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阅读昭通·党建丨组织强 乡村美 民和谐——盐津县中和镇艾田村党总支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2024-07-02 09:33  来源:昭通日报

盛夏时节,万物葱茏。走进盐津县中和镇艾田村,处处生机盎然,清风摇曳中,产业兴旺、乡村和美、百姓安居乐业的画面成为艾田村最厚重的底色。

近年来,艾田村党总支以强堡垒、抓产业、建和美乡村为目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支部活动开展到田间地头;以“党建+示范基地合作社+农户+劳动力”的经营模式,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各类蔬菜种植;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推进移风易俗,把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落实在24平方公里土地上。

强堡垒——群众从“观众”变“主角”

每月26日,艾田村党总支组织6个党支部118名正式党员和2名预备党员开展以“爱国卫生运动”为主题的主题党日活动。在全村的主要道路、活动场所、公共区域内,都能看到党旗飘扬、党徽闪耀,大家捡垃圾、清污泥,干得热火朝天,其中大部分人都是自发参与活动的村民。目前,村民的主人翁意识空前高涨,“我的环境我来管”已经成为村民的共识。

“刚开始,村民看着我们干,慢慢地,大家都主动参与,日常卫生管理已经成为村民的行动自觉。”艾田村党总支书记张小波笑着说道。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近年来,艾田村党总支以党史学习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致力于建立一流支部班子,积极打造坚强战斗堡垒。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的基础上,开展集体学习24次、交流研讨6次、上门送学活动10余次,聚焦全村发展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20余个。党总支班子带领全村党员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100余件,在家党员结对脱贫户368户1660人。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与村民息息相关的各项工作,让群众成为乡村振兴的真正“主角”。

兴产业——让“冬闲田”变“四季田”

“郑二娃,你家种植的七彩花生正值壮苗生长的关键时期,你要注意除草、施肥和防治病虫害……”5月27日,张小波牵挂着七彩花生的生长情况,一有空他就到花生地里走一走。

近年来,艾田村党总支坚持以农促旅的乡村振兴思路,党总支领办了艾田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在全村流转土地1500余亩,主要栽种七彩花生1000余亩、七彩油菜花1500亩、秋冬蔬菜500余亩,带动村民发展种植产业。土地集约化经营模式让山地撂荒、靠天吃饭的经营模式成为历史,合作社盈利的二次分红让村民们享受到收租金、挣薪金、分股金的“流转”红利。同时,艾田村通过“党建+示范基地合作社+农户+劳动力”的经营模式,因地制宜地发展了蔬菜种植产业,在保障蔬菜供应的同时,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群众提供技术指导,确保每一寸土地都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在全村推行“订单式”蔬菜产业,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带动农户增收,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推动全村“七彩花生”从20亩试验田发展到1000余亩,秋冬蔬菜发展至500余亩,提供加工、包装、运输、物流等就业岗位400余个,吸纳周边4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在促进村民增收的同时,村集体经济也得到了发展,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2年的13546.23元提高到2023年的16794.37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2年的57.7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148.6万元。

张小波说:“艾田村基本上是旱地,村民主要种植玉米,这些旱地在冬天基本是空着的,现在‘冬闲田’变成了‘四季田’。”

这种“美丽经济”的发展模式,不仅让“冬闲田”变成了“四季田”,通过设施农业、农家乐等建设推动乡村旅游发展,艾田村逐步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农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乡村美——民富和谐展新颜

“以前的艾田村,联络靠吼、出门靠走、防寒靠抖。现在,艾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发展生机勃勃、村容村貌大幅改善、文明乡风浸润心田,振兴路上我们充满了信心和期待。”这是记者在采访中村民情不自禁地说出的心里话。

为提高乡村治理精细化管理水平,艾田村多措并举全力抓好基层治理工作。依托五户联防网格化管理,把全村划分为6个大片区192个小网格,由村“两委”和村民小组长及在家党员担任网格长和五户长,形成网格发现、社会呼叫、分级响应、协同处置的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全村累计走访群众1000余户次,解决群众实际问题134个。同时,引导村民安装平安探头100余个,着力构筑覆盖广、密度大、管理优的村级平安视频监控系统,擦亮社会治理“千里眼”,让群众生活更安心。在蔬菜产业核心地带发展智慧农业,安装摄像头20个,让产业带头人能精准掌握作物的生长情况。

在推进乡风文明上,艾田村将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与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乡村治理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依托“4+2”农村基层网格化管理平台,织密“学生、劳动力、妇女老人、党小组”四张网,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老年人体育协会作用,组建文艺宣传小分队、志愿服务队,潜移默化推进基层治理带动乡风文明,引导村民追求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注重在基层一线发掘有用人才,把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奠基工程、动力引擎来抓。鼓励和吸引外出能人返乡创业,实现“人才回流”,确保乡村本土人才回得来、留得住,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现在我们村的党组织建设得到了加强,做起事情来心齐气顺,大家都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大家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艾田村副支书郦春梅信心满满地说。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毛利涛 通讯员:黄成元 文/图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单娟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