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阅读昭通·故事丨杨世翠:让苗族蜡染绽放新光彩

 2024-07-13 08:00  来源:昭通日报

从永善县城出发,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就来到云雾缭绕的马楠苗族彝族乡马楠村。刚踏进云上马楠国家3A级旅游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的“非遗”展厅,一组题为“十二生肖”的蜡染作品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生肖“集结”在一起。

“您为什么喜欢蜡染?”一番欣赏之余,我不禁向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世翠问了一句。她没有直接回答我,而是拿出一个大盒子打开,里面是她参加各种活动的照片、聘用证书、结业证书、参展证书……一件件被妥善保管的物件凝结着珍贵的记忆,记录着她与蜡染之间的故事。

从小耳濡目染爱上苗族蜡染

今年38岁的杨世翠出生于马楠村一个普通的苗族家庭,在家排行老二。杨世翠从小就对蜡染有着浓厚的兴趣。母亲王秀芬是远近闻名的省级“非遗”传承人,杨世翠常常守在她身边,帮助她熬蜡、理布。每当看到母亲用蜡刀在布上绘制精美的图案,她总是惊叹不已。在杨世翠的眼中,那些栩栩如生的图案就像一个个神奇的故事,诉说着苗族的历史和文化。

“小时候,因家里条件不好,根本没有质量上乘的白布供自己练习。所以每次等母亲外出后,我就会悄悄把她的蜡刀翻出来,然后找块破布,蹲在木板凳边学蜡染,画了洗、洗了画,反复使用。有时等家人睡熟了,我偷偷从书包里拿出纸笔,躲在被窝里,借着手电筒的亮光绘制图案。”提起这些旧事,杨世翠至今仍记忆犹新。

马楠苗族蜡染源远流长,图案主要分为民族风情和古典吉祥两类,民族风情图案以现实生活和民风民俗为题材,展现质朴的乡土气息;古典吉祥图案由芦笙歌舞、吉祥牛角、四方文案组成,庄重精美,蕴含着苗族的历史以及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被誉为“布艺上的青花瓷”。这种蜡染画蜡部位多、制作难度大,制作者需要将画好图纹的面料浸染定色,然后去蜡、漂洗、晾干,才可用来缝制衣服、裙子、背带、枕巾、围腰、背包等物品,有的可套上彩色的平绣、锁绣,使蜡染工艺品更加立体、秀丽。

蜡染再难,也难不住杨世翠灵巧的双手。12岁时,杨世翠把自己蜡染的一块布递到母亲面前说:“我想学蜡染,您教我好不好?”母亲刚开始难以置信,待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高兴得一把将她搂进怀里。之后,在母亲的指导下,杨世翠凭着天资聪慧、吃苦耐劳,很快掌握了绘图、上蜡、染色、清洗、退蜡等手艺流程,成为了村子里年轻一代中最出色的蜡染手艺人,她所绘制的蜡染作品,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风景、花卉,仿佛具有生命力,不仅在当地备受赞誉,还吸引了远方游客前来观赏。

“技艺”变成了大把钞票

一个偶然的机会,到马楠旅游的一位外地游客见到杨世翠的蜡染作品后,不禁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于是,建议她找机会去外地闯闯市场。然而,从未走出过大山的杨世翠不免产生顾虑:近年来,虽然国潮服饰风靡全国,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中国风元素的服装,而苗家日常生活中的这些背带、衣服、摆裙、背包、桌布会有人喜欢吗?

2019年8月,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这次文博会突出文化融合,推动创意产业发展,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7大场馆和7个分会场20项系列活动展示云南文化产业的魅力,吸引了国内外1300余家文产企业参展。作为非遗传承人,杨世翠在现场制作和宣传苗族蜡染。出发前,她除了准备必要的工具和材料外,还精心挑选了一大堆蜡染成品,打算带去省城探一探市场。

文博会开幕当天,永善县展区前摆放着一套桌椅,身穿苗族服饰的杨世翠不慌不忙地坐下,拿出一块没有任何底稿的白棉布,用铅笔勾画出图案的轮廓,再用一把小铜片蜡刀,在烛火上加热片刻,点蘸黑色蜂蜡,略加思索,开始作画。时光在这一刻仿佛放慢了脚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荷花、鱼虫、芦笙,甚至平淡无奇的蝴蝶、鲤鱼……在杨世翠的蜡刀下变幻为无穷无尽的创作源泉,毫厘之间,一根根线条柔顺流畅地鱼贯而出,一个个图案跃然布上,围观的游客啧啧称赞,纷纷掏钱要买杨世翠的作品,你一言我一语,这张蜡染布片100元、那套衣服300元,她忙碌地做起了生意。短短几天,带去的整包蜡染作品销售一空。“由于当时太忙,来不及数钱,等闭幕当天将微信收款和现金合起来一算,竟有8600元!”

让苗族蜡染技艺绽放新光彩

从马楠到昆明,杨世翠第一次出远门,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看到了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蜡染的价值,看到了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也敏锐地看到了传统苗族蜡染手工艺品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点,找到了增加收入的“金钥匙”。从此,杨世翠开始寻找市场商机,除了承接各种蜡染业务外,就是静下心来研习蜡染。那段时间,为了赶制订单,她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把自己封闭在家中那20余平方米的小天地里,快乐地“书写”着纹样“密码”,然后美美地看着它们被大家穿在身上,摇曳生姿。

杨世翠发现从母亲那里学来的手艺已经不能满足年轻人的审美眼光,自己曾迷恋的纹样“密码”也不能像想象中那样吸引顾客。为不断开阔眼界,提高创作水平,拓宽销售渠道,杨世翠先后到上海、浙江、昆明等地,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班和南博会、旅交会、文博会等大型会展,并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交流,博采众长。“取经”归来后,杨世翠尝试着将现代生活元素与地方特色相结合,把蜡染巧妙地用在女孩喜欢的头饰和围巾、裙子等服饰上,把图案绣到桌布、抱枕、挎包等物件上,让苗族蜡染技艺绽放新光彩。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外小有名气的杨世翠,执意回乡创业。她深有感触地说:“如今家乡三十岁以下的妇女,会蜡染的越来越少,很担心蜡染技艺失传。”

2022年,杨世翠在永善县城木仰小区开了一家蜡染店,专心制作自己热爱的蜡染,并依托马楠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云南省“蜡染刺绣之乡”这两大名片,通过微信、快手等平台宣传推介苗族蜡染,让马楠蜡染走出大山、走向市场,产品销往浙江、广东、上海、四川、贵州等地。闲暇之余,她应邀到贵州威宁以及云南昆明、寻甸,开展苗族蜡染培训和苗族文化传播,在永善县伍寨乡彝族火把节、马楠苗族花山节上展演蜡染技艺。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学员300余人,辐射带动了2000余人从事蜡染制作。

通讯员:黄桦 文/图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