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昭通·深度丨山海千里“医”线牵 ——东西部协作上海医疗团队援昭纪实

 2024-06-16 12:23  来源:昭通日报

有一种“亲情”叫山海相牵,有一种援助叫无私奉献。在国家东西部协作倡导下,2021 年,昭通市卫生健康系统与上海市松江区、闵行区、普陀区“结对共建”开展东西部医疗协作;2022 年,上海医疗卫生系统“组团式”对口支援昭通市县级医院。一场因医疗结缘的助力赛在昭通大地上演。

2021年以来,74名上海医疗专家先后入驻昭通;昭通 331 名医疗技术和管理人员到上海医院进修;上海6家医院“组团式”帮扶彝良县、盐津县、大关县3 家县级综合医院,累计派出 29 名医疗专家到受援医院开展驻点帮扶工作,帮扶医疗队队长担任受援医院院长职务……

“带土移植”促提升

回顾近两年来昭通医疗建设和管理的变化,通过东西部医疗协作和“组团式”帮扶,不仅引进了先进的医疗理念和优质医疗资源,还促进了昭通市各级医院的管理水平、综合诊疗能力、人才队伍建设、健康管理服务、硬件设施条件等得到明显提升,打造了更多群众家门口的好医院和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为防止因病返贫和提高昭通群众健康水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盐津县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肾脏内科医生李玉峰每周三都要组织业务学习、危重病例复盘,了解每日交接班情况、指导课题研究、术前术后检查、随访……在他身体力行的教导下,盐津县人民医院儿科医护人员业务能力飞速提升,医疗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新生儿换血术实现“零”的突破,技术上实现从非同步换血到动静脉同步换血迭代。2023年10月,盐津县人民医院儿科通过云南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验收,实现省级临床重点专科“零”的突破。在帮扶团队的通力协作下,盐津县人民医院从医疗技术管理、护理管理、病案管理、绩效考核、重点专科建设基金使用等方面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促进了科室体系的完善,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同时,依托医共体慢病管理中心建设契机,推行防治融合理念,建立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性心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8大疾病防治中心。此外,还通过线上手段,引入上海优质医疗资源,提高盐津县人民医院的诊疗救治水平,实现沪滇资源共享。在2023年县级公立综合医院第二阶段提质达标现场验收工作评审中,盐津县人民医院以第2名的成绩顺利通过。

彝良县人民医院在帮扶团队的带领下建立完善院长办公会议、院领导班子挂片临床医技科室、设备购置、药品采购等40 余项制度,全面提升行政效能,内部管理明显得到规范。

大关县人民医院修订完善《大关县人民医院十项服务承诺》等10余项制度,进一步优化门诊服务流程,患者满意度由帮扶之前的81%提升至 92%。

在帮扶团队的加持下,昭通10个县(区)以强化医院科学化管理为抓手,充分发挥帮扶医疗团队“领军”作用,任命医疗“组团式”帮扶专家队长为院长、挂职副院长,队员为科室主任、副主任,帮扶团队通过“以院包院”“以科包科”的帮扶模式,将上海三级医院的先进管理理念、学科发展理念等“带土移植”,推动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强化医院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据统计,帮扶团队指导受帮扶医院制定完善内部管理制度143 项,优化调整科室 22 个,有效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目前,受帮扶医院全部入选国家“千县工程”、省级“百县工程”项目建设,盐津、彝良等7 家受帮扶医院通过县级公立综合医院第二阶段提质达标验收,达到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

“组团帮扶”强队伍

大关县人民医院外一科主任卢云江说:“专家‘一带一’指导我们开展手术、教学查房、科室管理、专家门诊等工作,为及时治疗病人的疑难病症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一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第一例腹腔镜下疝气手术,第一例甲状腺癌全切术,第一例结肠癌根治术……

2023年以来,大关县人民医院成功完成了建院以来的多个第一例手术,这也是该院在相关医院专家的指导下,不断提升医疗诊治水平的结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西院联合办公室副主任、大关县人民医院院长吕磊说:“医疗‘组团式’帮扶就是把先进的管理经验、医疗技术带给我们帮扶的医院,让受帮扶医院的医疗水平得到迅速提升,使受帮扶医院能够留得住病人,成为有温度的医院。”

在上海医疗帮扶团队的指导下,盐津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实现“零”的突破,现已常规开展脑血管造影、椎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新技术,多项技术填补了县内空白,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正逐步规范化。

在人才培养上,昭通市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模式,推动医疗工作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转变,为县级医院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自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已有 74 名东西部协作医疗专家和29 名“组团式”帮扶医疗专家先后在昭通 10 个县(区)医疗机构驻点帮扶,331名医务骨干和管理人员赴上海学习进修。根据“组团式”帮扶专家带教意愿和基层医疗机构发展需要,以3 个月为一期,1名帮扶专家承担 3 名县级医院业务骨干跟班学习任务,完成“师带徒”培训学习 116 人次。

彝良县帮扶团队制定了“雏鹰行动人才培训计划”,选派35 名优秀年轻医护人员到上海进修学习,由专家重点带教,提高选派医生专业技术能力。

截至目前,昭通共选派 52 名骨干到上海跟岗学习和进修,实现学科前沿、适宜专科技术精准下沉。通过进修学习和专家指导,昭通市医务和管理人员掌握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拓宽了视野和思路,受帮扶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明显提升。盐津县、彝良县 2 家医院医生在帮扶团队专家的指导下,开展科研项目,成果论文在国际 SCI 期刊成功发表,实现了县级医院科研“零”的突破。

在帮扶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受援医院新建专家工作站49 个,肿瘤科、泌尿科、眼科、心内科、皮肤科等 39 个薄弱专科得以加强,开展颅内肿瘤伴出血切除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融合等新技术新项目200余项,填补了昭通受援医院的治疗空白,提高了诊治水平,使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范围更加广泛,让老百姓在面对复杂病种、疑难病种时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实现看病有“医”靠。

携手同心向未来

随着东西部协作机制的建立,上海与昭通的医疗协作机制逐步得到健全和完善。在沪滇东西部协作机制的大力支持和牵线搭桥下,昭通市政府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成功签订合作协议,复旦大学肿瘤医院与云南省滇东北区域中心医院共建肿瘤中心。目前,云南省滇东北区域中心医院肿瘤中心已经投入运营,300 多名长期在市外就诊的肿瘤患者返回治疗,减轻了群众外出就医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找好医院难、找好医生难的问题。

2023 年 6 月 9 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秦净一行赴彝良县开展“组团式”医疗帮扶调研活动并成立六大专科联盟服务群众。

2024 年 3 月 4 日,盐津县人民医院迎接第二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医疗帮扶专家到盐津县人民医院开展 “组团式”医疗帮扶。

2023 年 9 月 21 日,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专家陈义在盐津县人民医院开展颅骨修补术。

2023 年 5 月 6 日,彝良县人民医院和盐津县人民医院联合举办“情系乌蒙·健康彝良”学术讲座和义诊活动。

2024 年 4 月 17 日,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协调上海澳华内镜股份有限公司向大关县人民医院捐赠价值82万元的全高清光通内镜设备。

……

一次次专家义诊,一堂堂讲座,一次次专题调研,上海医疗专家把东部地区的先进医疗理念、先进医疗技术送到昭通各县(区)医院,促进昭通各县(区)医院综合诊疗能力明显提升。

帮扶专家紧贴群众多元化健康需求,聚焦群众关切和期盼,让群众从“看好病”到“少生病”,加强健康宣教和健康知识普及。上海帮扶专家累计开展学术讲座 2400 余人次、义诊近2.9 万人次,惠及3万余名群众。同时,帮助受帮扶医院建立完善健康管理中心,以高血压、糖尿病为突破点,着力构建“防筛管治”健康管理新模式,帮扶县内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89.38%、85.25%。昭阳区、镇雄县、绥江县、彝良县4 县(区)建成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县、乡两级慢性病管理中心建成率达100%。2023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 22.29%,较2020 年的17.17%提升了5.12%,群众健康素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同时,紧扣昭通医院的发展需求和短板弱项,支援医院先后选派眼科、肿瘤科、麻醉科、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皮肤科等专业领域103名专家人才到昭通市开展帮扶工作。帮扶专家聚焦学科建设,围绕技术带教、培训培养、质量控制等方面着力提升专科服务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帮扶专家累计接诊门诊患者23.6 万余人次,接诊入院患者近 6.3 万人次,开展手术2.1 万余人次、会诊和疑难病例讨论 5500 余人次,开展学术讲座2400 余次、业务培训3.8万余人次,教学查房 4600 余次,手术示教7500 余次。

医疗设施的完善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上海市真情实意帮扶昭通、“真金白银”投入昭通医疗设施建设,在其鼎力支持下,昭通医疗硬件设施条件得到了全面升级。沪滇协作资金投入1200 万元,用于在昭通建设覆盖全市的定制化“全球影像”医疗云服务平台;投入2200万元用于新建盐津县人民医院科研综合楼;为彝良县第二人民医院区域检验中心捐赠了价值600余万元的医疗设备;投入 1000 万元用于大关县靖安镇卫生院设施设备建设;闵行区投入 840 万元用于大关县人民医院心电网络中心和绥江县中医院呼吸专科诊疗中心改造建设;为盐津县购买价值216 万元的免费检测试剂和价值 673 万元的彩色超声诊断仪3台;松江区帮助解决对口帮扶的昭阳、镇雄、彝良、威信购置负压救护车各 1 台,共计 140 万元……据不完全统计,自帮扶以来,上海市已累计投入 8300 余万元资金和大量医疗物资用于改善昭通市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从卫生服务中心的改造到县级人民医院科研综合楼的建设,从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到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建成运营,市、县、乡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数据实现了互联互通,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就医环境。

这场跨越千里的医疗帮扶行动将成为沪滇人民友谊的见证和纽带,必将写进两地的发展丰碑上!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毛利涛 通讯员 唐远超 裴道勇 文\图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罗崇欢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罗崇欢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