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阅读昭通·理论|从三个维度推进昭通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2024-06-19 09:20  来源:昭通新闻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及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对标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全面启动昭通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拉开了昭通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序幕。因此,准确理解把握市委、市政府对昭通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部署,对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实现昭通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历史维度:推进昭通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重在传承文明

一是传承昭通人文。昭通人文厚重,有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是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重要通道,是早期云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近代以来,诞生和哺育了抗日名将罗炳辉将军,爱国将领龙云等名将,是国学大师姜亮夫的故乡。近年来,更是涌现了一批活跃在中国文坛的文艺创作者,是第五个“中国文学之乡”。这充分说明昭通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是传承和继续涵养昭通人文的重要举措。

二是传承红色基因。1935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途经威信县扎西镇,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扎西召开了著名的“扎西会议”。革命战争时期,昭通留下了扎西会议纪念馆、红二、红六军团指挥部旧址等一批红色遗迹,红色遗迹是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遗留下来的具有红色革命教育意义的旧址旧迹,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民族精神的凝练和体现。对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昭通段)建设,保护和开发红色资源,用好用活昭通红色资源,让红色基因根植乌蒙大地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传承昭通区位优势。昭通区位独特、地处“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要冲,是昆明、成都、贵阳、重庆等中心城市辐射的交会地带,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的交汇节点,是云南连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通道,历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各族人民接续奋斗,积蓄了发展潜力,奠定了发展基础。纵观周边各州(市),昭通文化和旅游发展底子有薄弱的一面,但也具备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继续夯实旅游基础,开发打造具有昭通文化特质的旅游资源,是传承昭通发展的需要,是展现“昭通印象”的重要途径。

二、现实维度:推进昭通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目的是更好发展

省委擘画了“3815”发展战略,提出“充分发挥文旅资源优势,打造文化旅游强省”要求,推进昭通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是贯彻省委工作要求的重要抓手。

一是点燃昭通发展的引擎。厚重的人文资源、唯美的大山大水是昭通经济发展的底蕴所在,大山大水大峡谷,昭通劣势在山,优势也在山。市委、市政府因地制宜,提出了要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的战略部署,而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关键是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抓实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有效地吸引投资,拉动内需,进一步激活带动经济发展,是推动昭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引擎。

二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阶梯。文化和旅游综合性强,不像农业依靠气候和土地,工业依靠能源,文旅产业是服务业但又不完全是服务业,它贯通一二三产,发展好文化和旅游产业能够拉动内需、推动市场、联动产业。抓好抓实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能够促进产业升级转型,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达到促产的目标;文化和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城市人文的塑造能够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达到兴城的效果;产业有了,城市兴了,人自然就会聚拢,从而达到聚人的作用。

三是打造“昭通印象”的途径。市委印发了打造“昭通印象”三年行动方案,提出要进一步提升昭通对外形象,良好的“昭通印象”需要展示。近年来,昭通交通网等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向好,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为展示“昭通印象”提供了良好接口,有了接口就可以外联外通,通过这个接口,可以完整有效地把昭通的人文、风景、发展成果等向外界展示,同时利用这个接口与域外进行互联。因此,抓实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是打造“昭通印象”的途径。

三、实践维度:推进昭通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关键是统筹融合

市委就推进昭通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印发了方案,召开全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进行了全面的部署,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部署了具体的工作任务,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市委擘画的蓝图变成施工图,一项一项地干,要注意统筹融合。

一是资源融合抓文旅。要注重与乡村振兴融合,规划实施好类似彝良云中苗寨、鲁甸云中乐谷等一大批具有特色的乡村文旅示范项目,做到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发展。要注重与工业发展融合,昭通并不是没有工业,探索将文旅发展嵌入工业中,开发利用好类似水富港等工业基地,让文旅项目融入工业基地,推进产业链延伸。要注重与生态融合,利用昭通大山大水大峡谷的生态资源与厚重的人文资源,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要在文旅项目开发中,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用好生态资源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护。

二是业态融合抓文旅。破解简单的“文化+旅游”,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的各自优势,积极推进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让文化更加富有活力,旅游更加富有魅力。围绕“一城、一山、一址、一江”四大品牌,打造兼具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新业态、新主体、新模式。抓产品融合,发挥文化产业创新优势,促进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培育文化品牌,从而带动消费。抓市场融合,促进市场要素优化配置、高效流通,培育文旅新兴市场主体。抓服务融合,实施好“十项工程”,提升文化内涵,建好管好用好文旅设施,夯实文旅服务基础。

三是统筹落实抓文旅。 要把人财物聚拢到推进文化和旅游发展工作上,要积极践行“三法三化”,形成抓文旅工作的强大合力,把推进昭通文化和旅游发展各项工作抓实、抓细。要站位高远,前瞻布局,以大格局、大胸怀推出具有战略眼光、着眼大局大势的科学管用措施,各职能部门要强化组织领导、协同配合,把市委绘就的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变为美好现实。

大盘取厚势,落子开新局。深刻理解和把握市委、市政府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有利于推动工作落实落细落地。全面推进《昭通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落实,是昭通经济发展的大事要事,是未来昭通经济发展的路径之一,是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全力推动昭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刻理解把握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坚定不移、一以贯之、倍加努力地抓实文化和旅游工作,高效推动工作落实。

中共昭通市委党校 陈 红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理论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