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我和我的村庄系列报道之二十二:一颗枇杷 ,从永善玉笋出发

 2024-06-05 22:09  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4年5月19 日,第14个中国旅游日,“永善枇杷”国家地理标志品牌正式发布。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食品报》、云南网、《昭通日报》等12家媒体在云南省永善县见证了品牌发布全过程。

枇杷为果中珍品,唐太宗李世民在《枇杷帖》里称枇杷“嘉果珍味,独冠时新”。

永善县种植枇杷历史悠久。永兴街道水田村有一株枇杷树,树龄已超过400年,至今仍亭亭如盖。

2001年,永善县农业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引进大五星枇杷,率先在永兴街道玉笋村试种。

2002年,永善县在玉笋村大面积推广枇杷种植,石笋三组小组长杨忠平带头种植了1亩。

2014年5月,永善县在永兴街道玉笋村举办首届枇杷节。

2021年,“永善枇杷”获国家地理标 志认证。

2022年,“永善枇杷”获全国名特优 新农产品称号。

2023年5月,华中农业大学蔡礼鸿教授参加永善第三届枇杷节,经过实地考 察后,称“永善是枇杷的天堂”。

2024年3月至5月,永善枇杷季“迎在码口”“游在大兴”“乐在永善”系列活动举行。

“种植枇杷意味着增收致富,意味着对村庄的改变,意味着对农民命运的改变。”5月18 日,荣膺第四届“枇杷王”称号的玉笋村村民王仁海看着自家的果园,意味深长地说。

目前,永善枇杷种植面积达8万亩,产量4.5万吨,预计产值3.15亿元。

谁也没有想到,金沙江畔的一颗小小枇杷,会给村庄带来这样大的改变。

王仁海和他的枇杷山庄

5月19日上午10时,永兴街道玉笋村石笋三组村民王仁海的枇杷园里人声鼎沸,2024 年永善“善果工匠 ”枇杷生产技术技能竞赛在玉笋山庄开赛。

“ 采摘20分钟,每组3人,最终选5斤枇杷参加最后的比拼…… ”裁判声如洪钟 ,向身着橙色比赛服的11个乡镇(街道)的44名枇杷种植能手宣布枇杷采摘规则。

随着裁判一声令下,选手们争先恐后地钻入枇杷林,有的踮起脚尖,有的登上枝头,把手伸向自己看中的果子,摘下后小心翼翼地放进篮子里。

现场加油声此起彼伏。

选手们在采摘枇杷。

这是永善第四届“乌蒙金沙·佳果天成 ”枇杷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之一 。除了采摘枇杷,当天的竞赛还有定植、修剪的比拼。

参赛队伍还没来时,44岁的王仁海走进自己的枇杷园,心里很踏实。昨天晚上下了点雨,果园里的泥土软软的,树上的 枇杷挂着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十分可人。

赛场设在王仁海的果园,王仁海没有参加当天上午的竞赛,只参与做些协调服务工作 。王仁海心情大好,因为他昨天刚在“枇杷王 ”比拼中获胜,荣膺第四届玉笋“枇杷王”称号。

询问王仁海的取胜秘诀,王仁海说,最大的枇杷不一定是最好吃的枇杷,“枇杷王”比赛不仅看果的大小、重量,还要看口感、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以及农药残留等指标。他种的枇杷施的都是农家肥,农药残留少,个头适中,外形美观,养分充足 ,因此才能在18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

玉笋山庄。

出了果园,走进玉笋山庄。这是一家规模很大的农家乐,占地2亩,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山庄外墙被粉刷成枇杷一 样的金黄色。山庄随形就势,前面有一个可供垂钓的鱼塘。房前屋后都是枇杷林,金黄色的枇杷在树上长势良好,三五成群的游客品茶娱乐之余,走进枇杷林,信手就能摘到自己中意的枇杷。

1980年10月 ,王仁海出生在永兴街道玉笋村,初中毕业后,18岁的他离家外出,在昆明做了一年短工。考虑到父母年事已高,王仁海决定回老家种地。

又大又甜的枇杷。

王仁海种植枇杷其实很偶然。1999年,父亲到12公里外的县城带回了几株枇杷苗,种在房前屋后,主要是种了吃。当时,玉笋村到处都是良田沃土,主产稻谷、玉米和小麦。2001年,永善县农业经济经营管理站引进大五星枇杷在玉笋村试种,王仁海和其他村民带头种植,全村种了30亩。后来,从县城到玉笋村的公路修通了,王仁海发现城里的人喜欢在周末到乡下来游玩,便萌生了开农家乐的想法。2010年,王仁海利用自家的房屋开了一家农家乐,起名玉笋山庄。为了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感,他扩大枇杷种植规模,一种就是两三亩。还自筹资金修路,让游客可以直接把车开到山庄。

枇杷熟了,来的人多了,王仁海的农家乐生意火了起来,开始只有四间房,能接待三四桌客人,后来扩大规模,建了三 幢三四层楼的房子,还建了一个篮球场,供游客停车和村民健身。现在,王仁海是村里的枇杷种植大户,20亩土地全部种上枇杷,年收入16万余元,农家乐每年也能收入20万元,即便没有外出务工,一家5口人的小日子也过得安逸。

一颗枇杷富了一个村庄

从永善县城向西南方向前行,沿着金沙江铜运古道,经过擐擐沟,跨过擐擐桥,你会进入一个枇杷的王国,这里有两个 村,玉笋村和双凤村。5 月的村庄,郁郁葱葱,果园成林,金黄色的枇杷掩映在硕大的枇杷枝叶间,让人垂涎欲滴。当下,家家户户都在忙着采摘、分装枇杷,货运车辆来来往往,一车又一车又大又甜的枇杷从这里运出,销往全国各地。

航拍“枇杷王国”——永善县永兴街道玉笋村、双凤村。 

玉笋村是永善县最早种植枇杷的村。2002年,永善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选择在玉笋村推广种植“大五星 ”枇杷时,村民们顾虑重重,“枇杷 3 年才能挂果,占了土地,没了收入,种出来又卖给谁?”为了打消村民顾虑,玉笋村石笋三组小组长杨忠平带头种了1亩。3年后,枇杷挂果,又大又甜,销路不愁。从此,村民种植枇杷的积极性提高了,把原来的水田旱地全部种上了枇杷。如今,玉笋村和双凤村村民家家有果园,户户种枇杷,已种植枇杷1万多亩。

杨忠平种植的8亩枇杷,年收入四五万元。杨忠平的丈夫早年去世,留下两个孩子全靠她一个人抚养,她靠着种枇杷培养出了两个大学生。玉笋村党总支书记张官权告诉我们,老百姓尝到了种植枇杷的甜头,纷纷把自家的土地改种枇杷,2012年,玉笋村种植枇杷2300亩,2023年扩大至3500亩 ,年收入3000多万元。

枇杷给村民带来了什么?“发展枇杷产业带来的变化太多了。”玉笋村村委会副主任苟福勇掰着手指头说,一是土地的附加值增加了,将一亩地种玉米,亩产900斤,收入1000多元,如果种枇杷,每亩能产1200斤,收入达12000多元,种粮食和种枇杷的收入相差约10倍 。二是枇杷四季常绿,让玉笋村成为了一个天然的氧吧,玉笋村森林覆盖率达94%,引得游人纷至沓来。三是改变了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提高了,以前种地,群众一年四季都把时间花在土地上,现在种枇杷,施肥、修枝、疏花、疏果、摘果,只需要八九个月,还有三四个月可以外出务工,务工务农两不误。

比一比谁的枇杷大。

枇杷成了村民脱贫增收的“金果果”。脱贫攻坚大决战之前,玉笋村的房屋 90%是土坯房,青瓦泥墙,安全系数低,道路泥泞。种了枇杷后,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家家修起了砖混结构的小洋房,村组道路全面贯通,建起了鱼塘, 开了8家农家乐。

下兴场是玉笋村委会所在地,是金沙江铜运古道必经的一个驿站,小街长约300米,土黄色的老屋仍有几间保存完好 。后山上的两座“石笋”巍然屹立,见证过下兴场的风光与落寞 。这也是“玉 笋 ”村名的来历。2023年,枇杷节搬到下兴场举办后,小街成了摆长街宴的地方。腊肉、膀、黑豆花、煮洋芋、酥肉、凉拼盘 、南瓜汤,加上一碗枇杷,由合作社社员烹制的“枇杷宴 ”一字摆开,游客在彝家姑娘欢快的敬酒歌里品美食,十分热闹 。据介绍,每届枇杷节,长街宴能让合作社收入二三十万元。

2023年,玉笋村家家户户把自家房屋外墙涂成了金黄色,画上了枇杷和带有村庄记忆的彩画,一个诗情画意的美丽村庄出现在眼前。

村庄的宣传口号是:“我在玉笋很想你!”  

玉笋一角。

永善是枇杷的天堂    

枇杷改变了玉笋,玉笋也成就了枇杷。玉笋的“大五星 ”枇杷果大 、皮薄肉厚、甜爽可口,引得外地客商前来收购、县城居民前来采摘,人流如织。永善县乘势而上,2014年5 月,在王仁海的玉笋山庄举办了首届枇杷节,2017年5月,又在这里举办了第二届枇杷节。

永善枇杷名气越来越大,口碑越来越好,也引起了国内枇杷专家的注意。2023年5月,第三届枇杷节在永兴街道玉笋村举办,盛况空前。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蔡礼鸿应邀参加,对永善枇杷赞不绝口。

“永善是枇杷的天堂。”这是枇杷专家蔡礼鸿在走遍大江南北对枇杷种植区域进行全面考察后得出的答案。

“永善枇杷 ”国家地理标志品牌发布会现场。

5月19日 ,在“永善枇杷 ”国家地理标志品牌发布会上,蔡礼鸿饱含深情地说,枇杷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常绿果树,“秋萌冬花春实夏熟”,他一直在寻找枇杷最适合的生长区,从枇杷原产地苏州、杭州到全国最大的枇杷产区成都双流区,枇杷生长情况不容乐观,苏杭枇杷近两年受冻率达百分之七八十,双流区的枇杷口感也不如从前了。2023年5月,到永善县永兴街道玉笋村参加“枇杷王” 评选后,蔡礼鸿眼睛为之一亮,永善枇杷种植面积大、品质好、肉质细、产量高,可溶性固形物平均值为13.6%,可食率达74%,均高于国家标准,且农药残 留量低。蔡礼鸿指出,枇杷对气候、土壤条件要求特殊,热也热不得,冷也冷不得,太阳太大了不行,没有降雨也不行,永善县境内金沙江岸线有175.45公里在海拔1200米以下,昼夜温差达10℃以上,年平均日照时间1430个小时,有效积温 5500℃以上,丰富的光热资源、独特的干热河谷气候、特有的土质条件和适宜的温差为枇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码口、大兴、黄华一带,冬天没有冻害,光照充足,非常适合枇杷生长发育。

经过20多年的培育推广,永善枇杷种植已初具规模。这里出产的枇杷果大、色艳、皮薄、肉厚、汁多、细嫩、化渣、味甜,可溶性固形物、钙、磷、钾等9项检测值均优于全国指标,优质可口,风味独特。平均单果重60.4克,最大单果重 195克。永善枇杷采摘期长,从3月中旬上市,至6月底结束,与其他地区的枇杷形成了自然错峰。截至2023年底,全县有枇杷面积8万亩,产量4.5万吨,产值达3.15亿元。

金灿灿、黄澄澄的枇杷。

皇帝的姑娘不愁嫁,永善的枇杷不愁销。王仁海说,这里的枇杷供不应求,每年枇杷上市,基本上就被本地的群众、四川的客商订光了。我们采访时,王仁海的手机响个不停,又接了好几笔订单。王仁海能够夺得玉笋“枇杷王”称号,是因为他掌握了枇杷的科学种植技术:矮化种植,“双网双套”,施农家肥。2013年,王仁海办起了养猪场,猪的粪便就拿来“喂”枇杷树,既提高了土壤肥力,又保证了枇杷甜度。“冬月开花、腊月挂果、正月疏花疏果、五月摘果”,他对何时清理果园、疏花、疏果、套袋、剪枝等工序一清二楚。

王仁海说,现在枇杷种植的规模扩大了,肯定会有竞争,  不仅要加强管理,还要更新拓展品种,除了“大五星 ”枇杷外,他正在引进“白玉”“冠玉”“春花 ”等新品种进行试种,2023年,他率先引进了“华白一号” 新品种,采摘时间比“大五星” 枇杷晚熟一个月,而且新品种果型匀称、味道好,售价更高,经济效益更好。

永善对枇杷产业相当重视,正在走一条将助农增收和美丽村庄建设有机结合的乡村振兴之路。自2003年起,在永兴街道玉笋村和双凤村、桧溪镇强胜村、大兴镇回龙村试种600 亩后,2013年以来,又在永兴街道(玉笋村、双凤村)、大兴镇、码口镇扩大种植规模,形成了地势由南到北、海拔由低到高的规模化差异化种植的“百里枇杷走廊”。2021年,“永善枇杷 ”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2022年,“永善枇杷 ”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2023年, 永善引进了曾云流专家工作站,成立了永善县枇杷协会,帮助强化品牌培育,永善枇杷产业其势已成。

枇杷酒、枇杷膏等枇杷深加工产品。

政府搭台,农业农村部门提供种苗,开展技术培训,群众落实果园管理, 确保枇杷品质优、品牌强、市场好。截至目前,永善县引进3家龙头企业,研发生产了枇杷酒 、枇杷膏 、枇杷汁、枇杷蜜 、枇杷花茶、枇杷炖梨、枇杷冻干等特色产品,  延长了枇杷产业链。2024年,永善先后举办了“迎在码口”“游在大兴”“乐在永善” 枇杷季系列活动,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永善县正在向“中国枇杷第一县”的目标迈进。

蔡礼鸿非常看好永善枇杷。他说,只要坚持品种多样化、管护科学化、产业链条化、市场再优化,就能实现品牌、品种、品质 “三品 ”一优,永善枇杷产品前景广阔。

王仁海和他的枇杷。

王仁海的枇杷之旅一直在路上。2023年,他去上海考察枇杷行情,到安徽参加枇杷展,到云南蒙自学习早花、慢花技术。今年,“玉笋山庄枇杷 ”已获得绿色认证。这几天,王仁海又在琢磨,是否可以建设大棚帮助枇杷越冬,防晒防雨,怎样进行更科学的“水肥一体 ”管理 … …

5月19日,走进玉笋山庄枇杷园,去年新移栽的春花枇杷已经有1.5米高,长势良好。望着满园郁郁葱葱的枇杷树和满树黄澄澄的枇杷,王仁海脸露微笑,信心满满。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曹阜金 田朝艳 实习记者 周万琴 兰波 通讯员 田明 文/图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周万琴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周万琴
标签 >> 永善 枇杷 
捐赠信息