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阅读昭通·党建 | 心相连 手相牵 共绘乡村发展蓝图 ——记市政府办驻比道角村工作队

 2024-06-18 10:34  来源:昭通新闻网

初夏时节,走在镇雄县以古镇比道角村16.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烤烟、天麻种植热火朝天,近万亩方竹的山上郁郁葱葱,村民和谐、产业兴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画面随处可见。近年来,市政府办驻村工作队同村民心相连,同村“两委”班子手相牵,紧紧围绕组织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三大重点,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共绘发展蓝图,在驻村工作岗位上书写着乡村发展的故事。

产业——蓄势而发

多年来,比道角村因受交通滞后、产业基础薄弱、群众增收单一的影响,村民信息相对闭塞,发展意识不强, 长期以种植玉米和烤烟为主。

“现在,比道角村的产业路已经覆盖了全村产业布局区,就连无人居住的山顶都修通了。”驻村工作队队长宋廷波说道。

在一天的采访中,记者沿着比道角村产业路转了一圈,仅花一两个小时,便捷的交通条件为未来的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沿途的采访中,方竹产业已经初具规模,部分方竹已开始采笋,逐渐见效益。据介绍,全村种植方竹已达万亩,绿水青山正在成为群众的金山银山。今年,新增木瓜种植300亩、魔芋500亩、烤烟样板600亩,目前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然而,最让人欣慰的是,驻村工作队通过协调昭通市天麻产业特产局的专家实地调研后,认为比道角村的环境特别适宜天麻种植,便引进从本地走出去的天麻种植大户赵长旭试种天麻,这一举措让村民心动,纷纷加入到天麻产业的队伍之中。种植面积从计划的100亩迅速增加到800亩。驻村工作队在协调做好种植技术培训的同时,也积极谋划下步产业的发展布局,推动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方竹、魔芋产业采取“党支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方竹盈利占比为10%、20%、70%,魔芋盈利占比为10%、30%、60%,在帮助群众增收的同时,也保障了村集体经济收益。2023年比道角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830元,同比增长20.8%。

为了促进群众增收,打通产业发展瓶颈,驻村工作队坚持近期创收与远期发展有机结合,坚持把就近务工和外出就业作为群众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积极组织开展培训提升劳动技能,及时牵线搭桥对接企业,拓宽劳动力就业增收渠道,严格落实稳岗补贴等惠民政策措施,开展“保姆式服务”。全村劳动力2732人,每年约有2400人在外务工,收入达7000多万元,占村民总收入的70%以上。

治理——全民参与

2024年1月16日傍晚,3名驻村队员正在村委会3楼做晚饭,楼下院坝有几人争吵得不可开交,并且推搡拉扯成一团,几人正在争抢一把长柄斧子,宋廷波一个箭步跳下台坎,一把攥住斧头,大喝一声“放手!斧子交给我保管”!随即趁他们愣神的瞬间一把抢过斧头……在工作队员与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有效制止了事态的进一步激化。

“我们工作队员就是要有遇事敢冲在前面的胆识,要与村民想在一起,方能让群众信服我们,也能给群众树立好榜样。”宋廷波说道。还有一次是一家公司在施工过程中工人受伤,双方在赔偿方面无法达成一致,在驻村工作队不懈的努力下,通过近3天的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了一次性赔偿的协定,有效化解了纠纷。

比道角村是汉、彝、苗等多民族融居地区,如何服务好各族群众,驻村工作队自驻村以来,厚植利民为民情怀,指导配合村、组干部加强矛盾纠纷排查,主动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在法治建设、倡导文明风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近两年来,比道角村驻村工作队和镇、村干部一起,从强化思想宣传凝心铸魂、夯实基础促进发展繁荣、拓展产业缔结利益联盟、用活政策筑牢民生保障底线方面入手,全面排查纠纷、全力化解矛盾,通过全面深入抓排查,及时掌握矛盾纠纷的动态情况,并将全村划定为高风险区域、中风险区域、低风险区域,然后根据风险类别采取不同的针对性措施,集中力量进行调解,确保了矛盾纠纷发现及时、调处及时。成功处理好了3户老上访户的化解工作,协调处理好了因公路建设、铁塔建设等引起的40多起矛盾纠纷。

为深入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驻村工作队突出“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感恩要懂、幸福要拼”5方面的内容,精心撰写了宣讲通稿,通过召开党员会、群众会、院坝会、广场会等方式开展宣讲。还就如何“鼓起钱袋子、装满米袋子、端稳肉盘子、抓牢菜篮子、守好果盘子”进行宣讲,确保宣讲精神不走样、群众理解更容易。截至目前,全村共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43场次,为把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激发了村民的豪情壮志、凝聚了磅礴力量。同时大力宣传和弘扬孝老爱亲、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男女平等、尊师重教、文明节俭等传统美德,坚决遏制高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其间,比道角村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被镇雄县《驻村工作动态》刊载,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事迹被镇雄党建网、《中国乡村》杂志刊载。

目前,全村形成了环境卫生大家抓,矛盾纠纷找政府,发展产业齐参与的发展格局。比道角村“美在物质、美在环境,美在人文、美在心灵”的和美乡村、法治乡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组织——迸发活力

在比道角村,记者感受到了村级组织的号召力与凝聚力。驻村工作队带头帮助解决群众困难,村“两委”干部带着抓产业,党员干部带头抓基层治理……村组干部成为了群众的主心骨。

2022年7月,驻村工作队员调整,市政府办派出宋廷波、毛锐、王仙3人组成新的工作队到比道角村开展驻村工作。

3位队员驻村以来,针对比道角村水资源缺乏、饮水困难的问题,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先后4次历时9天,顶烈日冒严寒,跑遍了以古镇四面的崇山峻岭、沟壑密林寻找水源,荆棘划破肌肤、毫无怨言。在找好水源后,通过协调县水务局解决引水管4400米、多方筹资购买引水管4800米,组织村民投工投劳解决了烟坪子、比道角、申家沟3个村民小组130余户700多人的饮水问题,同步覆盖了村小学、村卫生室和村委会;针对汛期导致多段公路塌方运输通行中断的问题,及时争取各类资金11万元进行修复,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针对部分在读大学生家庭困难、难以承担高校费用的情况,驻村工作队主动到市、县民政局对接协调,争取慈善救助资金59000元,对比道角村14名困难大学生家庭进行救助,帮助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针对以古镇高寒山区多、冬季严寒时间长的实际,通过市慈善会对接乔治白服饰公司,为村民争取衣物3134件(条),确保了群众温暖过冬……

一件件关乎民生之事,办在了群众的心坎上,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村民对工作队以及村组干部的信任度、满意度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也同步提高。

比道角村驻村工作队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助力抓好村党组织建设。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村“两委”班子执政能力、领导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最佳途径,充分发挥优势,创新学习载体,把学习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作为“第一课题”,健全村“两委”学习制度和村党总支党课制度、党员干部学习管理规范等规章制度,大力营造崇尚学习、热爱学习的良好氛围。2023年开展集中学习12次,研讨交流6次,驻村第一书记、村党总支书记上党课共6次,通过新老干部“结对传帮带”,投身实践“岗位大练兵”等方式,着力提升干部准确解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精准落实乡村振兴规划、团结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的能力水平,把干部培养成“德能正其身、才能胜其任、言能达其意、身能担其责、绩能服其众”的“猛将”,营造“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氛围。

为了开阔村、组干部的产业发展视野,由宋廷波牵头组织市政府办派驻以古镇工作队员、比道角村“两委”干部于5月14日至15日到大关县木杆镇考察学习大关竹产业发展经验,助力乡村产业发展;为改善村委会办公条件,驻村工作队争取资金6万元,对村委会老式窗户进行了更换,为办公室、会议室安装了空调,打造了良好的办公环境,让基层组织阵地建设迈上新台阶。2022年11月,经镇雄县委考核通过,比道角村党总支顺利摘掉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落后帽子,村党总支的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得到大幅提升,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毛利涛 文/图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周万琴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周万琴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