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2024-06-18 20:36【聚焦2024高招】
耕耘在四时,收获于盛夏。2024年高考已落下帷幕。对刚刚经历了学业大考的孩子们来说,大学生活的精彩即将开启。距离大学开学还有两个多月的漫长假期,准大学生们该如何度过?对此,笔者有以下建议。
保持适宜的生活节奏。高考结束后,准大学生们暂时不再被固定的时间表所束缚,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和兴趣“自由自在”生活,每天的学习时间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休闲娱乐、休息调整,如上网、旅行、同学聚会等。经历高三阶段的高强度复习冲刺,人的交感神经处于过度兴奋状态,需要一定的缓冲和调适。但需要提醒的是,放松不是放纵,宣泄压力也需拿捏得当。过度放松和过度补偿会造成身心疲惫,不仅会打乱生物钟,出现胃肠道反应、睡眠障碍等身体症状,还会引发紧张、焦虑和烦躁不安等心理不适,甚至出现生活无目标感、无意义感等。
张弛有度,方能行稳致远。高考后,考生们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一个循序渐进的减压放松计划。要保证规律的生活作息,做到科学睡眠、合理饮食,切忌晨昏颠倒、暴饮暴食;可适度开展体育运动,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跑步、跳绳、游泳等项目,强度和频次以身体承受能力为准;坚持不间断学习,如每天保持定量的文学作品阅读、英语单词背诵等。准大学生们需从有序的生活节律中不断积蓄身体和心灵的力量,缓解高中到大学的衔接焦虑,从容应对下一个学习阶段的挑战和压力。
明确长远的人生目标。从高中到大学,不少学生面对人生即将展开的新一页,既兴奋不已、踌躇满志,又心绪复杂、忐忑迷茫,产生这种矛盾感的原因在于,他们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生活等的思考和选择尚不明朗。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标志着个体从依赖性较强的青少年阶段向相对独立的成年早期阶段转变,这一时期是青少年寻找人生目标和方向、探索“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活的自主性和开放性,使个体从单纯的规则执行者,逐渐嬗变为具备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的行动者。因此,学生们在高考后需认真思考自己的兴趣爱好,探索自我发展,在深刻理解社会规则基础上,积极寻找人生目标和方向,作出更加明智与负责的选择。
这一时期,学生们在保证安全前提下,可以多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旅行、兼职、实习、志愿服务等,深入了解社会各行各业,与不同的人群接触,重构社会交往网络,在与他人的深层互动中完善社会认知,形成更全面的社会角色认识,确立大学时代人生发展的路线图、时间表。在此过程中,学生们还应有意识培养时间管理、语言表达、团队合作、组织协调、工具运用等通用能力,实现自我增能,为未来发展夯实基础。
做好大学的生活规划。进入大学后,学生们将面对全新环境,易产生“适应综合征”,具体表现为因环境不适应而心理焦虑、因学习不适应而感到迷惘、因人际关系不融洽而陷入孤独、因情感波动受挫而情绪低落,等等。学生们应当未雨绸缪,尽早建立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价值信念系统、知识与能力系统、心理支持系统,进而提升大学生活的适应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具体而言,一方面,学生需深入分析高中与大学的学习差异,转变学习观念。高中阶段与大学阶段既连续又有区别,尤其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空间及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较大变化。大学阶段,学生获取信息、制定规划、积累经验和获取资源等应对变化与挑战的能力越发重要,保持灵活性和适应性成为其在社会生活中顺利向青年阶段过渡的关键之一。因此,学生们需充分了解这些差异,积极转变学习理念,在自我评估基础上调整、优化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生可有的放矢提前学习。大家应在思考人生长远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大学阶段的生涯目标,及早制定学习规划,保持学习的连贯性与可持续性,尽快完成适应性转换与学术性转换。比如,网上“云游”即将入读的学校,搜集资料了解自己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课程等。
高考既是高中学习生活的终点,也是大学学习生活的起点,希望每一位准大学生,把握高考之后的“黄金成长期”,保持奋斗、拼搏和进取,为下一阶段人生旅程储存充足能量。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