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人才兴昭⑪丨朱斌:拥抱大山让学路通达

 2024-06-07 11:31  来源:昭通日报

初夏的校园,草木葱茏,花香四溢,处处流动着生机勃勃的气息。

近两年来,彝良县职业技术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彝良职高”)的教育教学悄然发生着变化,这不仅仅体现在校园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与更新,更体现在办学理念、管理经验、教学方式、学习风气的新气象,而这一切都与上海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息息相关。其中,上海市松江区新桥职业技术学校党支部书记、高级讲师朱斌,作为职业教育援派干部于2022年8月来到该校担任校长一职,开始为期3年的帮扶支教工作。

初见朱斌,他风风火火地从教室赶来办公室。因为前一分钟,他还在为该校的转岗教师上课。就在几个月前,在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办的“中望杯”机械零部件设计与成图技能大赛上,该校2022级机械班学生杨洪、杨廷勇在教师李正猛、梁伟的指导下获得二等奖、三等奖。其中,梁伟就是在朱斌的每周两节专业课上认真学习后成功由数学专业转岗机械制图专业的老师。

校长不为学生上课,为老师上课?是的,朱斌就是为该校教师授课。2022年8月26日,朱斌牵头成立了彝良职高机电专业“名师培育工作室”,制定了转岗教师专业培训方案,每周讲授两节专业课,组织开展机电专业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培训。工作室的带教老师为朱斌和一同前来彝良支教的胡绍华老师,成员为该校的12名转岗教师。12名教师转岗成功后,彝良职高便真正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目前,已有4名教师独立承担机电专业教学任务。

“学校的优秀教师越多,学校就越有希望,学生就越有出路。”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是朱斌成立“名师培育工作室”的初衷。2023年12月底,工作室的12名转岗教师顺利通过机械产品三维建模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考试(中级),并顺利取得等级证书。这是工作室成立后的阶段性成果,标志着彝良职高教师在机械产品三维建模设计领域的技能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为今后的专业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充分体现了彝良职高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以及帮扶团队在专业建设上的优势。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身为彝良职高校长,朱斌在实地调研、深入课堂中发现,学校虽开设18个专业,但专业教师偏少,实训设施落后,出现专业开设与企业、行业脱节的现象。“学校要发展,主要靠教师。”于是他把上海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成功的办学经验“移植”过来。他引入“六步引领教学法”高效课堂模式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开启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内部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学校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学校规范化管理水平,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这一系列措施让教育帮扶往深里走、往实里推进。

在基础设施完善上,朱斌还联系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局投入资金200万元,新建钳工实训室、维修电工实训室、CAD/CAM实训室、数控加工仿真实训室和机电一体化仿真实训室、3D打印实训室等。今年,该校正在新建数控车床和加工中心实训室,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基础保障。

“改变职业高中学生一门心思考大学的思想很重要。”朱斌认为,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来说,以后的出路,不只有升学这‘一条腿,其实还有掌握一项技能实现就业的“第二条腿”。多一项技能就多一条出路。学生不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成批次生产的产品,不能要求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一模一样;而作为教师要正确认识什么是成才,不是非要考上大学才叫成才,要“立德树人”,掌握一技之长也是成才。以2023年为例,毕业生中除顺利升学的六成学子外,其余四成学子全部实现就业。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一直是制约彝良职高发展的瓶颈。朱斌针对这一“顽疾”,充分整合资源,围绕“瞄准产业设专业,瞄准岗位开课程,瞄准市场育人才”的办学思路,依托新桥职业技术学校合作资源,对接上海施耐德配电电器有限公司、龙工(上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上海筱爷叔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助推学校专业建设,为专业人才定向培养以及学生专业发展指引新方向。

在朱斌的规划中,他将和师生重点打造“机械加工技术”和“电气运行与控制”两个优质专业,建设水平高、规模大、设施设备先进、适应教学需要的实习实训基地,努力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完成美容美发、烹饪、酒店运营与管理、机械加工技术和电气运行与控制等多个专业的申报与认定。

很多时候,在学校7号机房,朱斌从机械识图、机械制图等最基础的知识教起,无论是从一条线、一个圆到一份机械图纸,还是从理论到实践,他始终循循善诱,认真指导师生。他要努力培养一批能够独立承担专业教学的骨干教师,打造有影响力的加工制造专业,培训具有实操能力的职高学生。

“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尤为重要。要引导学生树立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志向,让他们看到技能人才的发展道路是宽广的,是能够实现个人价值的。”跨越千里,拥抱大山,倾力帮扶,让学路通达四方。自帮扶以来,朱斌带领彝良职高全体教职员工心手相牵、融合共进,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带动彝良职高教育教学水平有效提升。

回顾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梁伟感触很深:“朱斌校长让我们紧跟前沿技术步伐,学到真东西、掌握真本领。”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唐龙泉飞 文/图

审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周万琴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周万琴
标签 >> 人才兴昭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