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阅读昭通·故事丨再当一回“赶潮人”

 2024-07-06 20:50  来源:昭通新闻网

“妈,你最近身体还好吗?我下个月就回来了,这次回来就不走了……”

在邓声帅的手机通话记录里,除了工作电话之外,打得最多的就是母亲的电话。但这一次不一样,不再是相距千里的唠唠家长里短,而是一通归家的报喜电话。

归家,不仅是邓声帅的心声,更是镇雄县49万外出务工者的心声和心愿。

49万,比全县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还多,如同在海边赶海的渔民般,随“潮”而动,每年春节过后冲进沿海各大城市,涌进工地、车间、工厂里“赶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归家日。

“潮起”每年49万人走出大山

“2000年从镇雄老家出来打工,母亲年纪也大、小孩也才一岁,但是没办法,不出来找活干家里就没有收入。”那时,年仅23岁的邓声帅和老家很多人一样,只能赶着“大潮流”,离乡背井来到千里之外的浙江务工。

同第一波父辈掀起“务工潮”的原因一样,人均耕地不足1亩的镇雄,困于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49万农村劳动力扛起铺盖,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那片土地,踏上打工的浪潮,寻求新的生存空间。

镇雄,40余年的务工历史,近年来每年有49万镇雄人走出大山,集结成一支劳务滇军,南下北上,来到浙江、广东、福建、江苏、上海等地,一次次掀起了镇雄劳动力转移增收的高潮:2018年转移就业60.82万人,实现务工收入178亿元;2020年转移就业66.61万人,实现务工收入205亿元;2022年转移就业69.7万人,实现务工收入246亿元;2023年转移就业70.11万人,实现务工收入达271亿元。

如果按一辆50人核载的大巴车,49万的县外务工者则需要约10000辆才能乘坐完。无处不在的镇雄人,凭着吃苦耐劳、敢拼敢闯的劲儿,在外创下了镇雄五金工、镇雄缝纫工、镇雄水晶工等响当当的镇雄“劳务品牌”。

仅邓声帅所在的浙江省永康市,这个被誉为“五金之都”的县城里,就有10万镇雄人,务工最高峰达到18万人,从事着和五金相关的行业,也挤满了五金加工车间。

在外打拼的24年里,邓声帅从普工、车间工段长、车间主任,一步步爬到了现在的厂长,如今3个孩子已供养出来了,但家里只有母亲一人。“看着母亲越来越老,这几年想回家的念头也越来越强烈,想回但是回不去。”回家后无以为业,“回家”的念头只能被邓声帅一次又一次掐灭,“在家没有适合的工作,找不到和现在技能匹配的工作。”

就在邓声帅以为自己会和之前的工友一样,直到在外面打拼到身体“吃不消”了才回老家。但是今年年初,邓声帅收到了一份回乡工作的“邀请函”。

“老人知道我们要回家很高兴,既解决了工作担忧,还能在家照顾老人,回家才有归属感。”解决了压在心头的大事,邓声帅的声音变得更轻快了,忙着交接手上的工作。

这一次,邓声帅又赶上了“潮流”,而且走在了前头。

“潮涌”东部产业转移浪潮“袭来”

给邓声帅递上“邀请函”的,正是邓声帅所在的罗旺斯集团门业有限公司创办者吴长斌,在这家公司,600人的员工里就有160人是镇雄人,包括吴长斌。

忆起20年偷师学艺,艰难的打工创业史历历在目,吴长斌总说:“很心酸,一家6个人只有几分地,靠种地吃不饱。”2001年,刚满18岁的吴长斌连县城都没去过,却也只能背着一个米口袋、装了两件衣服,揣着父亲给的300元路费来到浙江永康市。

从一名车间普工到自主创业,从创业初期仅有2000平方米的场地到如今企业占地五六万平方米,吴长斌把自己做的门卖到云南、江西、江苏、福建等全国各地,还卖到了中东等国家,年产值达1.2亿元。

“想回家,但是不敢回也回不去。”从务工大潮中脱颖而出的吴长斌也有了回家的念头,但苦于镇雄的基础条件,“心动”的吴长斌却不敢“行动”。就在这时,镇雄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捕捉”到吴长斌的归心,立即派专人对接和专班服务。

2023年11月,吴长斌签下了入驻镇雄县以勒镇五金高新产业园的协议,签订这份协议的信心除了对这片土地“落叶归根”的眷念,更重要的是吴长斌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和未来的镇雄,这里将是企业发展的又一个“起跳点”。

回家,并不是一拍脑门的决策,而是镇雄“不一样”了,这里也有着公司发展壮大的“土壤”:劳动密集型产业重点向中西部劳动力丰富、区位交通便利地区转移这一大趋势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10.2万五金工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人才支撑是企业发展的基石;独特的区位优势、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是返乡创业的底气。“不能让‘故乡’成为‘远方’,也不能让乡亲们回不了家,现在回家的时机刚好成熟。”

而今,离浙江千里之外的镇雄早已是一番火热的场景,吴长斌投资建设的门窗车间生产线2个月前正式生产,将吸纳200多名员工,预计年产值达5000万元。

随“潮”而动,再当“赶潮人”。吴长斌将目光放得更长远,“组团式”推介,号召在浙江的镇雄五金行业企业家一起返乡创业。目前,从浙江返乡的塑粉、包装、油漆、锁具、拉锁等配套企业已经陆续入驻镇雄,占五金产业链的60%,预计明年底还将带动30家至50家企业入驻镇雄,打造“西南五金之城”。

“归潮”奔向魂牵梦萦的故乡

下午5时,付义芬准时从服装车间下班,骑着电动车5分钟就来到了车间旁边的学校接儿子回家。

这份安稳和幸福,是10多年前的付义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因为,2008年,儿子仅4个月大的时候,迫于生计的她和丈夫外出到江苏打工,去过电子厂、纺织厂、服装厂、塑料厂……这一缺席,就是10年,仅有过春节的半个月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

“刚开始,每次过年回家,儿子都不认识我,只是远远地偷偷看我们,很难过。”忆起过往,付义芬无奈又心酸,现在每一天她都可以陪在儿子身边,看他一天天长大,弥补曾经缺失的母爱。

让付义芬圆梦的,正是镇雄县瞄准像付义芬一样在外务工的9.8万纺织服装产业工人,打造了呢噜坪易迁后扶纺织服装产业园。“终于能在家门口上班了,再也不用在外打工‘流浪’,老人小孩每天都能照顾到,真幸福。”已经在园区纺织车间上班3年的付义芬不禁感慨道,老人和小孩也不再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了。

走进入驻在呢噜坪易迁后扶纺织服装产业园的云南艺心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条智能吊挂生产线快速抓取袖口、衣领、前襟等一件件组成服装的“零部件”,精准送到各岗位工人面前,在她们的飞针走线中,一件件防晒衣制作完成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今年3月,胡勋创办的云南艺心服饰有限公司首批入驻园区,“在外漂荡20多年,除了想带着乡亲们一起返乡外,更重要的是家乡的发展给我带来了希望和温暖。”和当初出去打工不一样,此时再看镇雄,胡勋的心情早已大不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政府的大力支持、交通越来越便捷等都是他把企业搬回家乡的动力,也更坚定了回镇雄发展的信心。

从“孔雀东南飞”到“筑巢引凤来”,曾经到沿海的镇雄“赶潮人”如今又率先掀起“凤鸣还巢”的“返乡潮”。

为了引回“凤”,镇雄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依托20万在外务工的纺织、五金行业人力资源优势,打造了“1+3+N”返乡创业就业平台等多个“巢”,吸引百鸟归林。“通过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呢噜坪纺织服装产业园、以勒五金高新产业园、镇雄亿联国际商贸城返乡创业就业示范街区等,进一步吸引了更多人返乡创业就业、带动就地就近就业。”镇雄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邹兴玉说,企业返乡了、外出务工者也回家了,真正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

家乡筑暖巢,以待鸿雁归。而今,又一波“潮”起,回乡创业就业浪潮让镇雄县回引了4.36万人,“劳务经济”正向“归雁经济”逐步转变,更多归雁准备启程,奔向魂牵梦萦的故乡。

“回家了好、回家好啊……”随着归期将近,邓声帅的母亲在家掰着手指倒数着儿子回家的日子。

云南网记者 杨 萍 期俊军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罗崇欢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罗崇欢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