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4-07-09 09:48日前,《人民日报》刊发了云南省如何着力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的报道,反映了全省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不同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政策推动农户、村集体、龙头企业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及分工合作机制,破解资金难题,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的经验做法。
近年来,云南省探索的多种联农带农机制,如孟连牛油果“334”利益分配机制、蒙自蓝莓“622”利益分配模式、会泽“三个组织起来”等一批经验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总结这些成功经验,不难发现,联农带农机制本身考虑的是“如何带”,解决了资源整合、利益分配的问题,这其中,还有一个关键要素——“谁来联”。
以孟连牛油果“334”利益分配机制为例,孟连县创新推行“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牛油果产业发展模式。这一模式中,国企、龙头企业发挥资金支持、技术支撑等作用,合作社一头连着企业、一头连着农户,发挥了“联农带农”的作用,规避了农户在生产经营中的弱势地位。在蒙自“622”利益分配模式中,农户、村集体、龙头企业合作开展“孵化家庭农场”实践,龙头企业负责提供苗源、技术指导;农户负责土地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日常管理等工作;14个村委会联合成立蒙自市振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出资为农户垫购苗木、改造大棚、建设灌溉设施等生产资料。让分散的一家一户共同建设现代家庭农场,改变了农户靠流转土地得租金、基地打工得薪金的传统机制,推动农户收入由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向经营性收入转变,推动农田向农场转变、农户向农场主转变。在蒙自“622”模式中,现代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了激发农户积极性、促民增收的作用。
当前,创新探索各类联农带农机制,思考利益分配机制的同时,必须回答好“谁来带、谁来联”这一问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与小农户密切关联,是带动小农户的主体力量,整合了土地、人员、资金、技术等要素,弥补了传统农业产业小、散、弱的短板。持续探索联农带农机制,促进产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要着力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谁来带”这个关键抓实抓好。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要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为重点,不断提升生产经营水平,增强服务和带动小农户的能力,提升产业发展的规范化水平,提升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只有把“联农带农”的主体做强、做活,才能让农户深度融入农业产业发展中,切实分享产业增值的效益。
朱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