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关于职业教育助力昭通乡村振兴的思考与对策

 2024-07-03 11:10  来源:市委党校第二十期中青班课题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为整个社会人力资本存量的提升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实现提供重要支撑,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昭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艰巨,如何进一步抓实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值得认真研究。

昭通市委党校第二十期中青班第2组12名学员通过收集整理昭通市职业教育发展相关资料,到绥江、盐津、大关和昭通职业学院、市职教中心开展调研,紧扣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这一主题,与职教老师、行业主管等交流和座谈,了解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现状,分析研究制约因素,探索职教助力乡村振兴新思路,并结合昭通实际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昭通市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现状

目前,昭通市共有职业学校31所,其中,高级职业学校2所、职业中学29所,在校生27897人。近年来,围绕“职教一人、就业一人、增收一户”目标,昭通市多措并举推进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取得较好成效。

(一)强化资源整合,实现家门口上职校。整合市财校、农校、技校、体校,组建昭通市职教中心,实行“一个中心多块牌子”集中管理,破解办学分散、资源浪费、标准不一、无序竞争等难题。多方争取,组建昭通职业学院,设置2个“国控”、14个“省控”专科专业。加大县级职业中学建设力度,完成投资近15亿元,改善办学条件。

(二)落实助学奖补,减轻学生家庭费用负担。就读中职的学生,免交学费。农村户口学生,每年享受国家助学金2000元。脱贫家庭,申请国家“雨露计划”后,每年享受补助资金3000元。2021年以来,全市共下拨助学奖补资金2.89亿元。实行中、高职直通,推动职前职后教育无缝衔接,让学生早就业、早拿文凭、早减轻家庭负担。

(三)坚持产教融合,解决学生就业难题。推进“职教一体化”,市职教中心与5个县(区)签订一体化办学协议,与65家企业签订产教融合共同体协议。成立昭通市域产教联合体,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立足乡村振兴,开设畜牧兽医、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结合地方实际、产业情况和市场需求,开设竹编工艺品设计与制作、船舶驾驶等特色专业,开办“苹果班”“建筑班”“爱心班”等专业冠名班。

(四)借力东西部协作,推动职教提质增效。按照“借船出海、借梯登高”的思路,抓住广东、上海对口帮扶支援的机遇,与东部60所优质职业院校建立协作关系,采取“0+3”培养、“卡户生”招生、“一对一”帮扶、“造血式”帮扶等措施,累计招收学生9.76万人,争取广东省帮扶资金近2亿元。

(五)推行普职融合,切实防范因学返贫。在昭通市职教中心和镇雄县职业高级中学推行普职融合,采取“1+5”培养管理模式,招收全市劝返复学学生,让他们回得来、留得住、愿意学,确保不再发生二次辍学现象,累计帮助3000多名学困生完成学业、提升技能。

二、职业教育助力昭通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

昭通市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看,效果还不够明显,面临不少困境。

(一)群众观念有待转变。受传统观念影响,多数家长认为,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是延缓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社会的过渡方式,或者只是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更有甚者,认为职业院校是“问题学生”的收容所,导致部分农村家庭的子女考不上高中便早早辍学,回家从事农业或外出打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职业教育的生源。

(二)办学条件有待改善。我市每年近4万名初中毕业生需要进入职业学校接受中职教育,全市中职学校每年只能提供2万个学位,学位供给不足、缺口较大。昭通职业学院正在加快建设,已于2023年开始招生,但馆藏图书等较为匮乏;部分县中职学校未建成实训基地,实验设备短缺,占地面积小。专业课程师资不足,全市“双师型”教师297人,仅占专任教师的22%。一些县中职学校工匠教师、专业教师缺乏,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三)产教融合亟待深化。全市大型工矿企业较少,相关企业协同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的基础条件和发达地区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产教融合仅停留在劳务输出这一层面。部分职校对产业发展及市场需求的研究不够,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调整不及时。全市职校特别是县级中职学校小而全、同质化发展现象突出,发展缺乏特色。部分职校学生校内学习以理论为主、实习实训为辅,在校期间无法充分得到技能进步、技术革新,导致职业教育人才与企业需求技能匹配度低。

三、职业教育助力昭通乡村振兴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全市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存在的困难,结合当前昭通实际,初步提出3个方面的建议。

(一)深入宣传,转变群众思想观念。加大职业教育法、云南职教高考政策的宣传力度,破除鄙薄职业技术教育的偏见,让群众了解职教同样享受学历贯通的信息;破除轻视职业技能的思想,树立尊重劳动、尊重技能的观念;破除狭隘的传统成才意识,树立行行出状元的观念。

(二)加大投入,实现资源有效整合。深化全市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紧扣到2025年底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实现达标率90%以上的目标,通过终止办学一批、整合合并一批、变更优化一批、建设达标一批,进一步优化昭通职业教育结构布局,全面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加大职业教育教师选育管用力度,建设优质师资队伍。鼓励职业教育教师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相关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以及技术创新,提高教师的各项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教育性、职业性和专业性能力素质的提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路子。

(三)加强协同,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从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开发、人才方案制定、招生就业、课程设置、成果转化等方面优化产教融合模式。职业院校建立系统化思维,与企业合作开设“冠名班”“订单班”“定向班”等,让学生做到“入校即入职”,有更多机会参与乡村振兴。探索“引校进企”“引企驻校”“校企一体”合作模式,吸纳优秀涉农企业与学校共同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将真实生产场景引入教学活动,提供实践课题,带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总结绥江县打造“金江船员”劳务品牌的经验,指导各县(市、区)结合自身特点,把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务项目打造成劳务品牌,如“盐津大厨”、镇雄“水晶工”“五金工”等。聚焦服务昭通“5个千亿元级”产业建设,整合全市职教资源,合理规划布局,建立一体化办学机制。

职业教育助力昭通乡村振兴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政策的推动,也要时间的沉淀。昭通职教网格上的每一个成员单位,应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中“人”的文章,为昭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培养更多的实用型技能人才。

市委党校第二十期中青班课题组成员王琳、郎楚、宋红全、麦芳琴、刘芝、杨扬、郎涛、谢红、王晗、王发斌、刘骁、李志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理论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