,带着大家稳步向前发展。”钟丽还说。现在的厂子是由老宅改造而成,基本能满足生产需求,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或许工厂今后也将面临搬迁,但相比当初水电移民搬迁的时候,心里已经有了很大的底气,如果真有那一天,她将一步到位把厂房建成真正的标准化厂房,满足食品厂今后发展的需要。

“我是一位‘守艺人’,守的是洒琪玛这份老手艺,也是本心。”钟丽准确地定位自己。今年2月,“钟二”洒琪玛荣获昭通市“10大老字号”品牌。如今,钟丽创立的“钟二”洒琪玛在巧家站稳了脚跟,守住这份手艺成了她以后的人生目标。

“吃洒琪玛是我每天必做的事情。一是了解各种食材之间的搭配比例合不合适,二是回味童年的美好时光。”钟丽说,那种感觉犹如看到自小嬉戏玩耍的拱洞桥以及拱洞桥边的大树,现在依然伫立在现代化的草坪和鲜花中,是那么亲切,那么美好。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唐龙泉飞  曹阜金  范云 文/图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