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日报
2024-06-15 10:53在威信县扎西镇大山村,有这样一个特别的家庭,几代人修身学艺、与书为伍,从“工匠世家”变成了“书香之家”,先后被评为威信县“健康家庭”、云南省“书香家庭”,这就是熊小林家庭。
修身学艺——工匠世家的传承
威信县扎西镇大山村板厂村民小组,一个偏远的小山村。2023年1月,这里挂牌了一家以展示工匠精神为主的“时光驿站”民俗展览馆,对外免费开放,在当地成了一件新鲜事。
作为展览馆的创办人,熊小林向记者介绍说:“我们家族几代人都是靠手艺吃饭的匠人,到我的父辈,个个都会石工或木工,也算是工匠世家。从我爷爷到哥哥,三代人都是木匠。”熊小林的父亲熊光武的木工技艺最为出色,在十里八乡都很有口碑。慢,是他做事的态度,不求快、只求好,同样做一件家具,别人可能只要两天,他要用三四天。他做的那些木床、板凳、桌子,很多家里到现在都还在使用,用了几十年也没有变形松动。
说起创办展览馆的初衷,熊小林感慨地说:“父亲敬业、精益求精、专注的精神对我影响很深,为了弘扬这种精神,从2021年起,我就萌生了创办工匠精神展览馆的想法。”说干就干!熊小林通过收集整理祖辈传下来的木工工具、木制家具等老物件,完成了初步收集整理。在此之后,他又通过线上征集、走村入户等方式,向亲戚、村民、朋友征集祖辈制作的老物件……通过两年多的辛勤筹备,2023年初,以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时光驿站”民俗展览馆正式建成,并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据大山村党总支书记滕明叶介绍,自“时光驿站”展览馆建成开放以来,有很多人前来参观,熊小林一家老小也都当起了讲解员。展览馆先后被中国网、《昭通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成为当地的热门参观点,对推动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哥哥从小跟着父亲学艺,现在自己做装修,还传承着这份手艺。不过,下一代可能就要失传了。”说起手艺,熊小林既伤感又高兴,相对于祖传手艺面临失传的伤感,他又高兴于时代的进步。“现在技术这么先进,总不能还靠这些斧子、刨子、锯子做木工吧?科技的进步,是文明发展的必然。不过,面对当今社会的浮躁和快节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显得尤为珍贵。”
“不过现在好了,把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老工具和老家当收集起来,把这些历史、手艺用文字记录下来,通过展览的形式,就能将这种技艺和精神传承下去。”熊小林欣慰地说。
诗书传家——后辈人的坚持
熊小林家庭四世同堂,10余口人共同生活,修身学艺、诗书传家,读书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家庭和谐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我爷爷是当时少有的读书人,我们小时候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一到晚上,大家都早早地吃了饭来听爷爷说书。”熊小林介绍道。“那时连电灯都没有,爷爷靠着煤油灯给大家讲《白蛇传》《二十四孝》《割肝救母》……听故事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世之道,家庭的书香味也逐渐浓厚起来。”
熊小林的父亲熊光武耕读传家、艰苦学艺,成为远近闻名的手艺人。熊光武勤于学习、思想先进,成为村里第一批入党的同志之一,在担任大山村板厂村民小组组长期间,带领群众修桥开路、脱贫致富,获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和尊敬。他个人多次当选地方人大代表,先后获得威信县“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他们一家多次获评县级“五星文明户”“十星文明户”。
“在那个年代,读书人、手艺人是很受尊敬的,这也影响着我们。”熊小林说。而他从小便立志好好读书,长大后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成长于这样的书香之家,2007年,熊小林以优异成绩考取云南大学,并于2011年7月被评为云南省“优秀毕业生”,就职于省属骨干企业云南建投集团。参加工作以后,熊小林依然坚持看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文字基础,多次被集团和公司评为“先进个人”,2014年被评为云南省“优秀共青团干部”,2016年被评为云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
日常生活中,熊小林注重对子女及晚辈的教育引导,虽然他的两个孩子还处于幼儿教育阶段,但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看书习惯。受家庭浓厚的读书氛围影响,其侄儿熊远航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他们一家11人中,有4名党员,是名副其实的党员之家,先后培养出了4名大学生。2024年5月,经过层层推荐和选拔,熊小林家庭被评为2023年度云南省“书香家庭”。
星星之火——全民阅读的有益尝试
熊小林工作之余坚持看书,并开展文学创作,在国家、省、市级期刊和媒体发表过多篇作品,出版了《别梦依稀》《滇南纪行》等著作,并于2023年被吸纳为昭通市作家协会会员 ,成为一名业余作家。
他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村里没有书店,也没有地方能买到书,连最近的小卖部和学校都在两公里开外。“以前,孩子们放学回来,没有什么地方可去,就刷手机、玩游戏。我一直有个想法,就是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免费读书学习的场所。”熊小林介绍说。
于是,他把老家一楼的客厅腾出来,创办了一个农家书屋,对外免费开放。目前,书屋藏书1000余册,这些书籍大部分是熊小林自己选购的,也有少数是从当地村委会领来的,种类涵盖了历史人文、科技文化、种植养殖、政策法规、历史传记等内容。
村里大部分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剩下的村民老人居多,文化程度不高,看书的人很少。起初,书屋虽然免费开放,但来读书的人却不多。为了吸引更多孩子来看书学习,熊小林又专门修建了一处儿童游乐场,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更丰富的玩乐场所。
“带动村民阅读确实很难。在我看来,书屋像一个小小的火种,通过这些措施,哪怕能多带动一个孩子阅读、多照亮一个孩子的童年,也是很有意义的事。”熊小林意味深长地说。
据悉,熊小林所在的大山村板厂村民小组虽然只有56户人家、人口258人,却营造了家家重教育、人人拼学习的良好氛围,近10年来共培养出了35名大学生,这些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学子们,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为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如今,每当放学后或假期中,都会有家长带着小孩到展览馆参观,也会有小朋友来到农家书屋看书。也许熊小林所期待和祝愿的,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昭通市融媒中心记者:田朝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