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4-07-12 23:14繁花盛夏,“文学”的风吹到了昭通。
《人民文学》杂志社围绕“编、创、读、推、评”举办《人民文学》“人民阅卷”活动,首站选在了昭通。
7月11日在昭阳区举办的《人民文学》“人民阅卷”昭通行活动上,昭通50名作家代表,与著名作家面对面交流,说作品,听作者创作历程,发出“如何繁盛文学”之问……
首站为什么选择昭通?
肥沃的文学土壤,声名远播的昭通作家群,让昭通成为《人民文学》“人民阅卷”活动的第一站。
昭通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资源富集,人杰地灵。
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处的昭通,历史上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从这里经过,为昭通输送来了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几种文化和昭通本土文化碰撞、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昭通文化。
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昭通文学,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坚持,已经形成被业界认同的“昭通文学现象”、形成了人数众多的“昭通作家群”。
多年来,昭通涌现出了不少名家,一批作家和诗人以昭通作家特有的热情活跃在当代中国文坛,在网络文学等新的文艺领域,也有昭通作家获得奖项。昭通是全国第六个“文学之乡”,拥有全国唯一一个以市级地名命名的“昭通作家群”称号。
在全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昭通篇章的征程上,昭通市委、市政府对昭通文学艺术界寄予厚望,高度重视并支持昭通作家开展文学创作,创成的昭通市文化创意基地、水富市铜锣坝文化创意基地列入全省文化创意(人才)孵化基地。昭通文学艺术界也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唱出时代最强音。围绕昭通“10大品牌”,开展“我为家乡品牌代言”文艺创作大赛;围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协同市委统战部举办昭通市“石榴花开乌蒙山”书法美术摄影展……
1949年10月25日,《人民文学》创刊。此次,《人民文学》杂志社以“人民阅卷”的活动为载体,走进昭通,将促进昭通文学界加强思想碰撞,深化文学创作,帮助昭通作家紧扣时代脉搏,提升创作水平,在更高层次上以更多的精品力作,用情用力讲好昭通故事。
“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
中篇小说《廖崩嗒佩合唱团》刊发于《人民文学》2024年第5期,非虚构作品《江上有风》刊发于《人民文学》2024年第4期。在《人民文学》“人民阅卷”昭通行活动上,《人民文学》杂志社把两位作者邀请到了现场,和昭通作家们交流了创作历程。参加此次活动的昭通作家带着他们阅读作品后的感受和作者的分享,再次对作品中的细节引发共情。
在互动交流环节,昭通作家与《人民文学》的用稿作家和编辑在一问一答间激荡着文学创作的激情、启发着文学创作的灵感:
昭通作家:“创作中你是怎么把握少数民族这个题材的,他们的风俗、内心世界,如何写得更小、更细,又让大众能接受?”
《人民文学》用稿作家:要“尊重,而非窥探……”
昭通文学爱好者:“我是昭通学院的学生,在文学的道路上,我只是一个学走路的孩子,我想知道你们在创作之初是什么样子?”
《人民文学》用稿作家:如果“你不喜欢千万不要去写,喜欢就一定去坚持……”
昭通作家:“创作中如何用好方言,又不影响传播,能在像《人民文学》这样的杂志上刊发?”
《人民文学》用稿作家:采用的方言“不生涩,从形和音律上都要有美感,要为内容和读者的感受服务……”
现场文学交流的热情满满,活动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天,但借助这个文化平台,大家的交流是双向的、丰满的。
“《人民文学》发表的作品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为什么会这样写,怎样获取素材?带着这样的问题,昭通作家与《人民文学》的用稿作家和编辑进行直接交流,有利于我们学得更透彻。今天的交流,让我在如何处理大时代与小人物的关系上受益匪浅。”昭通作家杨恩智说,在他们的作品中,处理小人物与大时代的方式,让他在今后的创作中有了更多借鉴。
“今天收获颇丰,以前看到作品见不到人,今天两位作家面对面倾囊相授,小的方面启发我怎样和主人翁交流,大的方面让我的创作思路更加清晰。”昭通青年作家晏先树非常激动地说着自己的感受,她说自己擅长写诗歌,刚涉足小说。通过今天参加活动,她深刻地感受到诗歌可能是瞬间情绪的表达,小说更加注重框架,希望以后能尽绵薄之力助力昭通文学发展。
带着孩子来参加活动的昭通作家刘雪韬听得非常认真,本子上写下了满满的笔记。她说,《人民文学》杂志是文学创作者心中的“殿堂”,许多人把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作品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她希望借助这次机会,在感受思想碰撞的同时,能够寻找到提升自我的那道光,像各位老师那样切入到生活的肌肤和内核里去,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
期望昭通作家“以文弘业 以文培元 以文立心 以文铸魂”,以扎根昭通爱昭通的情怀、跳出昭通看昭通的视野、深入昭通写昭通的积淀,把昭通大地具象化,以昭通人民为主体,讲好发生在乌蒙大地上的壮阔史诗,推动“昭通文学”现象再上新台阶。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苏秀 文/图
校对:胡远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